文明起源下
——贝塚茂树《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1977)
1、文明起源的理论探索
▪ 十大标准:城市类型的大型定居地,宏伟的 公共建筑,有税收制度或定期的征贡制度及 资金的集中积蓄,经济包括商品交换有一定 程度的发展,专门的工匠已分离出来,文字、 科学的萌芽(算术、稽核、天文有某种程度 的发展),发达的艺术,特权阶级的存在, 国家等。
①研究史回顾
▪ 至1986年,辽西地区、长 江下游地区、江汉地区、海 岱地区、中原地区及甘肃东 部地区的一系列新发现,为 中国文明起源研究开拓了视 野,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明 起源研究的内涵。苏秉琦的 《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一书, 是这些新观点的主要代表。
①研究史回顾
▪ 苏秉琦
①研究史回顾
近20多年来,中国文明起源研究表现出新的特点:
▪ 重视研究礼制的产生、发展及作用。 礼制是中华文明的核心,也是其突出特点之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从一定意义上 说,是与礼制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的。礼 制是研究中华文明起源的突破口。
——英国考古学家戈登·柴尔德(V. Gordon Childe)《城市革命》(1950)
1、文明起源的理论探索
▪ 怎样认识这些文明要素的讨论? 对文明因素的讨论应注意:有些只是文明的 因素,不能认为是文明社会中不可少的条件。 另外,世界范围内,不同的地区,文明的标 志或要素亦可能有所不同。
四、文明的起源
▪ 重视传说的价值 承认考古学的重要性,并不等于认为传世 古籍中的古史传说没有意义。疑古学派对中国古史传说的全 面否定已受到挑战。
▪ 反对传统的中国文明起源单元论的观点。
中国文明起源研究发展趋势
▪ 研究逐步向深层次发展
20世纪,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各地区进入 文明社会的时间上和对文明因素的追溯上, 而对中国文明起源与国家形成的背景、动力、 模式和机制等问题较少涉及。近年来一些学 者开始致力于对中国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过 程、对社会结构的变化做深层次的研究。
①研究史回顾
▪ 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 研究》(1929年)。
①研究史回顾
▪ 安阳殷墟发掘 20世纪20年代后期开始,是从考古 学角度探索中国文明起源的起点。
①研究史回顾
▪ 李济《中国文明的开始》 (1957年)
①研究史回顾
▪ 梁思永《龙山文化—— 中国文明的史前期之一》 (《考古学报》第七册, 1954年),点明了龙山 文化时期是探索中国文 明起源的重要阶段。
四、文明的起源
1、文明起源的理论探索 2 、中国文明的起源
1、文明起源的理论探索
“文明”的含义 ▪ 《易经·文言》:“天下文明” ▪ 探索中国文明起源中“文明”一词,一般是
指“一个社会已由氏族制度解体而进入有了 国家组织的阶级社会的阶段”,是在20世纪 初期从西方引进的。
1、文明起源的理论探索
对文明概念的不同理解
①研究史回顾
▪ 中原地区发掘
▪ 1983年,夏鼐在日本 作“中国文明的起源” 学术演讲。后日本和中 国分别出版了《中国文 明的起源》一书,明确 了二里头文化至殷墟商 文化时期文明社会的基 本特征和特点,并根据 当时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成果,指明了探索中国 文明起源的时间范围与 大致的地域范围。
①研究史回顾
▪ 徐旭生(炳昶)倡导对 夏文化的探索 在豫西 发现了二里头文化 (1959年)。
①研究史回顾
▪ 唐兰《中国有六千多年 的文明史论——大汶口 文化是少昊文化》一文 (1978年)。
①研究史回顾
▪ 中原地区龙山文化晚 期城址的发现。(河 南登封王城岗、淮阳 平粮台等)
①研究史回顾
▪ 李学勤提出 了重新估价 中国古代文 明的看法。
1、文明起源的理论探索
文明的若干要素 ▪ 文字、城市和复杂的礼仪中心
——英国考古学家丹尼尔《最初的文明:关于文明 的起源的考古学研究》(Glyn Daniel, "The first civilization: the archaeology of their origins",1968) ▪ 青铜器、宫殿基址、文字
1、文明起源的理论探索 2 、中国文明的起源
2、中国文明的起源
中国文明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这种文明在什么时候和什么地方诞生,又怎 样兴起和发扬光大,不仅中国学者在长期进 行探讨,国际学术界也把它作为相当热门的 研究课题。
①研究史回顾 ②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成果 ③各种文明要素产生过程分析
▪ 有的国外学者认为文化即文明;中国学者中 有的认为文明即国家的建立;有的认为是否 可称之为文明不应该一刀切,文明应该有一 个发展过程。
▪ 大多数意见都认为古代文明应当有标准,在 世界范围内,这个标准应该是一致的,但是 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1、文明起源的理论探索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文明起源的问题就是阶 级社会和国家起源的问题。恩格斯指出“文 明时代的基础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剥 削”(《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1884 年),奠立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文明起源的基 本理论。
▪ 聚落形态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90年代后半期以来,聚落形态研究已经显示 出其在研究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中的极端重 要性和广阔的前景。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 聚落形态研究是探索古代社会组织与结构变 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 开始注重各地区文明化进程的研究 要充分研究中国文明的发展过程,首先当研 究各个地区文明的进程,探讨各自的特点, 进而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背景与原因及其在 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 加深理论的探讨 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同时引进 现代西方学者对文明、文明起源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特别表 现在文明的标志或要素的讨论。
▪ 强调考古学的重要 世界范围内各种古代文明的起源问题, 无例外地都要依靠考古学成果来研究。其时文字仅处于萌芽 状态甚至还没有发明,不可能有直接、系统的记载。中国考 古学已取得举世公认的辉煌成果,具备这个条件。
▪ 自然科学技术手段被日益广泛地应用
研究手段的丰富,促使诸如生态环境的变化, 生产技术的发展,青铜器、玉器等贵重物品 的产地,制作工艺和流通状况,原始宗教, 战争的发展以及上述诸方面与文明起源和早 期发展关系的研究方兴未艾,多学科结合在 中国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过程研究中的作用 也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