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高三语文 小说阅读 考点提升练一

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高三语文 小说阅读 考点提升练一

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2013届高三语文小说阅读考点提升练一②天地混沌,景物影影绰绰,队伍的杂沓脚步声已响出很远。

父亲眼前挂着蓝白色的雾幔,挡住他的视线,只闻队伍脚步声,不见队伍形和影。

父亲紧紧扯住余司令的衣角,双腿快速挪动。

奶奶像岸愈离愈远,雾像海水愈近愈汹涌,父亲抓住余司令,就像抓住一条船舷。

③父亲就这样奔向了耸立在故乡通红的高粱地里属于他的那块无字的青石墓碑。

他的坟头上已经枯草瑟瑟,曾经有一个光屁股的男孩牵着一只雪白的山羊来到这里,山羊不紧不忙地啃着坟头上的草,男孩子站在墓碑上,怒气冲冲地撒了一泡尿,然后放声高唱:高粱红了——日本来了——同胞们准备好——开枪开炮——④有人说这个放羊的男孩就是我,我不知道是不是我。

我曾经对高密东北乡极端热爱,曾经对高密东北乡极端仇恨,长大后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我终于悟到:高密东北乡无疑是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

生存在这块土地上的我的父老乡亲们,喜食高粱,每年都大量种植。

八月深秋,无边无际的高粱红成汪洋的血海。

高粱高密辉煌,高粱凄婉可人,高粱爱情激荡。

秋风苍凉,阳光很旺,瓦蓝的天上游荡着一朵朵丰满的白云,高粱上滑动着一朵朵丰满白云的紫红色影子。

一队队暗红色的人在高粱棵子里穿梭拉网,几十年如一日。

他们杀人越货,精忠报国,他们演出过一幕幕英勇悲壮的舞剧,使我们这些活着的不肖子孙相形见绌,在进步的同时,我真切感到种的退化。

⑤出村之后,队伍在一条狭窄的土路上行进,人的脚步声中夹杂着路边碎草的窸窣声响。

雾奇浓,活泼多变。

我父亲的脸上,无数密集的小水点凝成大颗粒的水珠,他的一撮头发,粘在头皮上。

从路两边高粱地里飘来的幽淡的薄荷气息和成熟高粱苦涩微甘的气味,我父亲早已闻惯,不新不奇。

在这次雾中行军里,父亲闻到了那种新奇的、黄红相间的腥甜气息。

那味道从薄荷和高粱的味道中隐隐约约地透过来,唤起父亲心灵深处一种非常遥远的回忆。

⑥七天之后,八月十五日,中秋节。

一轮明月冉冉升起,遍地高粱肃然默立,高粱穗子浸在月光里,像蘸过水银,汩汩生辉。

我父亲在剪破的月影下,闻到了比现在强烈无数倍的腥甜气息。

那时候,余司令牵着他的手在高粱地里行走,三百多个乡亲叠股枕臂、陈尸狼藉,流出的鲜血灌溉了一大片高粱,把高粱下的黑土浸泡成稀泥,使他们拔脚迟缓。

腥甜的气味令人窒息,一群前来吃人肉的狗,坐在高粱地里,目光炯炯地盯着父亲和余司令。

余司令掏出自来得手枪,甩手一响,两只狗眼灭了;又一甩手,灭了两只狗眼。

群狗一哄而散,坐得远远的,呜呜地咆哮着,贪婪地望着死尸。

腥甜味愈加强烈,余司令大喊一声:“日本狗!狗娘养的日本!”他对着那群狗打完了所有的子弹,狗跑得无影无踪。

余司令对我父亲说:“走吧,儿子!”一老一小,便迎着月光,向高粱深处走去。

那股弥漫田野的腥甜味浸透了我父亲的灵魂,在以后更加激烈更加残忍的岁月里,这股腥甜味一直伴随着他。

1.这部中篇小说的开头,有评论家认为,深受获得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长篇小说《百年孤独》的那个著名的开头的影响:“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请从时间这个角度,来分析《红高粱》的开头两句的特点和作用,并由此说说第③、⑥段的时间点设置的特点和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红高粱》的开头同时出现了三个时间节点,一是很多年后“我”的视角,二是日后余占鳌成为名满天下的抗日英雄,三是1939年农历八月初九。

极度凝练,极度缠绕,兼具历史的厚重感与迷离的奇幻感。

(2)第③段的时间从“父亲”的14岁一下子跳跃到他死后的某一年。

给人强烈的虚无感和脱出故事主线的出离感。

第⑥段的时间从队伍才出发去伏击鬼子,跳到战事告一段落的七天之后,提前交代了故事的结局,给人强烈的残酷之感和时间节点频繁闪跳、叠加而制造出的超客观之感。

2.“高密东北乡无疑是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

”请分析这句话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高密东北乡代表着中国,拥有富饶的国土、伟大的文明,也笼罩着黑暗的现实、丛生的弊端。

这支抗日的土匪代表着中国人,拥有血性、奉献精神、不屈不挠的意志、不顾一切的浪漫之爱,也有着自私、残忍、无耻、欲壑难填、不知节制等诸多缺点。

3.概括本文中莫言小说语言上的特色,至少两点,并举例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野性。

如开头管“父亲”叫“土匪种”。

(2)变异,词语的新奇组合。

如“他们杀人越货,精忠报国”。

(3)华丽与粗犷相结合。

如第⑥段美丽的月景紧接着对几百具尸体的描述。

(4)夸饰(夸张)。

如第④段画线句连用10个“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发烧公司李豫黔老同学阿彪从深圳归来,至小吴家里拜访,几年不见,阿彪不仅外表发了福,说起话来也是财气冲天。

他说现如今各行各业发财的大有人在,可以说只要真动了脑筋,找个新门道就能黄金没膝盖。

阿彪的话可是刺激了小吴。

小吴凝思苦想了几天,又翻开多年不看的市场营销学教科书,在屋里前后走来走去,反反复复,终于开了窍。

如今,几乎所有的项目都有人在干,而且市场往往趋于饱和,竞争激烈。

根据市场营销原理,应该避其锋芒,另辟蹊径。

见了阿彪,小吴压低了嗓门,神秘兮兮地介绍说:“我想办个发烧公司,你可别往高档音响、拍专业照片等高消费个人爱好方面想,这可是真正能使人发烧的公司。

比如,可以设计一个寒冷的空间,让人待在里面,短时间内作出自发的高烧反应,在体温达到四十二摄氏度后保持半小时,再给他退烧,使人发高烧的办法可以申请专利。

”阿彪听得如入云里雾里,十分奇怪:“你这不是自我找乐吧,请谁乐意送上门来承受这份发烧之苦,这不是吃饱了撑的,更何况还要自己掏腰包?!”小吴不紧不慢地解释道:“别急嘛!我看过一张报纸的科学文摘栏目,那上边可是有文章说,有多起癌症患者,在病情确诊后,因为偶然的发烧而出现癌细胞自行消失的奇闻。

原因大概是癌细胞怕热不怕冷。

试问,即使在当今得了癌症仍然几乎等于死亡,又有哪个愿意等死呢?患者们进了医院,回到家大多数是要再找个偏方什么的,只要有人信,就会有人跟随,到时候,你我还怕赚不到大钱?”听了小吴这一席话,阿彪脑子也开了窍:“小吴不愧外号小诸葛,脑子就是好使啊!”此时此刻,在小吴面前浮现出漫天的羽毛,忽远忽近,忽近忽远,迷醉了整个夕阳,落到地上的时候都变成了黄金。

小吴与阿彪的发烧公司很快便操办起来。

阿彪出了大部分资金,由小吴出任总经理,并撰写了广告文稿。

鉴于电视媒体费用过高,主要在广播电台和各大报刊杂志上刊登广告。

广告标题是:来自发烧的神奇魔力。

广告文稿原文是这样的:您想发烧吗?请到发烧公司来!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发展,各类有毒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癌症患者明显增多。

本公司采取正当科学手段,使您安全发烧,痛苦小、时间短、疗效高,经过多次发烧,即可达到治愈癌症的目的,该疗法有明显预防癌症的功效。

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小吴发现癌症患者毕竟太少,而且,癌症患者大多已经为治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哪有多少钱光顾他们的公司?他好几天都陷入了冥思苦想。

终于灵光一闪:天下父母哪有不望子成龙的?即使发烧本身并无意义,但心理作用是强大的,有时候啊,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奇功妙效。

就算有人看出发烧公司纯属骗人,又有谁乐意给自己找麻烦?现在啊,人人都在想着赚钱呢!那管你真真假假。

于是小吴的发烧公司的发烧广告也增添了新内容:如果您一年光临本公司一次,不但可以预防癌症,同时还可以大大提高您的记忆力。

据A市明星中学实验结果表明,学生每三个月发烧一次,学习成绩比未发烧者高百分之三十。

对来本公司发烧,未考取初中高中的退款百分之百,未考取大学的退款百分之八十,未考取名牌大学的退款百分之五十。

经过小吴这么一转型,发烧公司的生意大见起色,每天来公司的客户络绎不绝。

又过了一学期,公司门口还排起了长队。

但是他的妻子小兰心里却不免嘀咕:“发烧真那么神奇?干长了行吗?”4.小吴的发烧公司转型前后有哪些不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转型前的对象是癌症患者,客源少,生意萧条。

(2)转型后的对象是青年学生,客源多,生意红火。

5.简析小吴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小吴是一个善于投机的商人。

他有一定的经济知识,善于发现并开发商机,如他在市场饱和的情况下,想到了开办发烧公司的点子。

他善于分析形势,投机经营。

如在面对公司客源不多的现状时,把对象转到青年学生上来。

他还具有奸商的欺骗性。

他明知道发烧能提高成绩是骗人的,还对此极力宣传以谋取利益。

6.小说以小吴的妻子小兰的“嘀咕”作结,有何妙处?请结合小说内容加以探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照应了上文的情节,小吴的发烧公司的广告宣传说发烧能提高成绩,这是骗人的行为,因此小兰才如此担心(2)在情节上,留下了悬念,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到底小吴的发烧公司能不能长久地开下去呢。

(3)使小说的主题显得含蓄,对奸商的批评更加有力。

连他的妻子都对他的做法担心,表达了作者对这些骗人行为的深刻批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你怎么好意思儿子进门的时候,郭守业正面朝里躺在床上。

儿子诧异,这是他下班后第一次发现桌子上没有热腾腾的饭菜。

“爸,你咋没做饭?爸,爸……”“嗯。

”良久,郭守业才有气无力地哼了一声。

此刻,躺在床上的郭守业比濒死都难受。

“你呀你,这种事你都能想得出来!你怎么好意思?”老战友的那句话依然在他的脑袋里嗡嗡作响。

郭守业跟儿子相依为命,儿子已到而立之年,仍然是孤家寡人,不是找不到老婆,是不愿意找。

对儿子而言,电脑游戏远比老婆有魅力。

长久以来,儿子下了班就钻进自己房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长此以来,家里的日常开销全由郭守业承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