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2013年面向省外自主招生考试 语 文 试 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第Ⅰ卷(31分) 一、(共14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侮.(w ǔ)辱 馄饨.(d ùn ) 娉.(p īng )婷 引吭.(h áng )高歌 B .阻遏.(è) 澎湃.(b ài ) 滂.沱(p āng) 瞠.(ch ēng )目结舌 C .巷.道(xi àng ) 悄.然(qi ǎo ) 引擎.(q íng ) 歪打正着.(zh áo ) D .压轴.(zh òu) 恸.(t òng )哭 龋.(q ǔ)齿 晴天霹.雳(p ī) 2. 下列各组词语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勘探 枢纽 漱玉词 记忆尤新 信口开河B .宣泄 斥骂 切萝卜 融会贯通 各行其是C .辐射 社稷 炒鱿鱼 相濡以沫 闲情逸志D .蒙昧 侯爵 必需品 潺潺涓涓 神州飞船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艾青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从幼年起心灵便濡染..了农民的忧郁,他常常饮水思源,想到贫困的乳母和患难的兄弟。
B .初三以来,为了我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妈妈无所不为....,料理了我的一切生活琐事。
C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这又是惊世骇俗....之语。
D .两个孩子相继出世,使老家本来就捉襟见肘....的生活更加不堪重负。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艾青继承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忧患意识。
这种意识使他始终具有时代的使命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B .在岗位技术培训之后,小成为了生产明星,2011年,他完成的全年工作量超过规定指标的百分之四十,获得了所在企业的嘉奖。
C .如果需要低灵敏探测,可以按下灵敏度开关进行探扫,这时探测器的灵敏度将降低约5倍以上。
D . 这些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主管领导和管理部门对安全生产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5.对清照《如梦令》一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A .“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 .“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这首词从一般的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6.选出下列各句中意思差别最大的一项( )A.他能不否认这个事实吗?B.他不能否认这个事实。
C.他绝不否认这个事实。
D.他承认这个事实。
7.依次填入下列两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1)每逢深秋时节,, ,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远眺群山环抱,, ;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③白云缭绕,层林叠翠;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④层林叠翠,白云缭绕;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二、(共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重视新诗的语言形式在语言文学中,没有一种文体比诗歌更富有形式感。
离开诗体语言,何以言诗?衡量一个诗人造诣的高低,首先要看他对诗体语言的创造能力。
诗人的人格魅力,只有通过语言形式的艺术表现力,包含于诗美的魅力之中,才具有诗的价值。
我们不能认同关于新诗的“裸体美人”论、“散文美”论,就是因为它们抹煞了诗歌形式自身的特性,忽略了诗体语言所独具的诗美能量生成的艺术转化。
诗的意义和本质,总是包含于语言形式之中。
新诗应是诗意本体与形式本体的真正融合。
新诗的形式要素,包括形式(隐喻结构、情绪节奏、心理逻辑等)与外形式(词语、体式、音节、韵律、色彩等)。
实际上,诗的外形式与形式是不可分的。
新时期诗歌向心的突入,促成了“形式”建构,而对“外形式”的轻视甚至抛弃,造成了诗形的严重缺失和诗美的消减。
“外形式”是对诗人的基本技艺和语言智性的验示,形成汉语诗歌特有的形式美,凸现出诗的表征,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没有“外形式”,“形式”就失去了依托。
同样,“形式”是对诗人的灵魂和生命体验的显影,没有“形式”,“外形式”也成了空壳。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的半自由体、民歌体,因缺乏形式(也有诗情虚假的原因),导致诗意肤浅或空泛。
一首优秀的诗歌,总是外形式健全完美,高度融一。
新文学诞生近一个世纪以来,为什么新诗未能取得像小说、散文那样长足的发展?新诗语言形式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大概是其主要原因。
新诗语言形式的生命力,在于发挥现代汉语的特色。
既要顺应中国人的现代生活节奏,从大众口语和民歌民谣中汲取活力,又要善于从优秀的古典诗词中汲取艺术营养,接通新旧诗之间的血脉联系;既要从寻根探源中发掘汉语诗意(诗性)的闪光点,在打破和摆脱诗体语言的束缚中建立新诗体格式,又要将汉语诗歌艺术置于世界诗歌艺术的潮流中,从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诗歌语言艺术的对话中显示出新异感和光色。
新诗语言的规则性与心灵抒发的自由性,是一组矛盾。
诗人的本领就在于能够在二者的对立统一中获取诗创造的自由。
亦如跳舞,一旦谙熟舞步,即可从别扭进入自由的状态。
确立新诗的形式本体意识,就是要实现新诗创作从“走路”进入“跳舞”的艺术转变。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8.下列关于“新诗的形式”的理解,符合..A.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的半自由体、民歌体,就是因缺乏形式而导致诗意肤浅或空泛。
B.诗的“形式”,是对诗人的灵魂和生命体验的显影,而“外形式”,则是对诗人的基本技艺和语言素养的验示,因此诗的形式要比外形式重要一些。
C.新诗的形式包括体式、音节、韵律等;新诗的外形式则包括情绪节奏、心理逻辑等。
D.诗歌“外形式”形成了汉语诗歌特有的形式美,凸现出诗的表征,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9.下列表述,不符合...A.新诗形式欲有生命力,则应顺应中国人的生命节奏,从口语及民歌中汲取活力,又从优秀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接通新、旧诗体之间的血脉联系。
B.诗人的本领在于:能够从新诗语言的规则性和心灵抒发的自由性中获取诗歌创作的自由。
C.新时期诗歌向心的突入,促成了“外形式”建构,而对“形式”的轻视甚至抛弃,造成了诗形的严重缺失和诗美的消减。
D.新文学诞生近一个世纪以来,新诗未能取得像小说、散文那样长足的发展,可能是因为新诗语言形式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
的是()10.根据原文容,下列推断不正确...A.“裸体美人”论、“散文美”论抹煞了诗歌形式自身的特性,忽略了诗体语言所独具的诗美能量生成的艺术转化,没有达到新诗的诗意本体与形式本体的融合。
B.诗的意义和本质总是寄寓于诗歌的语言形式之中,只有能把握住诗的语言形式,你才能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本质。
C.诗人的人格魅力,只要通过语言形式的艺术表现力,包含于诗美的魅力之中,就具有诗的价值。
D.我国的新诗要形成自己的特点,要得到长足发展,在改掉缺乏“形式”这个问题的同时,还必须重视诗歌“外形式”,因为外形式是汉语诗歌特有的形式美。
三、(共15分,第15小题3分,其余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东乡罗提督战功,见于《圣武记》者详矣。
其智能亦自可韬,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
公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晨必发火器惊之。
公问故,令获一猴来,剃其毛,画面为大眼诸丑怪状。
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皆惊走。
后不复至。
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山水迅急,瞬息千里,盐枭至则鸣金叫呼,越关以过,船皆设炮械,两旁系大竹,弯如弓,他船追及,断系发之,船必覆,人莫敢撄。
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俟船过,附而锯其舵,抵关适断,船不能行,触石破,尽获之。
罗少亡赖,数行窃,令捕之杖毙,弃诸野。
中夜而,匍匐至一老妪家,周之,乃改行,投身军营,骁勇冠绝侪辈。
当金龙之乱,罗受命,与总督卢公坤往平之,贼已困,将擒矣。
时宣宗以尚书宗室禧恩来督军,未至,诸公议待禧至,罗曰:“围久师怠,贼必遁。
”遂违众一战,歼贼且尽。
罗每对人言生平作贼事,不少讳,并请文人历叙其事,奇男子也。
改行后,始娶妻,忽患奇疾,百方不治,一道人过门曰:“有方可救,但得钱三十千乃能配药。
”罗自念贫窭,安得三十千钱,语其妻曰:“吾病且死,汝亦饿死耳。
苟鬻汝,得钱买药,则两活矣。
”妻泣而从之,病果瘳。
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
(选自虚存《清代名人轶事•将略篇》,有删改)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痛苦B.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腾跃C.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做官D.抵.关适断,船不能行碰到的一组是()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A.其.智能亦自可韬语其.妻曰……B.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越关以.过,船皆设炮械C.令捕之.杖毙,弃诸野妻泣而从之.,病果瘳D.遂违众一战,歼贼且.尽吾病且.死,汝亦饿死耳13.下列各组词语,都.能表现罗提督“足智多谋”的一组是()①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②画面为大眼诸丑怪状③俟船过,附而锯其舵④乃改行,投身军营⑤罗曰:“围久师怠,贼必遁。
”⑥得钱买药,则两活矣。
A.①③⑥B.②③⑤C.②④⑤D.②④⑥的一项是()14.下列对原文有关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A.在南山的一个村子里,群猴偷吃庄稼,村民深受齐其害。
罗提督巧用计策,帮助他解决了猴患。
B.为了对付盐枭,罗提督因地制宜,巧妙部署,他令下属避其锋芒,暗中袭击,取得了辉煌战果。
C.罗提督年轻时曾经误入歧途,后洗手不干,投身行伍,在平定金龙之乱时,立下了汗马功劳。
D.罗提督功成名就后,并不忌讳那段行窃经历,让他人提醒自己,引以为鉴,再也不做之事。
15.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
B.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
C.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