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出师表》文言知识

《出师表》文言知识

《出师表》
一、古今异义:
1.诚宜开张圣听【古义:扩大】【今义:店铺开业】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极为憎恨】
3.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身份低微】【今义:言行恶劣】
4.由是感激【古义:感动奋发】【今义:深刻的感谢】
5.晓畅军事【古义:通晓,熟悉】【今义:明白通达】
6.临表涕零【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二、一词多义:
1.益:有所广益(好处)斟酌损益(增加)
2.遗:以光先帝遗德(遗留)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
3.效:恐托付不效(奏效)讨贼兴复之效(任务)不效则治臣之罪(实现)
三、基本要点:
1、《出师表》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文体。

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表达了"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

文章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2、文中回顾了三顾茅庐和临崩托孤两件事。

表达了受恩感激之情。

3、文中的"臣"是指诸葛亮,"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

4、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古代一种向帝王上书言事的文体,即臣子给皇帝的书信,内容大多是陈述自己的愿望,请求和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常用议论、记叙和抒情。

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提了三条建议,都是治国之大计,这三条依次是:广开言路(开张圣听)、严明赏罚(赏罚分明)、亲贤远佞。

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亲贤臣,远小人"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

6、《出师表》中的成语:
开张圣听、妄自菲薄、作奸犯科、三顾茅庐、优劣得所、引喻失义。

7、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共13次提到先帝刘备,他的用意是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
四、理解性背诵:
(1)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最重要】
(3)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4)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政治愿望):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5)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6)《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7)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8)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9)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10)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11)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2)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13)第七段中"大事"具体指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北定中原,庶竟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4)《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5)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6)"奖率三军,北定中原"的条件是: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17)"深追先帝遗昭"中"遗昭"指的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