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病案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一、目的
提高病历书写质量,加强病历的监控和管理,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适用范围
全院医护人员对运行和终末病历进行质量管理时遵循本制度。
三、定义无。
四、内容
(一)组织结构
医院建立、健全完善的病案质量监控组织,包括病案管理委员会、院级病案质控小组、科室病案质控小组。
1.病案管理委员会
主任委员:
副主任委员:
委员: (按姓氏笔画排序)
秘书:
2.院级病案质控小组
组长:
成员:
3.科室病案质控小组
组长:科主任
成员:护士长、科室质控员、质控护士
(二)病案质量控制制度
医院建立、健全完善的四级病案质量监控组织,按照《省病历书写基本规范》遵循我院《住院病历书写制度》、《门急诊病历书写制度》、《护理病历书写规范》等书写制度进行质控,并将PDCA循环法应用于电子病历环节质控中,按照质量管理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实施。
保证病案质量监控工作落实到实处。
1.科室一级病案质量控制
由科主任、护士长、质控医师、质控护士组成一级病案质量监控小组。
经常性的自查、自控本科或本病区的病案质量,不断提高实习医师、进修医师、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病案质量意识和贵任心。
(1)运行病历质控:上级医师负责审查下级医师所书写的诊疗计划、上级医师.查房记录、日常病程记录、病历讨论记录、出院病程、出院记录并签名确认。
科室质控员不定期对运行病历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至责任医师,督促其整改。
(2)出院病历质控:病历提交前由主管医师对电子病历进行全面质量审查,确认无误后打印出纸质版,由上级医师审核并签字,质控医师、质控护士对纸质病历进行出科前终末审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主管医师进行修改。
2.病案室二级病案质量控制
病案室对病案归档、整理、编目、录入、病案质量检查,有严格检查把关的责任,发现资料缺失,主要诊断选择填写错误,手术名称
不全面等质量问题的病案,立即通知临床医师,限定在24小时内补写和修改。
病案质控员定期将检查结果向医务处、质控办汇报,建立奖惩制度,与科室及个人的资金挂钩兑现。
3.医务处三级病案质量控制
医务处是医疗行政管理主要部门,医务处设立病案管理小组,医务处处长任组长,下设院级质控员数名,负责全院病历质控,院级病案质控员每月定期或不定期,定量或不定量地抽检各病区运行病历和终末病历。
抽查情况应记录备案,并将检查情况反馈至科室,督促科室进行分析及整改,下次检查时重点检查存在问题的科室和个人,了解整改效果。
(1)运行病历质控
①病历时限质控:利用信息系统对运行病历实行监控,将要超出时限未完成病历者,通过信息系统弹出对话窗通知主管医师,督促其完成;经督促仍未按时完成病历者,信息系统将锁定病历,医师无法对病历操作,需通过医务处解锁尚可继续完成病历书写,医务处将此记录等级备案,每月3次及3次以上超时限未完成病历者,与绩效挂钩。
②病历内涵质控:院级质控员严格按照《省医疗文书书写规范》对病历中三级查房、病例讨论(疑难、危重、死亡、术前病例讨论等)、会诊(科内会诊、院内会诊和院外会诊)、医嘱病情的查对等方面进行监控,抽查科室月质量分析,帮助科室查出问题,提出改进方案。
(2)终末病历质控:每月到病案室抽查各科5-10份出院病历,按
照《省医疗文书书写规范》对病历进行评分,每年年底对抽查的终末病例进行展评,对优秀病历进行奖励。
4.质量管理委员会四级病案质量控制
(1)病案质量管理委员会应不定期或定期,定量或不定量,抽查全院各科病案,审查和评估各科的病案质量,特别是内涵质量。
抽查侧重重大抢救、疑难病案、死亡病案、手术后10天之内死亡病案或有缺陷、纠纷、差错、事故的病案。
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提高内涵质量。
(2)医院质控办通过“质量简报”每个月对病案质量评价结果进行通报,评出优、良、不合格,每次检查的结果同时挂院内网质控管理栏目,供科室查询,共性的问题在院周会上讲评,并与科室奖金挂钩兑现。
(3)如有丙级病案或反复书写病案不合格医师,由质控办提出建议,报分管院长批准后,由人事科负责通知科室对其采取下岗培训,从头进行病案书写的基本功训练,待训练合格后,再上岗工作。
下岗培训期间发基本工资。
(三)总结与反馈
部门质控检查结果汇总后统一上报质控办,质控办将每月检查情况以“质控简报"的形式通过医院内网发布电子版,同时将纸质版及时反馈给各科室。
各科室根据自查结果和部门检查结果,对本科室存在的缺陷进行整改。
医务处每季度对病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不断提高病历质量。
(四)奖惩政策
病案质量优劣要与奖金、晋升、聘任相结合,医务处每月对病历质量抽查情况按照分数进行排名,对全院前十名进行奖励,对后十名进行点名批评。
出现乙级病历及丙级病历者,晋升聘任时原则上一票否决,不准参加当年的晋升及聘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