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理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一)名词解释1.细菌性肝脓肿:指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肝内化脓性感染,最常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2.原发性肝癌:是指发生于肝细胞和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癌。
3.栓塞后综合症:肝动脉栓塞化疗后多数病人可出现发热、肝区疼痛、恶心、呕吐、心悸、白细胞下降等,称栓塞后综合症。
4.继发性肝癌:系人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至肝而发生的肿瘤,亦称转移性肝癌。
5.胆胰壶腹亦乏特壶腹:约80-90%得人胆总管与主胰管在十二指肠壁内汇合形成共同通道,并膨大形成胆胰壶腹,周围有oddi括约肌包绕,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
6.胆素三角:肝总管、胆囊管和肝脏下缘之间的三角区域称~,内有胆囊动脉、肝右动脉、副右肝管穿行,是胆道手术易误伤的部位。
7.Mirizzi综合症:较大的结石长时间持续嵌顿和压迫胆囊壶腹部或颈部,尤其是在解剖学变异导致胆囊管与胆总管平行者,可引起肝总管狭窄或胆囊胆管痿,临床可出现胆囊炎、胆管炎或梗阻性黄疸,称Mirizzi综合症。
8.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CST是在胆道梗阻基础上并发胆道系统的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急性胆管炎和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是同一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
9.急性重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时,在左腰部季肋部皮肤出现大片青紫色瘀斑,称~,脐周围皮肤出现蓝色改变称Cullen征。
10.急腹症:是一类以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必须早期诊断和紧急处理的腹部疾病。
11.牵涉病:又称放射痛,指在急腹症发生内脏痛的同时,体表的某一部位也出现疼痛感觉。
12.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指单纯涉及隐静脉和浅静脉伸长、迂曲呈曲张的状态,多发生于从事持久站立工作、体力活动强度高或久坐少动的人。
13.深静脉血栓形成: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
14.血栓闭富性脉管炎.又称病:是一种累及血管的炎症性、节段性和周期性发作的慢性闭塞性疾病。
15.颅内压増高:各种原因使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或颅腔容积减少超过颅腔可代偿的容量导致颅内压持续在2.0KPa以上,并出现头痛、呕吐和视神经盘水肿三大病征,称颅内压增高。
16.颅内压: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所产生的压力。
17.脑疝:颅内病变致各分腔存在压力差,脑组织由高压区向低压区移动导致脑组织血管及颅神经等重要结构受压和移位,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称脑疝。
18.颅脑损伤:指颅脑在外力作用下所致的损伤,分头皮损伤、颅骨损伤和脑损伤。
19.颅骨骨折:指颅骨受暴力作用所致颅骨结构的改变。
20.脑震荡:是最常见的轻度原发性脑损伤,头部受暴力作用后立即出现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但无明显脑组织器质性损害。
21.逆行性遗忘:脑震荡病人清醒后大多不能回忆受伤前及当时的情况而对远视仍能回忆.近事想不起,称逆行性遗忘。
22.肋骨骨折:是指肋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是最常见的胸部损伤。
23.反常呼吸运动:又称连枷胸,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后,尤其是前侧胸的肋骨骨折时局部胸壁失去完整肋骨的支撑而而发生胸壁软化,当吸气时胸廓扩张胸腔负压增大,但伤侧胸壁反而内陷,呼气时伤侧胸壁则外突,与正常相反,称反常呼吸运动。
24.气胸:胸膜腔内积气。
25.纵膈扑动:开放性气胸患者,吸气时,健侧负压增大,而患侧胸膜腔负压消失,两侧压力差增加, 纵膈进一步向健侧移位;而呼气时两侧胸腔内压力差减少,纵膈又移回患侧,导致其位置随呼吸而左右摆动,称纵膈扑动。
26.张力性气胸又称高压性气胸:胸壁裂口与胸膜腔相通且形成活瓣,气体随每次吸气时从裂口进入胸腔,而呼气时活瓣关闭,气体只能入不能出致使胸膜腔内积气不断增多,压力不断升高,致使胸膜腔压力高于大气压。
27.血胸:指胸部损伤导致的胸膜腔积血,血胸可与气胸同时存在称血气胸。
28.肺殿损: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肺叶或一侧全肺功能完全丧失,体积缩小,已造成不可逆病理改变,称肺毁损。
29.支气管扩张:是由于支气管壁及其周围肺组织的炎症性破坏所造成一根或多根支气管异常性、永久性扩张的慢性呼吸道疾病。
30.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病理性的胃食管反流所引起的食管粘膜的炎症、糜烂和纤维化病变。
31.体外循环:指利用特殊人工装置从上下腔静脉和右心房将回心静脉血引出体外,在人工心肺机内进行气体交换,即经氧合并排出C02后,经过调节温度和过滤后,再由血泵输回体内动脉,继续血液循环的生命支持术。
32.动脉导管未闭:指存在于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的先天性异常通道,位置在左锁骨下动脉远端的降主动脉峡部和左肺动脉根部之间。
33.房间隔缺损:指因左右心房之间的间隔先天性发育不全,遗留缺损而导致的存在于两心房之间的异常通路。
34.室间隔缺损」是室间隔在胎儿期因发育不全,在左右心室之间形成的异常通路。
35.法洛四联症:包括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和右心室肥厚在内的联合心脏畸形,是常见的复杂的发紺型先天性心脏病,若再有房间隔缺损则为法洛五联症。
36.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和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37.先天性心脏病: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种,是胎儿期心脏和大血管在母体内发育异常,部分停顿或有缺陷所造成。
38.心脏压塞症:由于心包缺乏弹性.只要心包腔内急性少量积血就可使心包腔内压力急剧升高并压迫心脏,阻碍心室舒张,导致心脏压塞症。
39.脣损伤:常合并有胸腹多脏器的复合伤。
40.膀胱损伤:指膀胱壁在受到外力的作用时发生膀胱浆膜层、肌层、粘膜层的破裂引起膀胱腔完整性破坏,血尿外渗。
41.肾积水:尿液从肾盂排除受限,使肾内压力升高,肾盂肾盏扩张,肾实质萎缩,造成尿液积聚在肾内,称~。
42.牵引术:利用适当的持续牵引力和对抗牵引力使骨折或脱位达到整复和维持复位的治疗方法。
43.骨折:指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
44.积累性劳损:指肢体某一特定部位的骨骼受到长期反复和轻微的直接或间接损伤所致的骨折,又称疲劳性骨折。
45.病理性骨折:由于骨骼疾病导致骨质破坏,在轻微的外力作用下发生的骨折。
46.骨折延迟愈合:当骨折经治疗,超过一般愈合所需时间,骨折断端仍未出现连接,称~。
47.骨折不愈合」骨折经治疗超过一般愈合所需时间并经延长治疗时间,仍达不到骨性愈合。
48.畸形愈合:骨折愈合的位置未达到功能复位的要求,存在超角、旋转或重叠。
49.骨筋膜室综合症:由于骨折部位骨筋膜室内压力增加致室内肌和神经缺血水肿、血循环障碍而产生的一系列严重病理改变的一组症候群。
50.脂肪栓塞综合症:由于骨折部位的骨髓组织被破坏,脂肪滴进入破裂的静脉窦内,进而进入血循环,引起肺、脑、肾等周身脂肪栓塞所致。
51.肱骨干骨折」是发生在肱骨外科颈下l-2cm至肱骨罷上2cm段内的骨折。
52.肱骨課上骨折:是发生在肱骨干与肱骨罷交界处的骨折。
53.孟氏骨折:尺骨上1/3骨干骨折可合并橈骨小头脱位称〜;極骨下1/3骨折合并尺骨小头脱位称盖氏Galeazzi骨折。
54.Colles骨折:发生在能骨下段2-3cm段内伸直型極骨远端的骨折;若为屈曲型極骨远端骨折,则称Smith骨折。
55.股骨干骨折:指股骨小转子头下,股骨罷以上部位的骨折。
56.脊Hl!荡:最轻微的脊髓损伤,损伤后脊髓有暂时性功能抑制,呈驰性瘫痪,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反射及括约肌功能全部丧失,常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逐渐恢复,最后可完全恢复。
57.脊髓休克:较重的脊髓损伤后均可立即发生损伤平面以下的迟缓性瘫痪,属失去高级中枢控制的一种病理生理现象。
58.脊髄半切征」脊髓半横切损伤时,损伤平面以下同侧肢体的运动和深感觉消失,对侧肢体的痛觉和温觉消失,称脊髓半切征。
59.关节脱位:俗称脱臼,指组成关节的两关节面失去正常的对和关系,市失去部分对和关系称半脱位。
60.阴性:肩关节脱位后,患侧手掌搭到健侧肩部时,肘部不能贴近胸壁,患侧肘部紧贴胸壁时,手掌不能搭到健肩。
61.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引起的脊柱、神经血管损伤的相应症状和体征。
62.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由于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刺激和压迫马尾神经或神经根所引起的一种综合症,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二)简答题1、简述细菌性肝脓肿可引起的严重并发症:腹膜炎、膈下脓肿、胸腔感染、心包积液或心包填塞,少数肝脓肿可引起上消化大大出血2、简述原发性肝癌病人癌肿破裂出血的预防和处理:尽量避免致肿瘤破裂的诱因,如剧烈活动、腹部撞击等,加强腹部体征的观察。
若病人突然主诉腹痛, 伴腹膜刺激征,应及时通知医师,积极配合抢救,多数病人需手术止血,对不能手术的晚期病人,可釆用补液、输血、应用止血剂、支持治疗等综合性方法处理3、简述原发性肝癌病人术前预防肝性脑病的措施:术前三天进行肠道准备,链霉素lg, 一天2次,或卡那霉素lg, 一天两次,口服,以抑制肠道细菌, 手术前晩清洁灌肠,以减少氨的来源和消除术后可能发生肝昏迷的部分因素4、细菌性肝脓肿:治疗措施:手术切开引流护理诊断1) 体温过高2) 潜在并发症:腹膜炎、膈下脓肿、胸膜腔感染、休克3)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护理措施1) 高热护理:保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保持舒适;观察体温的动态变化;保持病人液体的摄入量;物 理降温;药物降温;观察抗菌药的作用于副作用2) 病情观察:生命体征和腹部体征的观察,是否破溃引起严重并发症或继发全身性感染3) 引流管护理:妥善固定,半卧位;冲洗、观察和记录;更换引流瓶;拔管护理5、 原发性肝癌治疗方法:手术治疗护理诊断:1 )预感性悲哀2) 疼痛3)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4) 潜在并发症:出血、肝性脑病、膈下积液或脓肿等护理措施:1 )心理支持2) 有效的止痛 3) 改善营养状况4) 观察、预防和护理并发症:包括出血、肝性脑病、膈下积液及脓肿等并发症,注意维持体液平衡6、 简述胆结石的临床表现:1) 腹痛:表现为突发的右上腹阵发性剧烈绞痛,可向右肩部、肩胛部或背部放射。
常发生于饱餐、进 食油腻食物后或睡眠时2) 消化道症状:常伴恶心、呕吐、厌食、腹胀、腹部不适等3) 体征:可有右上腹部压痛,继发感染时右上腹部可有明显压痛、肌紧张或反跳痛,有时可在右上腹 部触及肿大的胆囊及Murphy 征阳性7、 试述经皮肝穿刺胆囊造影术(PTC )的护理:1) 检查前准备:纠正出血倾向,做碘过敏试验,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晨禁食2) 检查中护理:经肋间穿刺时置病人与仰卧位,经腹膜外穿刺时取俯卧位;保持平稳呼吸,避免屏气 或深4) 营养支持:增加营养摄入, 5) 其他:给予适宜的止痛措施保证足够的液体摄入量,必要时经静脉注血制 苞心从">5■: 12品或提供肠内、外营养呼吸3)检查后护理:平卧4~6小时,每小时监测血压、脉搏一次至平稳;严密观察腹部体征及穿刺点有无出血;遵医嘱应用抗菌药及止血药,对置管引流者,维持有效引流,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性质8、试述急性胆管炎的典型临床表现Charcot三联征: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9、放置T形引流管的目的是什么?1 )减轻胆道压力2)引流残余结石3)支撑胆道4)经T管进一步检查或治疗10、试述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主要护理诊断1)组织灌注量改变:与呕吐、禁食、胃肠减压和感染性休克等有关2)体温过高:与胆管梗阻继发感染有关3)低效型呼吸形态:与感染、中毒有关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胆道疾病至发热、肝功能损害及禁食有关5)潜在并发症:胆道出血、胆痿,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11、胆结石伴急性胆囊炎謂爲微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腹部情况及腹痛变化,并作好记录2)减轻或控制疼痛:根据疼痛的程度和性质,采取非药物或药物的方法止痛3)做好急诊手术的准备a禁食、胃肠减压b遵医嘱进行药敏试验及应用抗菌药c完善术前其他常规准备,包括相关检查、配血和手术野备皮等预期护理目标a1)病人腹痛缓解或控制2)病人能及时进行急诊手术治疗12、胆总管切开取石、引流术后病人主要护理诊断:潜在并发症:胆痿,与手术、T管脱出、阻塞等因素有关护理措施1)妥善固定T管,防止脱出2)维持有效引流,避免扭曲、折叠及受压3)观察腹部体征及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若腹腔引流液呈黄绿色胆汁样,应警惕胆痿的可能4)注意T管拔管前后的护理预期护理目标1)T管引流期间无脱出、梗阻及胆痿的发生2)顺利拔出T管,窦道愈合良好,病人未发生逆行感染13、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处理原则:急诊手术,有效解除胆道梗阻并置引流管,及时降低胆道压力和减轻感染护理措施1)维持体液平衡a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补液扩容b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和循环功能,准确记录每小时尿量及入水量,为补液提供可靠依据c 合理安排输液的顺序和速度,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d 遵医嘱引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血管活性药物2) 维持有效呼吸:给予氧气吸入,改善缺氧症状和保证组织器官的氧供3) 维持体温与正常范围:采取物理或药物的方法控制体温,并遵医嘱足量应用广谱抗生素,以控制感 染,降低体温4) 做好急诊手术的准备,如禁食、胃肠减压、备皮、配血等预期目标1) 经过积极的抗休克治疗及护理,病人病情稳定2) 经过积极、充分的术前准备,病人能够及时接受急诊手术14、急性胰腺炎的常见病因或诱因:1)胆道疾病 2)过量饮酒和暴饮暴食厲产液反流5)其他:特异性感染性疾病,高脂血症、高钙血症、妊娠有关的代谢、内分泌和遗传因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