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韭菜的种植技术与管理
大棚韭菜秋冬栽培要点
深秋初冬是韭菜供应淡季,搞好秋冬季韭菜栽培,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1、选用冬季不经休眠可连续生长的优良品种。
2、培育茁壮的根株,是高产高效益的基础。
主要抓好以下措施:
育苗移栽养根株比直播长势好、均匀、产量高。
早春化冻后及早播种,播前亩施优质农家肥5000~8000公斤,平畦撒播;播后覆土
并覆盖地膜保墒增温、促进早出苗,苗出齐后及时撤膜。
幼苗3~4片叶移至温室地块。
一般在6~7月份前茬果菜腾茬后,整地施足有机肥,按行距30~35厘米开沟,沟底宽10厘米撮栽,
撮距3~4厘米,每撮15株左右。
移栽后浇水促缓苗,以保土壤湿润,见干后及时浇水。
秋冬生产韭菜养根技术措施与休眠后扣温室韭菜最大的区别是粪大水勤,促其迅速生长,多累积养分,培养粗壮的根株。
因此,夏
秋之际不收割,并注意中耕除草,雨涝季节注意培土排水。
立秋前
适当控制长势,防止倒伏腐烂。
立秋后,加强水肥供应,促进生长,一般追肥2~3次,每亩追施人粪尿2000公斤,或磷酸二铵50公斤,或硫酸铵30~40公斤加过磷酸钙50~100公斤。
3、扣膜适期应在当地初霜前。
扣早了生长迅速,产量高峰来得早,容易早衰;扣晚了在露地遭受低温冷害,容易引起叶尖腐烂,同
时一旦韭菜转入被动休眠,扣膜后生长缓慢。
4、扣膜后的管理与收割。
一般扣膜前可浅割一刀,收割后立即
扣膜,这样便于操作。
若韭菜尚未达到收割标准,为防止冻害应先
扣膜,但必须仔细操作,防止损伤韭菜植株。
扣膜初期,室内气温
较高,必须加强通风,防止徒长,一般保持白天不超过25℃。
随着
外温下降,逐渐缩小放风量,保持白天20~25℃,夜间5~10℃。
以后随着外温下降,夜间加盖草苫、纸被,并早盖晚揭,加强保温
性能。
秋冬生产韭菜扣膜后仍需追肥浇水。
一般株高10厘米左右时,
在行间每亩追施硫铵40~50公斤,培垄浇水,株高20厘米时,再
培一次垄。
收割前2~3天浇水。
每次水后必须加强放风排湿但要注
意防止遭受冻害。
秋冬生产韭菜,若长势强,收割期可从10月份延续到第二年
2~3月份,收完刨除韭根,进行果菜类生产。
应注意每次收割要下
刀浅,以免影响下茬的长势。
但最后一次收割,因割完刨除韭根,
可尽量深割。
5、加强病虫害防治。
因温室内经常浇水,湿度较大,应注意防
治灰霉病:可以每次浇水后用速克灵烟剂熏棚预防。
疫病:发病初
期用58%甲霜灵锰锌500倍液或64%杀毒矾400~500倍液喷雾防治。
韭蛆可用90%敌百虫1000倍液或辛硫磷800倍液灌根除治。
大棚韭菜干尖的原因及防治
(1)酸性土壤的危害当韭田施入大量有机肥如饼肥、稀粪或酸性
肥料时,会使土壤酸化引起韭叶生长缓慢,外叶枯黄。
防治方法可
用石灰调节酸碱度,用堆肥做基肥。
(2)有毒气体危害扣棚后追施碳酸氢铵、尿素时,可能使棚内氨
积累过量,造成叶尖枯萎逐渐变为褐色。
防治方法是扣棚后不施直
接分解产生氨气的肥料,施肥要适量。
(3)高温危害棚室长期处于28℃以上高温时或高温后冷风突然侵
入都会造成叶尖枯黄,其症状是叶尖先发褐,然后叶枯死,中部叶
子变白。
防治方法:及时通风,适期浇水和增施氮肥以提高韭菜耐
热能力。
(4)微量元素缺乏缺钙中心叶黄化,部分叶尖枯死,缺镁引起外叶黄化枯死,缺硼心叶黄化,硼过剩从叶尖开始枯死。
防治方法:叶面喷施微量元素肥料可部分或全部解除症状。
大棚韭菜的增施二氧化碳
大棚由于处于密闭环境下,随着韭菜生长,空气中含量减少,这就抑制了呼吸作用的进行,同化量减少,产量难以提高。
在大棚韭菜生产中增加浓度,可增加同化量,提高光能利用率,有利于促进产量的提高。
在大棚韭菜生产中施用一般增产幅度在20%左右,每天在日出后,揭去草帘,通风前增施,掌握浓度在0.1%左右,以促进产量的提高。
大棚韭菜增施的方法有;增施有机肥料,通过有机肥料分解放出;在每天高温时间通风换气,提高大棚内空气中的浓度;采用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或碳酸氢铵与硫酸反应释放,增加大棚内的浓度,配植食用菌,让其为韭菜提供等。
看了“大棚韭菜的种植技术与管理”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