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职院校图书馆现状及对策分析

高职院校图书馆现状及对策分析

高职院校图书馆现状及对策分析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一章第三条中提出:“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

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其水平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十多年来,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共计1359所,规模已经占据了整个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面向“中国制造2025”,我国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历史重任。

高职院校图书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应该与学校的办学定位、发展方向等相一致。

随着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及信息化手段和网络的不断进步,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图书馆面临着基础资源更新不及时且利用率不高,师生对于图书馆内资源的依赖度逐步减弱,自身校园内的地位逐步下降,进而导致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足等诸多问题。

2017年6月22日,“中国高职图书馆发展论坛(2017)”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

论坛以“高职图书馆与现代职业教育”为主题,主要围绕高职图书馆与院校专业建设、高职图书馆与学生综合素养、高职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高职图书馆与社会(社区)服务等四个方面。

如何提高地位、发挥重要基地功能是高职图书馆目前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

1.高职概述
高等职业教育,简称高职。

包括本科和专科两个学历教育层次,高职学生毕业时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毕业证书,享受普通高校毕业生的一切待遇。

在其他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则完整的囊括了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等层次的学历教育。

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从上世纪末起非师范、非医学、非公安类的专科层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应逐步规范校名后缀为”职业技术学院”或“职业学院”,而师范、医学、公安类的专科层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则应规范校名后缀为”高等专科学校”。

”职业技术学院”或“职业学院”为高职院校的特有校名后缀,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主要现状
高职院校图书馆职能主要是为在校师生提供专业信息服务,在其建设方面普遍存在经费不足的现象,以致影响到管理人才的引进、设备设施的改善、馆藏资源的补充和服务领域的拓展。

同时,很多高职院校的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滞后、缺乏长远的馆藏规划。

根据各院校图书馆职能和分工不同,管理人员大多为10-30人不等;受过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和培训仅占三分之一左右,各学校领导对图书馆建设的重视程度也有所不同。

3.高职院校图书馆面临的主要问题
3.1资源更新不快
高职图书馆的资源要紧紧围绕学校的专业建设,服务于专业的发展。

随着国家产业转型升级,高职的专业设置也在不断的动态调整,人才培养的规格随着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发生了变化,对学生培养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也随之变化。

而高职图书馆的资源配置在类别和内容上的更新不够及时,对于新设专业的文献资源相对缺乏,藏书结构单一,不够合理。

3.2资源依赖不够
在当今部分高职院校的图书馆藏资源虽然从数量上比较丰富,但是利用率不高,在校师生的依赖程度不够。

其一,由于现有图书馆更多注重资源的储藏而忽视了开发、建设和利用。

其二,在图书馆开展采集过程未能得到专业教师的完全支持,采集书籍不能满足教师教学参考和学生业余学习的需求。

其三,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师生获取资源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信息技术逐步改变人们学习、生活和工作的依赖。

3.3 专业人员不多
高职院校图书馆里人员的配置部分是由教師从教学岗位转入,部分是通过招聘引入,甚至还有部分是由大学生担任。

配备的图书馆里人员中具备图书馆学专业的很少。

很多人之前没有从事过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也没有后续的专业管理培训,很多只能从事简单的服务工作,并且处于单一服务与被服务的机械服务模式。

很多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学校的地位不高,导致学校领导的关心不够,对于专业人员的后续培养手段力度不大。

3.4 共享意识不强
目前全国各地都建有高职教育园,建成了高职院校(包括中职院校和本科院校)的集聚区,目的在于实现资源的共建与共享。

但是目前在园区内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各自为政,资源共享很少,共享意识不强,导致资源的建设重复。

4.高职院校图书馆问题主要对策
4.1强化资源整合,丰富资源结构
集成本校资源、周边兄弟院校图书馆资源、供应商资源等,为全校及其他院校师生提供优质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知识、技能和素质需求。

以专业及专业群为核心,将馆藏数字资源重新组织,同时开展特色资源和数字化资源建设,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馆藏文献数字化处理;建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和书目数据库;加强数据的存储和网络信息资源的搜集、组织、加工和处理,建立面向教学服务的自助学习平台。

4.2注重竞争机制,提升队伍能力
各高职院校在绩效方案中可以针对图书馆从业人员设定专门考核指标,逐步实行专业馆员制度,量化工作内容,促进竞争机制的形成,提升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按照悉尼协定要求,高职院校图书馆可逐步引入国外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从源头上规范和提升图书馆专业队伍,加大图书馆业务骨干的培养力度,有计划有侧重地安排外出进修、访学、内部交流等形式激励馆员,继续深造,养成终生学习习惯。

特别是围绕信息服务、信息资源建设、数字图书馆建设等事业发展重点领域培养业务骨干保证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4.3转变服务方式,创新服务内容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深入,将服务方式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由主动服务向互动服务深入。

针对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对象的的特点,通过服务平台开展信息资源的推送,面向各类用户开展多种层次、多种方式的服务,注重个性化服务服务项目的打造,全方位地满足用户多元化的信息需求。

通过开发馆藏的各类资源,注重培养服务对象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包括科学的思维,信息意识,以及获取评价和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

通过定期开展各类活动,如读书节等活动,使得图书馆在学校的学风建设中发挥出引领、支撑和保障作用,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充分利用图书馆在学生学习生涯中的特殊地位,开展同行业的统计分析及行业咨询报告,为学校决策提供依据。

可适当尝试将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提供信息开发和技术咨询服务,发挥文化传承创新的引领作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4.4加强互动交流,推动共建共享
有序开展学校与学校之间的阅读推广或者经验交流等活动,各院校之间优势互补,在资源建设和开发方面实现错位发展,重点围绕各学校的优势专业,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打造各自院校的核心资源。

各院校图书馆联合开展公共基础类资源的建设,实现有效共享,提高资源的质量和利用率。

借助国家优质院校的建设契机,高职院校图书馆将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高职院校图书馆是学校教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发挥好高职图书馆的作用,就必须围绕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紧贴学校专业设置调整和学生培养定位,充分挖掘自身问题和发展潜力,才能在学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