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年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青年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㈣从学法指导上看:
教师要充分贯彻新课程理念,突出 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积极参与,让学生在真实情 景中体验、感悟,在思考交流中理解, 在应用中巩固,在活动中深化。使学生 能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学习,又能在交 流活动中学习吸收别人的学习方法,并 在多种学习方法中形成最佳方法,形成 习惯。
青年教师培养“1、2、3”工程 活动专题培训
营口市教师进修学院 邰金涛
“1、2、3”工程竞赛内容:
一、教学设计
二、说课
三 、课堂教学
与大家探讨的问题:
1、如何进行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的 基本要求)
2、如何评价一节课
一、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含义) (二)为什么要进行教学设计(重要性) (三)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方法)
1、导入 好的导入,可以激活学生 求知的欲望,引起学生对新知 学习的兴趣,也可以启迪学生 思维,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 还可以唤起学生的情感,在积 极参与新知学习活动中感受学 习的快乐。
2、授新: (1)课堂教学应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 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 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 问题,恰当科学地突出重点与突破难 点。 (3)对教材内容处理适当,善于发掘 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及育人 作用。 (4)课堂内容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 容量、坡度合理。
罗伯特· 加涅,美国教育心理 学家,1916年出生于美国马萨 诸塞州北安多弗。因其教学理 论而闻名。其教学理论的基本 要义是设定教学目标、分析学 习阶层、掌握教学历程。他的 教学理论是根据教学目标及学 生如何学、教师如何教三者的 交互关系而构建的。一般公认 加涅的教学理论使教育心理学 的发展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1974年获桑代克教育心理学奖, 1982年又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 的“应用心理学奖”。
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
60
50.8
50 40 30 20 10 0
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
引发较多的讨论交流
30.5
老师讲授为主
12
自学
5.4
大量的书面练习
0.8 0.6
其他
86.7%的学生表示喜欢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讨论交 流或自学等课堂教学方式,12%的学生喜欢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方式。


行为动词 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可测量、可评价的。 如知道、归纳、列举、感受、参加等等。
《沁园春· 长沙》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习诗词的朗诵技巧,能够根据诗词的 特点进行美读 。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理解诗的意象,领悟诗的意境, 通过意象的分析,掌握鉴赏诗歌的方 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味诗人在逆境寒秋中昂扬的情怀, 学习诗人的宽广襟怀和昂扬的革命精 神。
《沁》学情分析: 1.诗歌文字并不艰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词的字面 意思应该不成问题。学生初中已经学习过《 雪》 等毛泽东诗词,已有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但只 是停留在理解内容等层面,对意境的理解往往流 于表面。 2.由于他们诗词诵读量少,尤其是中国古典诗词积 累少,文学素养底子薄,想象联想能力和感悟能 力较差,往往不能在阅读中充分展开联想想象, 真切地感受形象,不能在联想比照中领悟意蕴, 获得较为丰富深刻的启示。 3.由于距离革命的年代有些远了,导致学生对诗歌 创作的背景不熟悉,可能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二)从教学实施上看: 对课标的把握,教学内容的选 择要做的准确到位。能够对教材进 行科学合理的整合。重点、难点的 确立科学合理,有利于教学目标的 实现,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 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
㈢从教法运用来看:
体现以学定教,注重教学过程和知识形 成过程。根据学生的需要和课程内容的要求, 灵活的选用多种教学方法,并做到有机结合。 例如:情景设置、启发谈话、直观教学法、 知识迁移法等等。这样,既引发了学生的思 维,又培养了学生多种能力,能够收到事半 功倍的效果。
(一)从教学目标上看: 三维目标的确定科学准确,要有一定的 层次性,兼顾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语文的积 累、语感的培养、知识的归纳综合和运用语 文知识的能力形成;注重学习主体的实践和 体验,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学习方法,改 变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现象;让学生在感受、 体验和分享中培养高尚情操和审美情趣,提 高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从而达到优美健全 的人格素养的目的。
魏书生课堂教学要求 1、教师讲授时间别超过20分钟。近5年又提出 了别超过15分钟。大部分学生能看会的,老 师不要讲,更多时间还给学生去读、去想、 去查资料、去讨论、去练习。 2、如果是讲新课,学生发言别少于10人次。学 生也可以替老师讲难点、讲重点;当然也可 以提问题,谈看法。 3、学生动笔练,包括板书时间别少于10分钟。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 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 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 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相同点: 都是课前预设的教学思路,是对 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说明。
不同点:
教案:
教师教什么,老师怎样教 教学设计: 学生怎样学,怎样才能学得更好,老 师为什么这样教 “为学习设计教学” ( 加涅)
2、学法指导 既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动 机的激发,重视教学过程的情感化, 还要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的培养,更要考虑教学的有效性。 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策略来考虑 学法指导。 (1)制定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 略。即把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放 在首位,让学生置身于民主的、愉 悦的课堂氛围中放飞思维、潜心探 究、快乐创造。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主要依据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所确立的 具体内容,准确、科学、可实现。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 务所采用的方法、媒体等教学措施构 成的综合性方案。它是实施教学活动 的基本依据,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加以考虑: 1.教学方法。2.学法指导。3.教学 媒体(包括板书)
学法指导: 1. 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毛泽东的生平事迹, “知其人,知其文”,了解作者的生平对于理 解课文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提高资料收集整 理的能力,丰富自己的文学常识。 2.课前布置学生根据意境绘制“湘江秋景图”调动 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课 堂上学生分小组讨论评点谁的画更符合词的意 境。图文结合使学生体会到借景抒情的特点, 提高鉴赏能力。 3.课堂上引导学生联想其它有关“秋”的诗句进行 比较。(《沁园春•雪》;一些其他写“寒秋” 的诗词与课文(比如与杜甫的寒秋名作《登高》 相比较)。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探究的能力。

3、课堂总结
对本节课的知识内容能作出系统、全 面的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发散、扩 展、升华学生的思维,体现新课程理 念。
请学生做课堂教学总结,每堂课请一两名学生谈一两条 看法。 ——魏书生教学要求
4、作业布置:
提出2-3个与本课设计相关的、 值得反思和讨论的问题,将所 学知识迁移到课外。
三、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反思
3、教学媒体
多媒体,板书的设计等。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 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对象的分 析,教学媒体的运用,课堂教学结构 类型的选择与组合等,都将在教学过 程中得到体现。
基本教学环节 (以新授课为主) (检复) 一、导入 二、授新 三、课堂总结 四、布置作业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点难点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一)教材分析 1.体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材的知识体系 和知识内在联系。 2.分析本课内容的组成成分和在教材学习中 的地位和作用。 3.领会编者意图,为教学目标的确定提供理 论依据。
《沁园春•长沙》教材分析 1.《沁园春•长沙》出自人教版高中语文 必修一第一单元。本单元主要学习中 国现代新诗,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诗歌 的基础上,品味语言,把握诗歌意象, 领悟诗歌意境和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高中语文教材中新诗单元独此一个, 《沁》被编排在第一单元的首位,无 可避免地要担当起通过本课学习,初 步培养学生对新诗的鉴赏能力的重任。
2、新诗属于文学作品。新课标中明 确指出,要培养高中学生“初步具有 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在高考《语 文科考试说明》中也明确规定高中学 生必须“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 如何让学生步入正确的鉴赏诗歌的轨 道,都取决于教师对《沁》这首诗歌 的教读方法和策略,因此上好这节课 具有深远而积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 (对学生有什么的分析) 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 (对学生没有什么的分析) 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对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障 碍的分析)
1、教学方法 教学有规,教无定法。面对多种多 样的教学方法,哪些是教学设计中 应优先考虑的方法?这些方法又该 如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些都是 制定教学策略的基本问题。应该根 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学科特点、 教师特点、教学环境、教学时间、 教学技术条件等诸多因素来选择教 学方法。
《沁园春· 长沙》教学方法: 1.诵读法。在课堂上播放示范朗诵、学生 自读、个别学生试读、全体学生齐读, 穿插进行。 2. 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直观的展 示湘江秋景图等相关图片诱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更有利于帮助学生进入诗歌的 意境和理解诗人的情感。 3.提问分析法。围绕教学的重点向学生提 及有关意象意境的问题,让学生结合诗 人和诗歌的创作背景,通过合理的想象 与联想,体会诗人的革命情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教学目标注意事项:

行为主体 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一般在写 教学目标的时候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须 注意,如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的表达:“通过…… 学习,能说出……”,“通过……学习,能分析归 纳……”,而不是“使学生掌握……”“教会学 生……”等表述方式。 行为条件 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 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如“通过收集资料”“通过 观看影片……”“通过本课学习……”( 过程和方 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