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最新河北高校教师岗前培训 高等教育学 第八章高等学校的教学讲学课件
最新河北高校教师岗前培训 高等教育学 第八章高等学校的教学讲学课件
优点:
教学效率较高 成本低 通用性强
缺点:
单向的信息传输方式,造成学生思维和学习的 被动;
不能使学生直接体验知识; 不利于学生记忆知识
讲授法的适用范围
教学内容:讲授与事实相关的知识,抽象程度 高、学习内容复杂的课程。
讲授对象:需要给予更多指导的学生和低年级 学生。
教师素质:知识丰富、了解学生心理特征与认 识水平,充满自信、思路清晰而又能驾驭语言 技巧的教师。
学分制的特点:
1.允许学生选修课程,以求在专业的不同主攻 方向上得到发展;
2.有利于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开出选修课, 较快地反映新的研究成果;
3.跨系、跨专业选修课程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充 分发展,并有利于学科之间的渗透和新兴学科、 边缘学科的发展。
弊端:容易造成学生知识结构的散乱以及出现 教学秩序混乱、教学资源浪费等现象。
自主性)。
三、大学教学原则及其体系
(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二)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三)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 (四)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节 教学活动的组织
一、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
(一)教学组织形式概述
成。
1.备课
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弄清本学科的教学目的 和各章节的具体要求,了解教材体系和基本内 容、结构、重点章节及个章节的重点、难点。 (备教材)
广泛阅读和积累有关资料,了解本学科、本专 业的最新动向。(备动态)
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针对学生已有的知 识结构、理解能力,进行备课并反映到教案中 去。(备学生)
自19世纪中叶,班级授课制成为欧洲各国学校 广泛采用。
在我国,清政府于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开 始采用班级授课制。
(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变化与趋势
小规模化 时间间隔上的短学程化 教学活动的场所呈非课堂化和多样化
二、现代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
(一)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由备课、上课和课后反思等几部分组
二、大学教学方法的分类与主要方 法的介绍
教师和学生主要运用语言来传递、学习知识和 技能的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直观感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 方法:实验法、演示法、参观法;
教师指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法:自 学指导法、练习法等;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通过教师的口头语言表述、讲解、讲 演等形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2.上课
目标明确 内容正确 方法恰当 结构紧凑 气氛热烈 教学效果优异
3.课后总结和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1.课堂结构安排是否合理 2.教学方法运用是否恰当 3.语言是否清晰
(二)实验课的教学
1.实验课的准备 2.实验课的组织与课堂控制 3.实验报告的撰写 4.实验课的总结
3.撰写毕业论文的步骤与方法
选择课题,确定题目 查阅文献,收集资料 全面思考,撰写提纲 撰写初稿,修改定稿 论文答辩,评审质量
4.教师指导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的原则
教育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三、教学管理制度
(一)学年制与学分制 学年制是按学年或学期排定的课程进度进行教
教学组织形式,简称教学形式,是指为了有效 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活动的诸要素如何组织 和表现出来,即在教学中如何控制教学活动的 规模,安排教学活动的时间和利用教学活动的 场所。
1.个别教学制
2.班级授课制
班级授课制最先是由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在其《大教学论》中做了理论上的系统阐述 (1632年)。
河北高校教师岗前培训 高等教育学 第八章高
等学校的教学
第一节 高等学校的教学概述
第二节 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
一、教学原则的概念
教学原则是依据已发现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 育目的,对教师和教学工作者提出的在教学过 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
教学规律 教学经验
二、制定教学原则的主要依据
制定教学原则必须依据教学过程的规律。 学生的特点。 符合高等学校的教学特点(专业性、研究性、
(二)我国高校实行学分制的意义 和完善学分制应注意的问题
1.增强人才培养的灵活性; 2.促进高校教学思想的转变; 3.充分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4.促进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第四节 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概述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中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 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学途径或教学 程序,是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师生共同进行 认识和实践的方法体系。
学,以学年规定学生达到水平的教学制度。
学年制的特点:
1.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2.容易管理,有利于保证教学秩序的稳定;
弊端是不利于新兴学科较快地进入高校教学, 不利于学生按照其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兴趣主动 地学习。
学分制是衡量某一种教学过程对完成学位要:应用概念和学会解决问题的技能, 也包括改变学生学习态度;
教学对象:高年级,班级成员之间关系融洽; 教师素质:善于倾听,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教学环境:适合较小的班级或小组
教学环境:规模较大的班级
基本要求
教师了解学生,传递的信息适合学生的知识背 景和兴趣;
事先做好准备,熟悉教学内容,理清讲课的思 路;
板书内容能够引导学生掌握重点; 善于运用语言的技巧; 教学手段的选取与使用要视达到教学目标而定。
(二)讨论法
讨论法: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认识、辨明是否 或获得新的结论为目的,把学生组织起来,激 发思维,各抒己见以取得共识和交流、分享不 同见解的教学方法。
(三)毕业设计(论文)
1.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的目的 A巩固和加强学生所学的基础课与专业课,让
学生基本具备从事科研的能力。 B锻炼其查阅文献、收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和论文、使用研究方法等各种能力。 C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严谨科学的研究作风。
2.毕业设计(论文)的一般过程与要求
文献资料的收集与阅读阶段 毕业设计的准备阶段 设计制图和实验研究阶段 撰写设计说明书或论文阶段 毕业设计的检查阶段 毕业设计的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