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说的艺术手法和探究题答题套路(模板)

小说的艺术手法和探究题答题套路(模板)

细节描写作用(赏析) 见下页
小说中的表现手法不是考擦人物形象或者其作用,而是 指想象、象征、对比、衬托(正衬、反衬)、铺垫、悬 念、倒叙、详略、插叙、先抑后扬、前后呼应、正面描 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侧面衬托)、 托物言志、以物喻人、细节描写、白描以及各种修辞。
1、赏析细节描写的答题用语 (1)渲染某种氛围,凸显环境特征 (2)衬托人物某种心理情感 (3)更细腻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征 (4)推动某方面情节发展 (5)揭示主题
探究小说用“铁圈”作为小说的标题的妙处。(6分)(开学检测《铁 圈》)
请探究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期中考试《真实情节》)
考点一 意蕴启示类
1、理解性探究
按切入角度分点;依照问题的先后顺序,逐步解答; 先用准确地词语或者短语概括说明文本的丰富意蕴、 民族心理、人文精神,作者的创作意图,再结合文本 进行具体分析。
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6 分)(2011《“这是你的战争!”》)
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 感取向。(6分)(2010 《溜索》)
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 样安排的理由。(6分) (2008《侯银匠》 )
(一)常见题型 1.文中XXX处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在塑造人 物形象时起到什么作用? 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 服务的? 3.赏析XXX句的描写方法。 4.文章XXX情节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请 结合文本分析前文是如何埋下伏笔的。
(二)解题方法
小说的写作技巧
1.从表达方式入手
答题要点: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第二课时
探究题
经典题型 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6分)(2017《一个圣诞节的回
忆》)
请探究小说结尾“微笑的意义”的意蕴。(6分)(2016 《会明》)
请探究作品结尾画线句的意蕴。(6分) (2014《安娜之死》)
作品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 用?试作探究。(6分) ( 2012 《邮差先生》 )
知识小结
标题类探究试题,答题应考虑以下切入点 ①能否体现主题; ②能否表达情感; ③是不是线索; ④是不是简洁、醒目、形象、生动、富有诗 意;⑤是不是富有情感或悬念,引人入胜; ⑥是不是体现作者的构思; ⑦是不是突出人物形象的某种个性化特征; 等等。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标题意蕴类探究(含义)
无论是哪种,都要关注两方面:
一是标题本身的内容、艺术特点;(表层含义)
二是标题与文本的联系,如情节、人物、主旨、 环境等,或就一个角度谈深谈透,或多角度多层 次切入。对于标题意蕴题,特别要关注表层义、 深层义、象征义或比喻义(深层含义)。
(1)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点名时间、地 点、环境,创设背景,渲染氛围。突出小说主题构思类探究
1、看情节前后的关联性 2、看情节安排是否符合人物性格特 点和发展轨迹 3、看情节安排是否有利于表现主题 4、看情节安排是否合乎生活逻辑和 艺术规律
考点四、艺术特色类
鉴赏小说的表达技巧,往往涉及小说 的情节、人物、构思、手法、环境、主题 风格、背景、读者在内的艺术领域内选择 合适的角度进行或深或广的探究,探究时 候要把“特色”和“效果”紧密联系起来。
2.从表现手法入手
答题要点:象征、对比、衬托、渲染、用典、讽
刺、抑扬结合、虚实相生、动静相宜等。
3.从修辞手法入手
答题要点:比喻、拟人、借代、排比、夸张、设
问、反问、反复、反语、双关等。
4.从结构方法入手
答题要点:开门见山、卒章显志、承上启下、首
尾照应、伏笔、铺垫等。
考点五 标题效果类
常见有三种:一是标题内容意蕴类探究;二 是不同标题比较探究,三是拟标题的意图
小说的艺术手法和探究题
题型一 赏析小说的描写艺术
1、赏析环境描写的角度
(1)抓住特征,进行行、声、色等方面的描写。 (2)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 进行描绘。 (3)写景有层次,讲究观察角度 (4)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细节描 写 (5)白描和工笔。
2、赏析人物描写的角度
直接描写(正面描写)交代人物,突出特点,展 示人物性格品质 。
人物描写和作用
A、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地展现人物 的内心和性格特征
B、语言描写:(1)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 心理活动,促进情节发展。(2)描摹人物的语 态,使用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C、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感情(矛 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 品质,推动情节发展。
6、欲扬先抑: 形成对比,突出所写对象;欲擒故 纵,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设置悬念,形成波澜。
7、前后照应 引起读者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 急切期待心理 8、铺垫悬念 引起读者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 急切期待心理 9、伏笔 使故事情节的发展合理,使读者感到巧 妙有趣 10、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 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
(2)以物件为题:设置悬念,全文线索。引发 联想。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主题, 隐含比喻象征义。
(3)以人物为标题:突出人物形象,暗示故事 情节,紧扣中心,突出主题。
(4)以形象特征为标题:铺开情节,强化效果。 (5)以事件为标题:突出主要故事情节,紧扣中 心,突出主题。
(6)以问题为标题:设置悬念,引发思考。 【小结】对小说题目的赏析。应扣住文学作品本 身的各种要素,从小说的人物、情节、主题、情 感、艺术手法和艺术结构等角度进行考虑。
D、细节描写:(1)刻画人物性格、爱好、 追求(2)深化主题(3)推动情节发展(4) 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5)渲染人物心情、 心理活动
间接描写:借助次要人物、物象、环境烘托
作用:引发读者的联想、想象、含蓄曲折表现人 物形象
题型二 赏析小说的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有两个特征:一是将细小 的事物描写得极为细致,极“特写”; 二是所描写的细节必须具有巨大的表 现力和感染力。不少考生认为只有细 致描写就是细节描写,其实不然,只 有两个特征都有,才是细节描写。
2、白描:突出景物或者人物特点,简洁传神 3、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 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4、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人物的性格。更好 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5、衬托手法:相似的陪衬叫“正衬”,用相反的作 陪衬叫“反衬” 作用是:突出主要的人或者事物的特点、性格、 思想、感情。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概括点明内涵或创作意图+说明表现手法+结合文 本具体分析
2、选择性探究
分析所示问题(结合文本)+表达独立见解 (立足自我)
2、主旨探究题
1、从标题入手 2、从情节和人物入手 3、从思想倾向入手 4、从时代背景和典型环境入手 5、从现实生活入手
考点二 形象解读类 一、如何把握人物形象和主题的关系
二、如何把握不同类型人物探究题的关键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