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形态成因及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分析湖北省恩施市分布着独特的丹霞地貌,其中之一俗称“赤壁墙”,陡崖绝壁。
丹霞地貌主要由红色砂岩组成,经长期外力作用,形成了许多崖洞。
砂岩易于修整开凿,自古以来,土家族人多以崖穴为家。
下图为恩施市六角亭街道瓦店子村的丹霞崖穴民居。
据此完成1~2题。
1.该处崖洞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有①风化剥离②流水沉积③风力侵蚀④流水侵蚀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该地A.春季欣赏油菜花B.夏季收获菠萝c.秋季播种晚水稻D.冬季修剪荔枝抛物线状沙丘是在常年单向风或几个近似方向风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种风积地貌,形态特征与新月形沙丘相反,它的两个翼角(丘臂)指向上风向,迎风坡凹进,背风坡呈弧形凸出,轮廓呈抛物线状。
读库布齐沙漠南缘某抛物线形沙丘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3.抛物线沙丘与新月型沙丘()A.两翼均有植被 B.分布区的风向固定C.迎风坡都较陡 D.不会存在同一地区4.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是()A.东风 B.西风 C.南风 D.北风5.该抛物线形沙丘中以堆积作用为主的部位是()A.甲、乙 B.丙、丁 C.甲、丁 D.乙、丙在东非大裂谷的边缘,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两国的交界处,有两座神秘的盐湖,它们紧挨着火山,湖水中含有特殊的火山熔岩成分(富含钠、钾元素),使得湖面呈现出斑斓的色彩。
盐湖周边高度盐碱化的土壤以及湖面上挥发的有毒气体,使得这里的环境并不适合大多数生物存活,却成为小火烈鸟的“天堂”。
下图为纳特龙湖和马加迪湖位置示意图。
6.马加迪湖形成于()A火山口集水B河流改道 C.滑坡阻断河流 D.地壳断陷集水7.马加迪湖水源主要是盐水温泉(温度高达86℃),该湖高盐度的原因最不可能的是()A.碳酸盐火山灰随东南信风落入湖中B.汇入淡水较少C.蒸发量较小D.湖泊没有出口8.小火烈鸟每年干季迁徙到此觅食繁殖的主要原因是()A干季天敌少利于繁殖B嗜盐微生物、卤虫生长繁殖快,饵料丰富C气候干燥不利疾病传播 D入湖河流多,饵料丰富侵蚀基准面是影响某一河段或全河发育的顶托基面,通常分为总侵蚀基准面(即海平面)和地方侵蚀基准面,其升降引起河段的冲淤和形态上的变化。
夷平面是地壳在长期稳定的条件下,外力作用于起伏的地表,形成的近似平坦地面,其发育过程爱侵蚀基准面的控制。
夷平面被抬升以后即成为残留在山坡或山顶上的古夷平面。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9.若侵蚀基准面下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河流的侵蚀作用减弱 B.河流的堆积作用加强C.河流的长度将会加长 D.河流的宽度将会变10.在山区,多级古夷平面的存在,表明()A.地壳长期稳定 B.地壳持续性抬升C.地壳间歇性抬升 D.侵蚀基准面持续上升11.在岩性差异不大的可溶岩石中,若在当地岩溶基准面的控制下,岩溶发育速度与深度的关系是()A.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强 B.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弱C.与深度无关 D.在不同地区关系不同丹霞地貌大多在海拔300-400m之间,山体相对高度也大多不超过200 m。
丹霞地貌山块往往四面陡崖,山块之间也因此形成被陡崖围合的沟谷。
沟谷中植被多表现出雨林植被的特征,被称为“沟谷雨林”。
读我国东南部某地丹霞地貌局部区域的植被分布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2.形成“沟谷雨林”的主要原因是()A.土壤水分充足 B.全年降水量丰富C.太阳光照强烈 D.海拔低,气温高13.图中甲、乙处的植被分别为()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高山草甸B.温带落叶阔叶林、针叶林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针叶混交林、高山苔原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针叶混交林天兴乡位于武汉城区东北部的江心洲上,其聚落分布受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及河道自然演变影响显著,早期天兴乡居民住宅聚落选址主要在沙洲南部,后来又向北部迁移目前出现大面积荒废村落,形成多个“空心村”。
下图示意天兴乡1991-1998年沙洲形态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4. 影响天兴乡住宅聚落由南向北迁移的因素是( )A. 围垸建村B. 流水作用C. 经济发展D. 交通变化15. 目前天兴乡出现大面积荒废村落的根本原因是A. 沙洲面积大幅度减小B. 生态用地大面积增加C. 受长江三峡大坝建设的影响D. 武汉城市化进程加快16. 推测天兴乡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是()A. 建设钢铁工业基地,吸引武汉市区人口迁入B. 大力建设高级住宅区,解决“空心村”问题C. 变废弃村落为生态用地,打造休闲服务中心D. 对原废弃村落进行复耕,建设粮食生产基地“地貌景观形成过程”的四个要求:1.遵循发生、发展、演变的先后顺序;2.明确因果联系;3.保证过程的连贯性,环节的完整性;4.答案的精细化。
本考点的问题类型与解题技巧本考点问题呈现形式主要分三种:直问式、隐性式和间接式,问题形式不同,但本质一样,均要求学生掌握所考查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
同时要掌握以下解题技巧:1.分析地貌景观的位置和地理环境特点,明确形成该地貌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2.按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罗列提纲,保证地理过程合乎逻辑;3.依据“地理过程要求”完善答案。
“直问式”特点:问题呈现的直接性,问题表达语句中直接带有“过程”二字,如2009年安徽文综卷题“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2012年湖北武汉二月联考文综卷“说明祁连山北麓的沙土被搬运到黄土高原的过程”等。
(2012•湖北武汉二月联考文综卷)材料一:早期的石羊河和弱水流域面积较现在大很多,是祁连山北麓的两大水渠。
材料二:相关研究表明,阿拉善高原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是中国黄土地区粉尘堆积的主要物源区,并且两者均来自于祁连山北麓高山作用(风化剥蚀和冰川作用)形成的碎屑物质。
(1)说明祁连山北麓的沙土被搬运到黄土高原的过程。
(8分)(2012•湖北第二次八校联考)根据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略)从成因上分别说出张家界武陵源峰林与黄山峰林的岩石类型。
并从地质作用的角度,简述张家界武陵源峰林的形成过程。
“隐性式”特点:问题呈现不带有“过程”二字,但其实质问的是该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因此对该类题型要仔细审题。
问题的表达方式常见为“分析(说明、解释、简述、推测等)XX地貌景观的形成原因”,“…多XX地貌景观,试分析(说明、解释、简述、推测等)形成原因”。
如2010年大纲版全国文综卷1“分析乙地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堆积的原因”,2012年湖北武汉二月联考文综卷“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多峡湾,试分析其原因”等。
这类题只需将“过程表达清楚”,就完成了“原因分析”,属于“地理过程的原因分析”。
(2010•大纲版全国文综卷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
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
图5a中甲、乙两地均为优质葡萄产地。
图5b为乙地典型的葡萄种植园景观。
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度)的优质葡萄酒就是使用乙地及其附近所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
(2)分析乙地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堆积的原因。
(8分)(2011•湖南联考)图8为北半球某岛屿的地质地貌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的角度解释该岛屿的成因。
(2)简述甲河谷的形成原因。
“间接式”特点:问题的指向并未明确地理过程,看似一般的原因分析类问题。
但要回答好这类问题,必须明确地理过程。
如2008年全国文综卷1“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要求考生能在理解三角洲形成过程的基础上进行逆向思维来反证,如果不明确三角洲的形成过程,只会造成答案的片面性而大量失分。
这类题目具有间接考查地理过程的特点。
(2008年全国文综卷1)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
⑶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
(16分)(二)主要地质灾害的形成过程需要重点强化的过程:地震的形成过程,火山的形成过程,滑坡的形成过程,泥石流的形成过程。
【典例呈现】(2010•新课标版全国文综卷1)某段高速公路(G)经过单面山(顺向山)地区,地质剖面如图8所示。
为防止滚石、滑坡等灾害,对施工立面H进行了加固,还在L坡面上打入“岩锚”。
以固定表层岩层。
2010年春,该单面山的上部山体大规模滑落,导致约200米长的公路被毁。
分析这次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
(2005•全国文综卷1)图8是某群岛附近海域等深线图。
喀拉喀托火山于1853年8月26日从水深305米的海底猛烈喷发,引发的海啸导致澳大利亚36000多人丧生。
这次火山喷发后,火山露出海面,其后又多次喷发。
现今该火山海拔813米。
简要说明喀拉喀托火山喷发的原因。
地形特征描述例题1:读下面某区域局部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描述南回归线以南区域地形的主要特征。
(3分)例题2: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描述图示地区的地形特征。
(3分)一、地表形态成因分析练习题:图1是某地的地质剖面图,图2是O地某处花岗岩球状地貌景观图。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M地的地质构造类型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2)简述N地地貌的形成过程。
(3)简述O地花岗岩球状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
材料:乌拉尔山脉是天然的地理分界线,西坡到处有喀斯特,东坡火山岩和沉积岩层交替重叠,是整个山脉中最大的复背斜,这里经常有花岗岩露头,形成孤峰。
简述孤峰形成的地质过程。
(4分)例题2:据图描述峡湾地貌的形成过程。
(3分)例题3:简述图中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4分)例题4:分析图中古沙洲的演变过程(4分)1.C 丹霞地貌主要由红色砂岩组成,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了许多崖洞。
风力侵蚀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流水沉积会掩埋崖洞。
2.A 湖北省恩施市地处南方亚热带地区,油菜花春季盛开,适合欣赏;薇萝属于热带水果;晚水稻播种时间在夏季;荔枝修剪要在冬季之前完成。
3.B抛物线形沙丘的两翼指向上风方向,两翼有植被。
新月形沙丘两翼指向下风向,两翼无植被,A错。
抛物线沙丘与新月型沙丘都能指示风向,分布区的风向固定,B对。
迎风坡都较缓,C错。
可能会存在同一地区,D错。
故选B。
4.B根据图文材料:“抛物线形沙丘的两翼指向上风方向,迎风坡平缓前进,背风坡陡呈弧线凸出。
”根据抛物线形态,结合指向标,该地常年盛行西风,B对5.D抛物线形沙丘中以堆积作用为主的部位是背风面,乙、丙在背风面,故选D。
丁在迎风面,其余选项可排除。
6.D 东非大裂谷是地壳断裂下陷而成。
据题中“在东非大裂谷的边缘”可知,该湖泊是断裂下陷湖。
D对7.C 从图中的纬度可看出该地在1°S附近,纬度低,气温高,蒸发强,故该湖高盐度的原因最不可能的是C,C符合题意。
通过该地的纬度可知该地受东南信风的影响,汇入淡水较少,由于湖泊没有出口(地表或地下),因此水分流失仅能通过蒸发产生。
其余选项都是可能的,可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