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文言知识点)
背诵全文后回答问题。
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 1、“表”是 _____________ 的一种文体。 诸葛亮为了 实现刘备振兴汉室,统一天下的遗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才在 出师伐魏前写了两道表文,本表是 《前出师表》 _______。 2、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哪三项建议?_____、 广开言路 严明赏罚 _____、 _______亲贤远佞 对这些建议你有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其中的核心是 ______ ,关键是_______ ______, 亲贤远佞 严明赏罚 ,前提是广开言路 广开言路是开_______ 竭忠进谏 之路。
今义: (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感动、激动。 古义:
感激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今义: 衷心感谢。 古义: 扩大。
诚宜开张圣听。
开张
今义: 商店开始营业。
古义: 眼泪。
涕
临表涕零。
鼻涕。 今义: 古义:表原因。
此先汉所以兴隆。
所以 谨慎
表结果。 今义: 认真,慎重。 古义:
今义: 做事小心。
深入不毛 毛, 名词作动词, 长庄稼
通假字 裨补阙漏。 阙,通“缺”,缺点。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有,通“又”,表余数。
虚词
以
介词,把。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先帝不以臣卑鄙。 介词,因。 以光先帝遗德。 连词,表目的,来,用来。
以塞忠谏之路也。 连词,表结果,以致。
受命以来。 连词,表时间,以。
愚以为宫中之事。 认为。
一词多义 于 还于旧都。 到。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对。 受任于败军之际 在。 秋 危急存亡之秋。 时。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年 之 助词,的 忠志之士。 欲报之于陛下也。 代词,先帝的殊遇
一词多义 所以 表原因。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用来。 以 先帝不以臣卑鄙。 因为。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把。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表时间 以塞忠谏之路。 以致 以光先帝遗德。 用来,来
11、8节中作者向后主提出殷切希望的 陛下亦宜自谋 以咨诹善道 句子是______,_____, 察纳雅言 深追先帝遗诏 _____,_______。
8、写出本文各自然段的段意。 ① 分析蜀国当前形势,指出不利和有利的条件,提出“广开
言路”的建议
② 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 ③ 就宫中之事做出安排,推荐贤臣 ④ 就营中之事做出安排,推荐良将向宠 ⑤ 从历史经验角度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并继续荐贤 ⑥ 叙写自己二十一年的遭际,历数先帝之殊遇及三顾茅庐之恩 ⑦ 追忆白帝托孤,进而表达“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⑧ 请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照应第一部分“开张圣
8、本表之所以能灿烂于文苑,从写 论理严密 法看有两个特点:一是____,二 用语动情 是____;文中多次提到先帝从语 情辞恳切 言上讲具有____的特点。
9、第一节中指出的蜀国的有利形势是___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忠志之士亡身于外 _____,_______。不利形势是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今天下三分 ___________,_____,_ 益州疲弊 ___。作者从反面提出的建议是____ 引喻失义 以塞忠谏之路也 不宜妄自菲薄 ______,____,_______。从 正面提出的建议是______,目的是 _ 诚宜开张圣听 以光先帝遗德 恢弘志士之气 _____,______。
今:微薄.
3、晓畅军事:晓畅 古:精通;今:流畅 4、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所以 古:„„的原因 今:表示结果 5、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恨 古:痛心遗憾 今:很不满意或非常恨 6、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
古:出身低微、目光短小 今:行为卑劣
7、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感激 古:感动奋发 今:感动感谢 8、先帝知臣谨慎:谨慎 古:认真谨慎 今:做事小心 9、今当远离,临表涕零:涕 古:眼泪 今:鼻涕 10、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诚 古:实在 今:诚实
诸葛亮
文言积累
一、实词总结:
1)道:① “中道崩殂”:道路 ② “咨诹善道”:办法 2)遗:① “以光先帝遗德”:遗留 ②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 3)为:① “仅为一体”:是 ②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做,行 ③ “众议举宠为督”:做,担任 4)论:①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评判 ② “每与臣论此事”:议论
亲贤臣。亲,形容词用为动词,
亲近。
远小人。 远,形容词用为动词,
疏远。
攘除奸凶。 奸凶,形容词用为
名词,奸诈凶恶的 人。
优劣得所。 优劣,形容词用为名
词,才能高的人和才 能低的人。 慢,形容词用为动词, 怠慢。
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
深入不毛
名词用为动词,长草。
通假字: 裨补阙漏。
阙,通“缺”,缺点。
于
在 忘身于外者 ( )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到 )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对 ) 给 报之于陛下( )
㈠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 ⒈薄 妄自菲薄( bó ) 薄纸( báo ) ⒉塞 以塞忠谏之路( sè ) 堵塞( sāi ) ⒊行 行阵(háng) 性行淑均( xìng ) ⒋否 陟罚臧否( pǐ ) 是否( fǒu ) ⒌遗 以遗陛下( wèi ) 遗失( yí )
13 5、“表”中共提到了__次先帝,先帝指 刘备 勉励刘禅 ___,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____ “光先帝之遗德”,“深追先帝遗诏”,以完成先帝 _________________ 未竟 之大业 刘禅 ____。陛下指__。“天下三分”指 魏 蜀 吴 天下分裂为_、_、_。诸葛亮是智慧的 化身,《三国演义》中有许多事例足以体 摆八卦阵、空城计、草船借箭、 现这一特点,如___________ 借东风 ____。
1)而:①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却 ② “可计日而待也”:连接状语与中心语 2)于:①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在 ② “欲报之于陛下也”:及于,给
③ “未尝不叹”:对 ④ “还于旧都”:到 3)以:① “咨臣以当世之事”:用,拿
② “诚直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而 ③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 谏之路也。” 因而
5)无:① “若无兴德之言”:没有 ②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不论 6)行:① “然后施行”:实行 ② “性行淑均”:行为 ③ “必能使行阵和睦”:行列 7)益:① “有所广益”:益处 ② “至于斟酌损益”:增加
二、古今异义词:
1、诚宜开张圣听:开张 古:扩大; 今:铺面开业 2、不宜妄自菲薄:菲薄 古:轻视,看不起自己;
感激
5、异同:
古:差异;今:不同与相同
6、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所以 古:„„的原因 今:表示结果 7、诚宜开张圣听:开张 古:扩大;
今:铺面开业
8、奖: 古:劝勉,鼓励;今:奖励.
9、义:
古:适宜,恰当:今:意义,含义
10、今当远离,临表涕零:涕 古:眼泪 今:鼻涕
一词多义 效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重任。 不效则治臣之罪。 实现、完成。 行 品行。 性行淑均。 行阵和睦。古代军制,25人为一行。 遗 以光先帝遗德。 给予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遗留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有,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 间。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通“检”。选拔
虚词
以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词,把。
先帝不以臣卑鄙。 介词,因为。 以塞忠谏之路也。 连词,表结果,以致。 受命以来。
以光先帝遗德。连词,表目的,来,用来。
连词,表时间。 愚以为宫中之事 认为 咨臣以当世之事 介词,拿 许先帝以驱驰 用
6、由结束语可知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表达了作者远离之前的耿耿忠心和拳拳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用 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方式。 在叙述、议论之中直抒真情 托孤之事 ,意在交代这次出师 7、文中追述________ 夙夜忧叹 恐托付不效 的历史根源;“ _____, ______, _______, 受命以来 以伤先帝之明 _______”是说明这次出师的思想基础; 五月渡泸 今南方已定 兵甲已足 “ _____深入不毛 ,____, ______, ______”是这次 庶竭驽钝 当奖率三军 北定中原 出师的后方条件;“ ______ ,______ , 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________是直 ______, _____,______ 言出师,切入本题。
却 而:①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连接状语与中心语 ② “可计日而待也”:
于:①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在 及于,给 ② “欲报之于陛下也”: 对 ③ “未尝不叹于”: 到 ④ “还于旧都”:
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⒈庶竭驾钝,攘除奸凶。 希望竭尽我平庸的才智,铲除奸邪 凶顽的敌人。 ⒉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 关头奉命出使。 ⒊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 亡之秋也。 现在天下分裂成三国,我们蜀国贫 困衰弱,这真正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 的关头啊。
古今词义
痛恨 痛心遗憾。 古义: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今义: 非常恨。 古义:贫民百姓。臣本布衣。 布衣 今义:布做的衣服。
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古义: 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今义: (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古义:感动,激动。由是感激。 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 产生好感。
臣本布衣 10、表明作者身份的句子是___________ , 躬耕于南阳 苟全性命于乱世 ___________ ,其志趣是_____________ , 不求闻达于诸侯 。答应先帝为他效劳的原因是 __________ 先帝不以臣卑鄙 ,_______ 猥自枉屈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咨臣以当世之事 ,_______ 由是感激 ,____________ 遂许先帝以驱驰 __________ 。 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