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庭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

家庭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

家庭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作者:彭建兰来源:中国家庭教育录入:Admin 字体:一、家庭教育现状步入21世纪,我国家庭教育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

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工作二,家庭教育学术活动越来越活跃;三,亿万家长家庭教育实践越来越理性化。

1.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工作2000年2月1日****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强调教育是—个系统工程,要求家庭社会一起来关心和支持教育工作。

2000年3月2日岚清同志在学习贯彻****同志关于教育问题重要谈话报告会上强调“重视和改进家庭教育”是“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项重要工作。

2000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切实加强和改善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管理。

2001年10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多处提到家庭教育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002年5月全国妇联、教育部联合制定下发了《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计划》明确提出了新世纪第一个五年家庭教育的任务、要求以及实施措施。

最近,中发〔2004〕8号文件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深刻分析了当前国外形势的新变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明确了新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同时,明确了各部门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具体职责和具体任务。

强调“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充分肯定了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党和政府对家教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我国家教工作的逐步转向科学性提供了思想上的保证。

2.家庭教育学术活动越来越活跃家庭教育学术动态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两岸家庭教育学术研讨会。

从1998年始,每年一次。

04年年会于2月19日-20日在召开,主题为“廿一世纪的亲职教育”。

亲职教育就是怎样为人父母的教育,即为家长提供有关儿童青少年发展及子女教养的知识,以便父母扮演其适当角色的教育过程。

(2)家庭教育模式指导研讨会。

家庭教育发展,要求家庭教育指导不仅限于家教知识、方法的一般性指导。

它进一步要求家庭教育需按不同地区、不同水平、不同家长等情况进行分别指导,才能提高家教质量。

03年2月24-25日,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中国家庭教育学会联合组织在召开“全国家庭教育指导模式研讨会”,在全国征集家庭教育指导模式论文209篇,选出近100篇论文作者参加研讨会,并编写完成全国家庭教育指导模式研讨会论文汇编。

(3)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于04年5月在召开首届《中国家庭教育论坛》。

论坛上有来自、、天津、、、、、等地的十几名专家学者发言。

专家们就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家教现状及发展、家校合作、家教、流动人口家教研究、家校合作研究等家教前沿问题进行了探讨。

(4)十万家长点评家教案例。

2003年它轰动了全国,它受到了国众多家教专家的好评,我国家教权威、师大学忠心教授说:“‘市开展的家庭教育案例点评活动,是家庭教育研究和指导过程中的一个创举。

‘‘市十万家长点评案例活动”是由市教育局、市妇联、市广电局、日报社主办的,由市家庭教育研究会承办。

在全市围征集了300多个案例,挑出96个案例作为点评材料,通过研究会在各县(市、区)的常务理事和教育局、妇联及有关学校的领导,把55000份材料送进了不同地域的家庭。

每个家庭两位家长全部参与点评。

这是一·次科研活动更是一次科普活动,一时间市的各种新闻媒体与千家万户的老百姓一起讨论“如何教孩子”。

(5)亲子沟通研讨会。

2003年12月6日省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在召开“亲子沟通”研讨会。

来自全省的57位代表就亲子沟通的意义、方法、途径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讨。

活跃的家教学术活动拓宽了家教思路,为普及家教科学观念、科学方法等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3.亿万家长家庭教育实践越来越理性化进入21世纪的家庭教育比起20世纪80年代的“神童教育”“分数第一”的功利性教育要理性得多。

许多金科玉律受到质疑。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省教科所所长谭虎研究员在04年《中国家庭教育》第一期的《家教指导:呼唤科学与理性》这篇文章,该文对最近被一些人认为的家教信条“家长教育得法,人人可成天才“千万别管孩子”“与孩子共同成长”等时尚观点进行了分析和质疑。

目前,我们的家庭教育现状主体上是理性科学的但是科学理性的家教理念、容、方法与似是而非甚至是明显错误的家教理念,容、方法相并存。

(1)家庭教育观念:智者见智与愚者见愚并存家庭教育认识的容很广泛,这里主要谈两点,一是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二是成才观的认识。

目前大多数家长是重视家庭教育的,他们或是参加家长函授学校的学习,或是阅读家教报刊,杂志、书籍了解家教知识。

我们的一个家庭教育调查数据表明,家长重视家教知识的学习有利孩子成绩优秀,我们调查了704位中学生家教情史,对其中的31位优秀生(成绩常排班级前三名)和237名中下生(学生成绩常排班级平均分以下)的家庭情况进行了比较,发现家长的学历、家庭经济状况,孩子的性别、、气质等客观因素在统计意义上不影响孩子的成绩,但家长是否重视家教知识的学习却是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

优等生家长重视家教知识的学习,他们参加省家长函授学校学习的人数是中下生家长的四倍(20%5%)孩子健康成长需要家长重视家教知识的学习。

但是我们常听家长说:我很重视家庭教育呀,可孩子学习就是不好,这是怎么回事?这个问题的原因较多,主要出在成才观上。

什么是正确的成才观:三个层次,首先是成人,做一个合格公民,做四有新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知识(所有人)。

第二个层次德、智、体全面发展,或是学有所长(大多数)第三个层次,出类拔萃(少数人)但有的家长认为只有读了大学,甚至是读了名牌大学才是成才。

于是从小学开始,家长就把孩子的分数看得特别重要。

甚至把学习分数看得比孩子发展还重要。

一天到晚希望孩子埋在书堆里。

这些家长不知道,孩子的大脑不是机器,对硬塞来的东西容易产生厌恶情绪。

即使对感兴趣的容,学习时间过长大脑也会疲倦,一般情况下,一项学习活动在30分钟的效果较好,因为中小学生的注意力一般持续30分钟-50分钟左右,超过了这段时间,大脑容易出现疲倦。

如果家长不顾孩子是否乐意学,并且要求孩子连续数小时看书,学习,容易导致孩子厌学。

因此出现孩子常趴在桌上学习,可学习成绩不一定理想的结果。

有时少数孩子在父母高分的要求下,小学、中学分数上去了,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不利孩子的发展。

21岁的严永明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严永明17岁考取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研究生,去年20岁的严永明肄业回家。

严永明2岁掌握1000个汉字,8岁上中学,13岁考进大学。

严永明的父母唯一的心愿就是让儿子好好学习,考上一所好大学。

一直到大学毕业母亲一直陪读。

母亲把儿子所有的生活上的事情都包了下来,儿子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没有伙伴,也没有玩具。

17岁那年考取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的研究生后,严永明才一人从来到读书。

但是生活上的严重依赖性,让严永明在硕士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他无法写出合格的硕士:毕业论文。

于是肄业回家。

现在家已呆了一年。

母亲还是无微不至地关心儿子,儿子却躲避母亲。

严永明的大学老师说他只有在科学研究方面发展,其它的方面很难有较好的发展。

看来严永明的父母十几年的心血很难得到期望的结果。

这是家教中错误成才观的悲哀。

这也是家教中愚者见愚的一个典型。

家教认识中的愚者是用一种短期的功利眼光看待孩子成才。

这严重影响孩子健康成长。

(2)家庭教育的容:其现状是基础全面与功利片面并存。

家庭教育的容很丰富,基础全面的家庭教育包括①思想道德教育②良好行为习惯养成③良好性格培养④科学知识的学习⑤发展智力⑥珍惜生命教育⑦与人合作、与人交往能力培养⑧劳动意识培养,实践能力培养⑨美育及创新意识的培养等等。

功利片面的家庭教育则只重视孩子某方面特长的培养,或是只注重分数。

这样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目光短浅,发展无后劲。

就象前面提到的严永明“硕博连读研究生肄业”就是这类家教的典型牺牲品。

省《家教指导》报03年1月1日第一版《培养理想刻苦磨炼》是裘宁的父母谈育子体会的一篇好文章。

裘宁在02年10月参加全国第十九届中学生物理竞赛中以全省第一名的资格进入全国决赛,获铜牌,被北大特招免试进微电子系。

裘宁喜爱物理,也喜欢数学,01年-02年参加市数学竞赛分别获一等奖、二等奖。

业余时间喜欢摆弄计算机,弹奏钢琴,01年市首届青少年计算机知识大赛获一等奖。

03年暑期顺利通过了中国音协业余钢琴十级考试。

裘宁父母在文章中谈到几点体会:①父母要当好第一任老师②要让孩子在困难环境中锻炼以培养孩子坚强的毅力和意志③树立孩子远大志向和理想④引导孩子打好坚实的知识基础。

(3)家庭教育的态度:耐心、宽容与专横、急躁并存积极的态度有:尊重、民主、平和、耐心、宽容等消极的态度有:冷漠、尖刻、专横、急躁等积极的态度主要表现在对待孩子耐心宽容,消极的态度主要表现在对孩子专横、急躁。

相对家长来说,孩子是个弱者,甚至中学生,看起来长得比父亲还高,但他们还会小错不断,这就需要家长的宽容。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不像魔术师那样说变就变,它需要家长的耐心期待。

特别是在孩子的学习与家长发生冲突的时候,更需要家长的宽容与耐心。

孩子在考试成绩不理想、受老师批评或是遭遇同学的不理解受挫时,最需要来自父母的宽容理解和支持。

这时的宽容理解有利孩子健康成长。

如果这时的家长表现出来的态度是急躁、冷漠和专横,孩子无法释放心的苦闷和压力,长期下去容易导致心理疾病:抑郁症、狂想症、躁郁症等。

目前少男少女患上精神病的不是个别数,有关调查表明,患有心理疾病的青少年占20%还多。

如果我们的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平和些、耐心些、宽容些,我们孩子患心理疾病的人数将大大减少。

一样的教育容,由于家长态度不一样,教育的效果截然不一样。

有两位父亲都要求孩子自信、自强,但由于态度不一样,一个儿子怨恨父亲,一个儿子感谢父亲。

周轩13岁时退学,起因是父亲常因儿子的调皮不遵守纪律老挨老师的训,于是父亲要求退学。

退学后父亲让周轩去练习打乒乓球,在家请老师学课本知识,但儿子都没坚持下来,99年11月8口周轩18岁生日,父亲重其事对儿子说:“13岁那年退学时,我就明明白白的告诉你,我只养你到18岁,从明天起,你自己想办法养活自己吧。

”父亲就这样一下把儿子推出家门,并且一分钱也不给。

这让周轩恐慌和措手不及。

周轩极不情愿地从父亲那里搬出来,在外面租了间小屋。

他不得不硬着头皮外出找工作,没想到处处碰壁。

找不到工作,身上的钱所剩无几,周轩每天只能以方便面充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