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及反思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及反思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一篇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课题)回到主页面。
请同学们打开书,读读课文。读过之后,看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读的时候,要字字入目,把内容记住。能过目不忘才好呢!
看懂了吗?记住了吗?老师要求大家先概括地讲,就是说,只把这个故事的大意讲出来。概括地讲比具体地讲恐怕还难。请你们再读书,思考一下该怎么讲,想过了自己小声练习练习。
学生介绍安徒生的情况和安徒生的作品。
学生自由读全文。
学生默读、思考,各自练习
学生自读自悟,可以用读画、议的方法解决问题。
小组学习,有感情地朗读、理解、品悟
学生自学、汇报交流
齐读、思考感受、汇报理解
学生练写小故事
整体感知,直截了当突出重点
注重学法的引导,上网查阅资料是一种较好的学习方法。通过让学生述说及借助于网络查阅资料,激发他们求知的兴趣和培养他们搜集处理信息能力。
3、小组分别按以上的方法自学其他部分。
班上交流:有的在理解中看课件
你们回答的真棒!你们能读出来吗?
“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你是怎样理解的?一连用了三个“没有”,更说明了什么?
你们回答得真精彩。这一段怎样读好呢?
学生汇报、试读
老师给你们配乐好吗?谁想向他们挑战读?
(可采用单人、小组挑战读。体现读的指导。)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整体感知,理出重点
(二)理解课文,交流感受
(三)细读感悟,深谈体会
(四)知识深化,扩展延伸
(一)整体感知,理出重点
同学们一定都读过童话故事,那你们当中有没有谁知道“安徒生”呢?
你们了解他的作品吗?
师生一起通过网络查阅安徒生的资料。(我们通过internet进入搜狐网站,使用它的搜索引擎,就可查到安徒生的许多资料。如《跳高者》《风车》《民歌的鸟》等,他的童话故事集中就收集了160篇,他不愧为世界“童话之王”……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与反思
卢龙县双望镇李黑石小学张淑香
教材分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写的是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风雪交加的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当时她冷饿到了极点,实在无法控制自己,终于擦燃了第一根火柴、第二根……她从五次点燃的火光中看到了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飞走了,这种种幻象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小女孩看到的幻象都是作者的想象,是合情合理的,符合小女孩的现实处境和她当时的心理。作者通过这个凄婉的故事,也充分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指名学生说说故事的大意。
学生汇报。
(二)理解课文,交流感受
小女孩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自读1-4自然段,细心体会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从哪里看出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可怜的小女孩在这风雪交加的夜晚,倍受饥寒交迫的折磨,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终于擦燃了第一根火柴。
(三)细读感悟,深谈体会
1、小组合作学习第五自然段,学习第一次擦燃火柴时的情景,其他学生谈感受,或提问题。
学情分析
1. 学生对信息技术掌握的比较熟练,都能运用网络查寻收集有用的资料帮助学习,有一部分学生还能制作简单的电子制品。
2. 学生思维活跃,肯动脑筋,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尤其对借助网络学习的能力较强。
3. 学生对十九世纪丹麦的社会情况了解不够。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会生字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老师对学生的读有要求,听有要求说也有要求。这既是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又是对学生分析、归类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评读理解的过程中,使感情得到升华。学生把课文读得有滋有味了,内容自然而然也就理解了。
教师要参与其中充当学生的角色,体现新理念下教师是学生合作的伙伴,教学的民主性。
学生在激烈的辩论中、在感情的朗读中,使理解进一步升华,体会到小女孩在得不到别人的关心时,幻想到了疼爱她的奶奶。
3、能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到位。
2. 过程与方法:采用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2. 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知识深化,扩展延伸
多么感人的故事!多么令人同情的小女孩!面对冷冰冰的天气、冷冰冰的亲人、冷冰冰的社会,小女孩悲惨地死去了。
(1)卖火柴的小女孩》深受各国小朋友的喜爱,其中小女孩四次幻想更是全篇的精华。回家后将部分内容讲给弟弟妹妹听。
(2)阅读你喜欢的安徒生的其他作品。
(3)卖火柴的小女孩如此悲惨,如果可以的话,你们能为她改写命运吗?写一篇小故事来帮助她吧!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漫画、作文、录音采访等来表现:我和爷爷(爸爸)比童年。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帮助她吗?你想怎么做?
采用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并做以汇报。同时指导精读,要读出小女孩敢擦燃火柴的勇气,读出面对火炉喜悦舒服的感觉,读出火柴熄灭后的冷酷无情。
谁先汇报你自学的情况?学生汇报
看课件,理解,教师板书。
2、小组自学研讨其他四次擦燃火柴时的情景。(教师相应板书)要求是:读中有悟,悟中有题。(可联系课文前后,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多角度,深层次地谈,一生谈到这里,其他同学对此处有新的见解可直接站起来说。)
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在学生理解畅谈时,可随机出示课件中孩为什么会看到这些幻象?
学生汇报、谈感受、原因。
4、学习第三部分(最后2个自然段)
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其他学生思考感受、质疑,班上交流。
读到这里心里真不是滋味,小女孩的命运太凄惨了。谁能谈谈对文中最后一句话中两个“幸福”的理解?
激发学生的爱的情感,培养他们的人文性。
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
现实 幻觉 卖火柴
冷——火炉小女孩 擦火柴
饿——烤鹅
无欢乐——圣诞树
无疼爱——奶奶
无幸福——飞走 死去
安徒生:对穷人的同情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1、解答问题完整、清晰。说话练习时,所说的句子是否正确、形象、生动。
2、能体验到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