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⒉情节的特点
⑴情节安排的评价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 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 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 写),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 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 地的。起到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引人入胜的 作用。
第三,注意人物与环境的辩证关系。环 境决定人物命运及其性格,人物又能动地 作用于环境。由人物在社会环境中的走向, 我们可以看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第四, 分析环境描写,理解人物的性格。第一, 要善于从地点、时间、行动、季节、气候 和景物等描写中揣摩人物的身份、地位、 心境,揣摩出对主题的烘托;第二,善于 从人与人的关系、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 社会环境中体悟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④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 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 事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 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⑤平叙:指平行地叙述两件或两件以上同 时发生的事。可以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但要注意交待事件起讫的时间。 平叙的方式有二:①“花开两朵,各表一 枝”:先说甲的事,再说乙的事,两边都 交待清楚;②时而说甲,时而说乙,按照 情节发展轮番叙述。
(二)故事情节
情节是由人物之间的关系、矛盾和性格冲突所 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 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 的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在情 节的展开中,通过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 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欣赏人物 形象,应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 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 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 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 人为中心。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 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情节逆转,深化 主题)、悲剧、喜剧式等。 ⑤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 物、人、情、时间、空间,如《药》中的 “人血馒头”、《故乡》中的“我”等。 ⑥制造情节的方法有误会法,巧合法,悬 念法,延宕法,一波三折法,环环相扣法 等。
⑵情节安排基本技巧:叙述手法及其作用 ①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 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②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 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 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 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 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 满。
解题思路: 解题时仍然要从小说三要素 寻找思路,明确情节构思是为了表现人物 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思考答题方 向:①是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其作用一般 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②是对塑造人物 形象方面的作用。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 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③是对整个故事情 节的构成上的作用。一般来说是推动了故 事情节的发展。
②《智取生辰纲》中的自然景物描写有 何作用? 答:全文近二十次写到热,如, “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有半 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当日行的路,都 是山僻崎岖小径,南山北岭”“四下里无 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看看日色 当午,那石头上热了”等,这些景物描写 烘托了一种烦闷紧张的气氛,也有助于刻 画杨志的谨慎、精明、横蛮的性格,同时 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⑴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特点和 时代背景。 作用: 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 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 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第一,社会环境往往有复合的因素, 有几个因素就应分析出几个因素。如鲁 迅的《祝福》在描写社会环境时,展开 的更是诸多方面,既有男女不平等问题, 又有封建贞操观念等问题;既有封建礼 教问题,又有迷信观念问题,还有人心 冷漠问题。在祥林嫂一生的苦难史上, 不同的因素起着不同的作用。
第二,分析社会环境应透过当事人的言行深入 挖掘社会历史内涵。社会环境一般由主要人物 周围的次要人物组成。那些次要人物,是某种 社会力量的某种观念的载体,分析时应通过这 些人物的言行,认识其代表的社会势力及其观 念。《祝福》中表现封建贞洁观念,主要是让 鲁四老爷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表现迷信观念, 主要是让柳妈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因此,在 欣赏时,我们就要从鲁四老爷的话语中看到封 建礼教,从柳妈的话语中看到迷信观念。只有 这样进行透彻的分析,才能从中认识到作品所 提出的社会问题。
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 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 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 突; 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 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 务的。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 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 小说主题的作用。
(三)人物形象
二、小说的要点
高考中小说的命题指向四个关键词:
环境、情节、人物、主题。具体来说可 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1.把握故事情节; 2.揣摩人物形象; 3.注意环境描写; 4.概括主题内容; 5.品味语言特色; 6.分析写作技巧。
三、小说考题主要命题方向
(1)“理情节”题型: ①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这一情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析人物”题型: ①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 法,并说明好处或者作用; ②简要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平的评价。
答题规范
环境+人物+情节+主题
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 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 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 (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 暗示,揭示)。
根据要求还可以这样来组织语言表达:XX具 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 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 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 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⑵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 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作用: 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 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②渲染气氛,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 ③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 ④展开、推动情节发展; ⑤深化主旨; ⑥象征和暗示社会环境,衬托主题。
常见命题方式: ① 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 析自然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② 联系全文, 简析社会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③ 简要分析 某段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什么样的心情。④ 简 要分析人物命运的社会根源。 解题思路: 面 对这种题型,我们可从五方面进行思考:①交 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 点;②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 示世态风情;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④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⑤ 奠定 情感基调;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 铺垫等。
第四,故事情节总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 的。梳理故事情节的过程就是对人物性格 感受的过程,也是对小说主题理解的过程。 如《水浒传》中的林冲,本是东京八十万 禁军教头,官居高位。小说在前五回里, 浓墨叙述了“娘子受辱”、“带刀误入白 虎堂”、“刺配沧州道”、“大闹野猪 林”、“火烧草料场”、“风雪山神庙” 等情节,展示了林冲一步一步地被逼上梁 山的过程。一位逆来顺受的“忠臣”最终 成为犯上作乱的“英雄”,其性格刻画运 用的是情节推进法。
① 某段划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请 作简述。 ② 将小说的某个情节抽去,对小说的人 物刻画和主题的表现有没有影响?为什么? ③ 为什么小说要几次写到某某事件?
④ 小说在哪些方面对某某人物作了伏笔, 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⒈情节的作用 ⑴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⑵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⑶为后面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⑷照应前文。 ⑸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⑹刻画人物性格。 ⑺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1.小说的情节结构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情节安排的基本手法 3. 常见题型 最常见的是概括故事情节。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③概括小说某一环节的内容(包括指出开端、 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常见命题方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明主题”题型: ①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作 品的主题; ②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为什么? ③前后说法,是否有矛盾,为什么? ④阐释小说的社会意义。
四、探究思考
(一)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分析环 境描写是全面理解小说的重要环节。环境是形 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动的指定场所和范围。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表现故事发生 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用于烘托人物活动 的时代意义,有时是为了渲染气氛,从侧面表 现人物的性格,它是整个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 成部分,对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也要分析环境,要 连带写景的部分一起分析。
典例分析: ① 简要分析《项链》主人 公命运的社会根源。 答:当时法国社会 视女性为玩物,这种恶劣价值观弥漫于 整个社会,是制约玛蒂尔德人生理想和 生命情致的一副精神枷锁;追求享乐, 爱慕虚荣的风气,又是导致玛蒂尔德悲 剧的深层社会原因。小说在讽刺玛蒂尔 德爱慕虚荣的同时,也将批判的矛头对 准了造成这一类人间悲剧的资本主义社 会。
3.情节的鉴赏方法:
对小说情节的鉴赏可从四个方面入手。 第一,理清基本矛盾冲突所构成的情节 发展线索,弄清故事的来龙出脉,从开 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全过程来把握 故事内容,尤其注意分析透发展和高潮 部分。善于体悟出故事情节中寄寓的深 刻生活哲理、社会现实意义。
第二,鉴赏小说的情节要从细节入手, 细节往往成为设题点,伏笔与点睛之笔是 命题者的热点选择。另外,还要注意鉴赏 小说情节中倒叙、插叙、伏笔、悬念等的 表达效果。 第三,小小说必有情节上的 “转”(即情节、感情的变化);因为短, 冲突往往在高潮中戛然而止,引人深思。 这使结尾句往往成为点睛之笔,是理解全 篇的关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