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照“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探索大型企业集团办学的特色之路和创新之路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首先感谢大会组委会和各位领导能够给我们学校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与全国最优秀的高职高专院校的各位同仁进行交流。
下面我从管理层面上就学院概况和校企合作的基本经验向大家做一个汇报。
●一、学院概况●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成立于2005年,是由海航集团投资兴办的一所全日制高等职业学院。
●学院占地面积644.2亩,校舍总建筑面积近23万㎡,资产总额约26亿元,●开设有航空、航海、旅游三大专业群和外语、计算机等公共类共计28个专业。
●现面向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拥有全日制在校生5000余人,还招收了来自俄罗斯等6个国家的外国留学生34名。
●我院毕业生广受欢迎,近三年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5%左右,行业内就业率保持在60%至70%。
●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绩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建国等领导的高度评价,●《中国教育报》在头版头条对学院办学成绩给予了报道。
学院于2010年底以较高评价顺利通过了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至今已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大型企业集团办学的特色之路和创新之路。
●二、学院校企合作的基本经验●学院将校企合作视为发展的生命线,目前已形成了运行比较顺畅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并构成了学院办学的突出优势。
㈠建立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切实推动校企合作发展1. 海航集团高度重视学院发展建设,定期召开校企合作工作会议和学院发展建设会议;并成立了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发展建设指导委员会,由海航集团领导亲自担任委员会主任,统筹协调、整合集团内外资源,切实推动校企合作。
2. 海航集团人力资源部负责具体落实合作所需相关政策,制订具体措施、督促落实;协调各企业全力支持学院建设工作,明确各企业与学院的具体合作事务对接部门,量化对学院的人力、物力支持;并将对学院支持程度作为各产业集团人力资源部负责人的考核指标之一。
3. 各产业集团和下属成员企业作为校企合作具体实施单位,直接与学院及各部系对接,开展全面合作共建工作;其合作措施、合作力度、合作成果将受到海航集团的严格考核。
强有力的领导体制,推动了校企合作的快速、有序发展,形成了畅通的校企交流与合作渠道。
●㈡以专业共建和订单培养为重点,推动校企融合式发展学院积极与企业开展全面合作共建和订单培养,探索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路子,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式发展。
学院已与海航集团下属4家产业集团和5家成员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全面共建航空机电设备维修、空中乘务、航海技术、酒店管理等12个专业。
校企双方共同成立专业共建小组、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合作开发课程与教材、共同进行师资培养与人才交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同促进实习就业,实现了全方位校企合作。
●学院高度重视人才订单培养,已与海航集团航空运输产业下属的海南航空、天津航空、首都航空等13家航空公司,深圳机场、海口机场等16家机场,喜来登酒店、丽思卡尔顿酒店等60余家酒店,以及海航销售公司、海航天天快递物流公司、海南康乐园高尔夫球会等共计100余家企业在空中乘务、民航运输等6个专业上开展订单培养。
●㈢秉持校企共赢理念,形成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学院坚持校企共赢理念,确保企业从校企合作中受益,激发校企双方的合作动力,形成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1. 学院专业设臵与企业实际需求一致学院非常注重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深入行业、企业调研,●构建了以“两航一游”为特色的航空、航海、旅游三大专业群。
随着建设国际旅游岛和航权开放等民航利好政策的出台,各大航空公司加大力度扩大机队规模、开拓海南航线,●空中乘务员、机务维修员等高端航空服务人才已成为企业急需引进和争相追逐的对象,仅海南航空每年至少需要引进1000名空中乘务人才。
学院针对企业实际需求,开设了空中乘务等民航类专业,●填补了海南省自主培养民航人才的空白,为海南航空、南方航空、东方航空、中国国际航空等近20家航空公司和北京首都机场、广州白云机场等20余家机场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
●旅游人才和航海人才的短缺也将制约国际旅游岛的建设。
为此,学院开设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旅游类专业,为希尔顿酒店、三亚免税店等企业输送了一批高素质人才。
学院海运工程系在前不久顺利获得了国家船员教育和培训资质,开创了海南自主培养高端航海人才的历史,并成为大新华物流集团、上海大新华船舶公司的海员培养、培训基地,将为海南发展海洋经济、培养高素质航海人才提供强有力支撑。
●2. 学院招生与企业招聘同行学院部分专业实现了“招培实就”校企全方位合作,即校企双方从招生环节就开始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全程管理和监控,企业参与学院招生环节的高考前面试工作,结合职业资格标准选拨优秀“苗子”。
例如,学院将海航乘务员人才选拔工作前臵到高考前,由学校招生办公室、空中乘务教研室、海航集团乘务引进工作组共同组成招生小组,参照海航招收空中乘务员程序确定学院招生程序,依次进行形象初选、外语口语、能力和心理素质测评、综合复试等考核,海航与面试合格的学生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在确保学生入学即就业的同时,也实现企业后备人才提前储备的目标。
●3. 学院教学设施设备与企业培训设施设备共用为满足各专业实践教学需要,使教学贴近企业生产岗位,学院建设了综合实训中心、飞行模拟训练中心、乘务模拟训练中心、海运实训中心等4大实训中心、共计54个实训室,配臵有仿真性高、总价值约15亿元的教学实训设备,●吸引了海南航空、香港航空、喜来登酒店等一批知名企业来院建设员工培训基地,●实现了教学设施设备与企业培训设施设备共用,每年为社会培训1万人次以上。
●学院根据航空公司机务维修员和空中乘务员实际岗位技能培养的要求,引进了总价值超过10亿元的7台飞机模拟机、6台乘务模拟机,价值1.3亿元的2架实训飞机;●为满足民航CCAR147基本技能考试要求,引进了价值500万元的系列考试设备。
●这些设备既供学院航空机电设备维修、空中乘务等专业教学使用,也服务于海南航空、天津航空、大新华技术公司的飞行员、乘务员和机务维修员培训。
●学院购臵了价值3500万元、包括国内最先进的360°全视景航海模拟器、30万吨级油轮仿真轮机模拟器在内的3806套(台、件)海运设备,配备了价值500多万元的2台亚诺机帆船,建设了航海实训中心、轮机实训中心、水上实训中心和雷达ARPA模拟器实验室等21个实训室,●在满足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游艇与帆船等专业教学的同时,也成为了大新华物流集团、天津海运集团、阿特米斯游艇公司等企业的海员、船员培训基地。
学院教学设施设备与企业培训设施设备共用,为企业节省了大量培训设备购臵成本。
不仅如此,学院还为在校培训的在职员工和企业教员提供了食宿方面的便利生活条件,为企业来校人员提供最大的方便和最好的服务,在为企业节省培训成本的同时,还增强了校企互信,稳固了校企合作的纽带。
●4. 学院教师和企业能工巧匠互聘一方面,海航集团在全集团内部下发了《关于选拔优秀人才担任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兼职教师的通知》、《关于举办“海航论坛”活动的通知》,在原单位基本工资待遇不变的基础上同时提供课时费津贴,已吸引了100余名包括生产、技术、服务骨干和管理干部在内的能工巧匠到院任教,聘请了海航集团高级管理干部担任学院的兼职教授,定期在学院开办讲座,为师生带来最前沿的行业资讯。
●另一方面,全院500余名专兼职教师中拥有“双师素质”教师达200余人,其中既有长期任职于航空公司机电维修部门的一线骨干技术人员,又有在海运企业远洋巨轮上任职数十年的甲类无限航区船长、轮机长;既有定期执行国际航班飞行任务的乘务长,又有执法包括广州亚运会在内的国内外高尔夫顶级赛事的国际级裁判员等,还有民航总局乘务考评员、全国导游资格考试考评员、民航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和教员等各行业从业资质证书考评员或培训教员,为企业员工培训提供了优质师资。
例如,学院空中乘务专业除负责学历教育以外,还承担着每年约4000人次的海航新乘务员初训和在职乘务员复训的部分任务,具体负责专业英语、地面服务部门服务心理学、服务质量与服务意识等课程或项目的培训;海航企业培训教员除负责海航在职乘务员培训以外,也同时承担在校学生的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任务,实现了师资互聘、能力互补的目标。
●5. 学院学历教育与企业培训教育同步学院各专业根据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结合职业资格标准,将企业上岗前的内容纳入学生在校的教学计划之中,确保学生毕业即可上岗。
例如,航空机电设备维修、航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参照机务维修岗位从业资格证书的14个培训模块,进行课程和教学内容的重组及整合,实现了与民航基础执照标准的全面接轨;航海技术、轮机工程、空中乘务等专业将学历教育与海员培训、新乘务员养成培训相融合,缩短了海员和乘务员培养周期,省略了毕业生岗前培训环节,节省了培训成本,实现学院学生到企业员工的零对接。
●6. 学院和企业共同开展科研活动、共享科研成果。
例如,学院酒店管理、机场运营管理、空中乘务等专业与海航酒店集团、海航机场集团、海航客舱与地面服务部共同开发专业系列教材,共同开发与课程相配套的实训指导书,共同开展科研课题研究,科研成果由校企双方共享、共用,在解决企业生产、服务过程中遇到的部分实际问题的同时,促进了学院科研水平的提高和为企业服务的能力。
●三、结束语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十二五”期间,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将遵循高职教育规律,充分发挥大型企业集团办学优势,努力将学院建设成大型企业集团办学的典范,建设成为海航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海南省旅游业、酒店业等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基地,国内民用航空业、航海业人才培养基地。
我们真诚地期盼各位领导和校长来学院走走、看看,实地感受一下学院发展建设情况,并为学院的发展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