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诗词艺术手法

古诗词艺术手法

古诗词鉴赏常见艺术手法古诗词鉴赏常见艺术手法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借代、对偶、设问、反问等。

2、表现手法:衬托、渲染、烘托、象征、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用典、借景抒情、联想、想象、借古讽今等。

3、表达方式:在古代诗歌中主要有描写、抒情两类。

4、结构技巧(艺术构思):照应、过渡、线索、悬念、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等。

下文讲逐一简单分析一、修辞手法★比喻答题格式:把……比作……,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的……特点。

如“月似银盘”,把月亮比作银盘,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月亮的色彩与形状【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比喻手法。

用“浮云”喻“奸邪”,用“日”喻君王。

意为君王为奸邪所蒙蔽,表达了自己不得重用的愁绪。

★拟人答题格式:把……人格化(拟人化),写出了……如林逋《山园小梅》中“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把霜禽和粉蝶人格化,“先偷眼”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夸张答题格式:把……(特点)夸张化,更突出、更鲜明地写出了……如李白《秋浦歌》中“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作者愁生白发,把发的长度夸张化,更突出、更鲜明地写出了作者愁思深重!★对比基本格式:把……和……作鲜明对比,突出表现了……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把封建统治集团的穷奢极欲、醉生梦死和劳动人民的被奴役、被掠夺、冻死路旁的悲惨状况作鲜明对比,突出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腐朽荒淫的愤慨和对百姓的同情。

(反衬作用与对比相似,稍改下即可,用……反衬……,突出表现了……)如陈与义《早行》“星斗阑干分外明”“稻田深处草虫鸣”用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两处突出表现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借代答题格式:用……代指……,简练、含蓄地写出了……如李清照《如梦令》中“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指叶和花,写出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对偶作用:①形式整齐,结构对称②词句凝练概括,富有表现力③节奏鲜明,音韵和谐。

★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作用: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如“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作用: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如王安石《叠题乌江亭》“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二、表现手法★衬托衬托,就是利用乙衬托甲,使甲显得更加突出、形象。

分正衬和反衬。

(反衬手法类似对比)【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题扬州禅智寺杜牧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尾联“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衬托(或“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对比”)。

以乐衬哀,用歌舞喧闹、市井繁华的扬州反衬出禅智寺的静寂,更突出了诗人孤独凄清和有所失落的心境。

★渲染、烘托渲染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技法。

在文学创作中指用较为浓重的笔墨,连续用几个、十几个乃至几十个情调一致而又富于变化的意象对同一种环境气氛、人物行为、心理情感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艺术形象、加强艺术效果的表现手法。

烘托:画家画画,如果孤零零地画出一个月亮,就会显得单调;如果在月亮的周围画上几缕彩云,月亮就显得格外有神。

这种烘云托月的手法就是烘托。

如柳宗元的“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通过对景物的渲染烘托,抒发了他对刘禹锡等人的怀念之情和遭受贬逐的感慨;又如白居易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瑟琶行》),渲染了一种萧条悲凉的气氛。

★象征、托物言志象征——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

(托物言志类似象征手法,答出托什么物言什么志,物的特点与作者所抒之情密切相关,因此要研究物的特点)【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如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象征诗人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及对人生的乐观态度。

【例】(2010·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ɡ):悲伤。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或“象征”)的手法;以凤凰自喻(或“象征诗人自己”),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

★虚实结合实景:眼前之景、现实之景虚景:假设之景、想象之景、回忆之景。

【作用】可以使虚景与实景得以补充映衬,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

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例】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客意[金]元好问雪屋灯青客枕孤,眼中了了[注]见归途。

山间儿女应相望,十月初旬得到无?注了了:了然,清楚。

请简要赏析这首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

答案虚实结合(以虚写实)。

诗歌第一句是“实”,写身处寒冷屋内面对昏暗灯火孤枕难眠的情形;后三句是“虚”,写想象中仿佛看见了回乡的路,看见儿女们在山间眺望,听到了他们在计算归期。

拓展了诗歌意境,使“客意”表现得更加含蓄而深沉。

★用典用典,古诗词中的用典有以下几种情形:①点化前人语句,②引用神话故事,③运用历史故事。

作用: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注意:典故本身的意义与诗人想要表达的密切相关,要熟悉典故的出处、意义,同时注意联系诗人的生平和写作背景。

《锦瑟》中四个典故共同点:美好的、虚幻的与作者执着却无所适从的无奈与悲叹。

再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例,通篇典故,廉颇的典故与作者年老壮志难酬是相似的,即借廉颇的典故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慨。

★借景抒情基本格式:借……(景)表现……(情);或先概述画面,再概述表达诗人何种情感。

【例】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饯别王十一南游刘长卿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滔。

诗人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来写饯别?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诗人运用借景抒情(“虚实结合”亦可)的手法,借助眼前烟水、飞鸟、青山和白滔等物象,通过遥望和凝思,想象别后友人的情景,把眼前景和心中情融为一体,来表达离情别绪。

★联想、想象联想是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

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

想象是依托已知形象进而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

如李白名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是一个想象瀑布落天外的典型例句。

【例】(2013·福建)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送何遁山人归蜀[宋]梅尧臣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

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

答案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

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借古讽今这在咏史、怀古诗中是最常见的,借对历史上人、事的评价来讽喻时事,表达情感,向当权者提出忠告。

注意古人古事和诗人感情的联系例如《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面对赤壁之战怀古,实则预感到唐朝将亡,发出慨叹。

诗中含一哲理:兴盛与衰亡,有着历史的必然,但是谁成谁败,何时成何时败,也有偶然性。

三、表达方式★描写描写讲究角度:远景与近景,俯瞰与仰视等。

讲究方法:多种感官结合,如常见的视听结合,从味觉、触觉入手等。

讲究手法: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细节描写等。

【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闲敲棋子”虽是诗人一个小小的动作,却将诗人的心理刻画得细致入微。

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末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

诗人与友相约,可是时间已过夜半,客人还未到来,诗人百无聊赖之际,有意无意地拿起棋子在棋盘上敲打,将灯花都震落了。

这一细节貌似闲暇,实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烦闷。

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心理、揭示主题思想等作用。

★抒情(1)直接抒情。

即直抒胸臆。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死亦足”,就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又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也是直接呐喊出心中的不满,表明了自己与权贵们决绝的决心。

(2)间接抒情。

常通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方式来抒发感情。

如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是借顽强抗争的“原上草”,尽情抒发了抗争命运的强音。

四、关注结构技巧(艺术构思)结构方面的技巧主要有:照应、过渡、线索、悬念、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等。

【例】(2011·大纲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周邦彦①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③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