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疗“三基”理论知识竞赛试题1. 试述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
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肺由肺泡及肺内各支气管构成。
临床通常把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而把气管、支气管及其在肺内的各级分支称为下呼吸道。
2. 何为体循环和肺循环?当心室收缩时,动脉血自左心室流入主动脉,再沿各级动脉分支到达全身各部的毛细血管,再经各级静脉,最后经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的循环,血液沿上述路径的循环称体循环或大循环。
当心室收缩时,静脉血自右心室流入肺动脉,再经肺动脉的分支达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再经肺静脉注入左心房,血液沿上述路径的循环称肺循环或小循环。
3. 主动脉弓发出哪三大分支?主动脉弓的凸侧发出三大分支,自右向左分别为头臂干(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
4. 神经系统包括哪些部分?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部和周围神经部。
中枢神经部包括脑和脊髓,又称中枢神经系;周围部是脑和脊髓以外的神经成分,又称周围神经系,包括脑神经、脊髓经和内脏神经。
5. 按顺序写出十二对脑神经的名称。
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位听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
6. 蛛网膜下腔穿刺需经哪些层次?蛛网膜下腔穿刺经:皮肤一皮下组织一棘上韧带一棘间韧带一黄韧带一硬膜外腔一硬脊膜一蛛网膜一蛛网膜下腔。
7. 正常人的血量有多少?我国正常男性的血量约占体重的8% ,女性约占体重的7.5% ,即男性为80mL/kg 体重,女性为75mL/kg体重。
8. 什么是ABO血型?ABO血型根据红细胞膜外表面所含抗原(也叫凝集原)而命名的。
红细胞外表面有A抗原的为A型血(其血清中有抗B抗体);红细胞外表面有B抗原的为B型血(其血清中有抗A抗体);红细胞外表面同时有A、B抗原的为AB型血(其血清中无抗体);红细胞外表面无A、B抗原的为0型血(其血清中有抗A和抗B两种抗体)。
9. 何谓交叉合血(配血)?为什么输血前要做交叉合血实验?输血前不仅要用标准血清鉴定为ABO血型,还要将给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以及给血者的血清与受血者的红细胞做交叉合血试验,前者为主反应, 为次反应。
只有主、次反应均无凝集时才可输血。
输血前一定要做交叉合血, 的是:⑴复查血型。
避免原来有血型检查的错误。
⑵发现亚型。
如A型有A1和A2型,AB型有A1B和A2B型。
⑶特殊情况下,可鉴定血型。
10. 何谓血压?受那些因素影响?表示。
通常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叫血压。
用mmHg所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
影响血压的因素有:⑴心输出量:主要影响收缩压。
心输出量增加,收缩压升高;反之降低⑵外周阻力:主要影响舒张压。
外周阻力增加时,舒张压升高,反之降低。
外周阻力又受小动脉口径的影响,小动脉口径变小时,外周阻力增加;反之则减小。
⑶大动脉弹性:主要影响脉压。
老年人大动脉弹性降低时,脉压增大。
⑷心率:若搏量不变,心率加快则使收缩压升高,如果心率太快,超过180次/min ,则心室舒张压不完全,可使舒张压升高更明显, 致使脉压降低。
⑸血量/容量比值:比值增大则充盈压升高, 血压升高;比值减小则充盈压降低,血压降低。
11. 为什么主要根据舒张压来诊断高血压?国家制订的高血压标准规定:凡舒张压持续(经多次测定)超过90mmHg,不论其收缩压如何,均列为高血压。
根据舒张压来诊断高血压有两个原因:⑴平均动脉压接近舒张压,等于舒张压加1/3脉压,远低于收缩压。
正常值为70~100mmHg。
⑵影响血压的主要因素为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
心输出量主要影响收缩压,外周阻力只在小动脉硬化时才持续增高,外周阻力增高将导致舒张压增高。
因此,舒张压升高可反映小动脉硬化。
12. 冠脉循环有何特点?⑴血压高,血流量大。
⑵心肌耗氧量大,摄氧率高,故动-静脉氧差大。
⑶心肌节律性收缩对冠状动脉血流影响大,心舒促灌,心缩促流。
⑷心肌代谢水平对冠状动脉血流量调节作用大,神经调节作用小。
13. 何谓肺活量?有何意义?肺活量是指人在最大深吸气后,再做一次最大的深呼气时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
它由三部分组成:⑴补吸气量: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吸入的气量,约2000mL。
⑵潮气量: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约500mL。
⑶补呼气末:平静呼气末,再尽力呼出的气量,约1000mL。
成年男性肺活量约3500mL ,女性约2500mL。
肺活量代表肺一次最大的功能量, 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呼吸功能的潜在能力。
肺活量可判断健康人呼吸功能的强弱和某些呼吸功能障碍的性质、程度。
14. 胰岛素有何生理功能?(1) 降低血糖;(2) 促进蛋白质合成,抑制其分解;(3) 促进葡萄糖转变成中性脂肪,抑制脂肪水解,血中游离脂肪酸降低,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除使血糖升高外,尚伴有高脂血症和酮血症。
15. 试述细菌的基本结构及特殊结构。
基本结构是: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和核质;特殊结构是: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16. 何谓革兰染色法?有何临床意义?革兰染色法是细菌学中最经典的染色法。
标本固定后,先用结晶紫除染,再加碘液媒染,使之生成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此时各种细菌被染成深紫色。
然后用醇脱色,有些细菌可被脱色,有95%乙的不被脱色;最后用稀释复红或沙黄复染。
此法可将细菌分成两大类:不被乙醇脱色仍保留紫色者为革兰阳性细菌;被乙醇脱色后复染成红色者为革兰阴性菌。
其重要临床意义在于:(1) 鉴别细菌:用革兰染色法可将所有细菌分成革兰阳性菌及革兰阴性菌两大类,便于初步识别细菌。
(2) 选择药物:临床上可根据病原菌的革兰染色性,选择有效地抗生素用于治疗。
(3) 与致病性有关:有些革兰阳性菌能产生外毒素,而革兰阴性菌则主要具有内毒素,两者致病作用不同。
17. 何谓结核菌素?有几种?结核菌素是结核杆菌的菌体成分。
它有两种:①旧结核菌素,是结核菌蛋白的粗制品;②纯蛋白衍化物,是结核菌蛋白的纯化物。
18. 何谓病毒?有何主要特征?病毒是一类体积微小,结构简单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其只要特征为:①只具有一种类型和核酸,DNA或RNA ;②结构简单,无细胞器,无完备的酶系统,无细胞结构;③只能在适宜的活细胞内,以自我复制的方式增殖;④对抗生素不敏感。
19. 免疫球蛋白分哪几类?它的生物学功能及特点是什么?免疫球蛋白根据其重链上抗原性不同将免疫球蛋白分为五类:IgG、IgA、IgM、IgD、igEIgG:是血清中主要的免疫球蛋白,它是唯一通过胎盘的抗体。
IgA :分为血清型IgA和分泌型IgA(SIgA)两种。
IgM :是分子量最大的Ig,又称为巨球蛋白。
IgD:血清中含量极低,其功能尚不清楚。
IgE:又称反应素或亲细胞性抗体,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极微,它与抗原结合后导致第I型超敏反应。
20. 何谓超敏反应?超敏反应分几型?某些抗原或半抗原物质再次进入致敏的机体,在体内引起特异性体液或细胞免疫反应,由此导致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称为变态反应或超敏反应,人们习惯上称为过敏反应。
超敏反应根据其发生机制不同可分为四型,即I型、n型、m型、W型超敏反应。
21. 传统的死亡概念可分为哪三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濒死期:主要特点是脑干以上的神经中枢功能丧失或深度抑制,表现为反应迟钝、意识模糊或消失、各种反射迟钝或减弱和呼吸与循环功能进行性减弱。
临床死亡期:主要特点是延髓处于深度抑制和功能丧失的状态,各种反射消失、心脏停搏和呼吸停止,后两者认为是临床死亡的标准。
生物学死亡期:是死亡的最后阶段。
此期各重要器官的新陈代谢相继停止,并发生不可逆性的代谢、功能和形态的改变,整个机体已不可能复活。
22. 何谓发热?按病因不同可分哪两大类型?临床上常把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0.5C,通称发热。
这一概念不够精确。
因许多情况可使体温超过正常0.5C,其本质并非发热。
根据体温调定点的概念,发热的正确定义是: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
分为两大类: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
23. 炎症局部有哪些临床表现?为什么会有这些表现?可出现红、肿、热、痛的功能障碍。
红、热是由于炎症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所致。
肿是由于局部炎症性充血、血液成分渗出引起。
由于渗出物压迫某些炎症介质直接作用于神经末梢而引起疼痛。
基于炎症的部位、性质和严重程度还将引起不同的功能障碍。
24. 恶性肿瘤包括哪两类?(1) 癌: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统称为癌。
(2) 肉瘤:从间叶组织包括结缔组织、脂肪、肌肉、脉管、骨、软骨组织以及淋巴、造血组织等发生的恶性肿瘤统称为肉瘤。
25. 何谓致癌因素?有哪些重要的外源性致癌因素?凡能引起癌症的病因称为致癌因素,分外源性和内源性两大类。
目前受到重视的外源性致癌因素有:①物理性致癌因素:比如电离辐射、紫外线及异物等;②化学性致癌因素:如3, 4-苯并芘、亚硝胺等;③生物性致癌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病毒致癌。
26. 何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DIC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指在某些致病因子组哟下凝血因子或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从而引起一个以凝血功能失常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
主要临床表现为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和溶血性贫血。
27. 何谓休克?休克是各种强烈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引起的急性循环衰竭,其特点是微循环障碍、重要脏器的灌流不足和细胞功能代谢障碍,由此引起的全身性危重的病理过程。
其主要临床表现是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皮肤冰冷、出冷汗、脉搏频弱、尿量减少和神志淡漠等。
28. 什么叫心力衰竭?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心脏的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使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下降,即心泵功能减弱,以致不能满足机体的代谢需要的病理生理过程或综合症称为心力衰竭。
29. 何谓少尿、多尿和夜尿?成人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mL称为少尿;每24小时尿量超过2500mL,称为多尿。
正常人排尿量具有一定的昼夜节律。
通常白天尿量教夜间多2~3倍,但在慢性肾衰早期,患者夜间排尿量与白天尿量相近,甚至超过白天,这种情况称夜尿。
30. 何谓药物半衰期?是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用t!表示。
不少药物根据血浆半衰期确定给药次数,如磺胺药SMZ和SIZ的血浆半衰期分别为10~12小时和5~7小时,故前者每日给药2次,后者每日给药4次。
31. 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哪些表现形式?(1)副反应:副反应是指药物固有的、在治疗期剂量下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2)毒性反应:毒性反应是指用药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产生的危害性反应。
(3) 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所残存的药理效应。
(4) 停药反应,指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