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业系统概论

工业系统概论

论中煤集团技术的改革【摘要】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煤炭工业的发展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的高速发展导致了对煤炭需求的大幅度增加,消费逐年递增。

中煤集团是中国第二大煤炭生产企业,连续三年产量过亿吨。

大型煤焦化工和煤基醇醚、烯烃化工的设计规模和技术水平居行业领先。

煤机制造企业位列全国煤机行业第一位,具备煤矿井下综采综掘成套装备研发、制造能力,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为国内第一。

中煤集团十分注重技术创新,特别是新型煤化工领域的技术突破。

中煤集团注重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着力打造“绿色中煤”,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

【关键字】煤化工行业特点节能减排目录第一章、煤矿行业主要特点 (3)第二章、当前中国煤炭行业现状特征 (3)第三章、中煤集团简介 (4)第四章、中煤集团节能减排问题 (5)一、节能环保 (5)二、技术创新 (5)三、人才战略 (6)中煤集团是中国第二大煤炭生产企业。

(一)煤矿行业主要特点1.煤炭是资源性行业煤炭是不可再生的资源。

煤矿的寿命取决于其所拥有的煤炭储量。

我国大多数煤矿远离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社会负担重,经济基础差。

地区条件不一,煤炭企业发展不平衡性在行业中十分突出。

2.煤炭是高危行业因煤矿生产条件所限,从历史上看,在各国工业部门中,煤矿的事故死亡率是最高的。

我国煤矿95%生产能力是井工开采。

高瓦斯和双突矿井占全国煤矿矿井总量的1/3,90%矿井有煤尘爆炸危险性。

随着开采深度增加,影响安全生产因素愈来愈多,条件愈来愈复杂。

3.煤炭是投资高风险行业煤矿开采环节复杂,矿井建设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煤炭市场不确定因素多。

因此,从建井到生产,经营风险大,多数煤炭企业产业结构上的问题影响了企业市场适应能力和抗灾能力。

4.煤炭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做贡献的行业煤炭属于初级产品,煤矿的效益向后续加工工业传递和辐射。

单一的产品结构,企业经济效益难以提高,我国煤炭开采的价值和效益体现在后续产业和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二)当前中国煤炭行业现状特征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煤炭工业的发展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分别占90%和80%以上,2004年煤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75.6%和67.7%。

目前以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为主体,重点建设建设大型煤炭基地。

通过煤炭工业科技进步和改革创新,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建设循环经济园区,有序发展洁净煤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煤炭工业取得显著成绩1.煤炭产量持续增长全国原煤产量由改革开放初期的6亿吨左右提高到2004年产量19.56亿吨,增长2倍多,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能源保障。

2.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大中型煤矿机械化水平、单产、单进、原煤工效,都逐年增高。

建成了一批国际领先、高产高效矿井,初步建全了技术、设计、制造、培训比较完整的技术保障体系。

3.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政企分开迈出重大步伐,大多数国有大中型煤炭企业开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一些企业开始了跨地区、跨行业的产业联合,煤、电、化、路、港、航产业链开始形成,一批劣势企业退出市场。

4.行业整体效益不断增加在经历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后,2001年煤炭行业开始走出低谷,呈现恢复性增长。

2002年后步入快速增长周期,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

2004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补贴后实现利润达418亿元。

(三)中煤集团简介中煤集团是中国第二大煤炭生产企业,连续三年产量过亿吨。

主要矿区有山西平朔、离柳、乡宁矿区,江苏大屯矿区,内蒙古鄂尔多斯矿区,陕西榆林矿区,黑龙江依兰矿区,在建新疆哈密、准东、伊犁矿区,资源总量超过450亿吨。

现有生产矿井21座,在建矿井24座,总产能超过1.6亿吨;拥有洗煤厂22座,生产能力1.2亿吨。

中煤集团有近30年的煤炭、焦炭进出口贸易历史,拥有完善的物流配送中心和分销网络。

大型煤焦化工和煤基醇醚、烯烃化工的设计规模和技术水平居行业领先。

煤机制造企业位列全国煤机行业第一位,具备煤矿井下综采综掘成套装备研发、制造能力,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为国内第一。

煤矿建设设计企业承担了国内半数以上的千万吨级矿区、千万吨级高产高效矿井、百万吨级矿井和大型洗煤厂的设计建设任务,代表行业最高水平。

2005年2月,经国资委批准,中煤集团启动重组改制境外上市工作。

2006年8月22日设立了中国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12月19日中煤能源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成功挂牌上市。

2008年2月1日中煤能源回归A股。

境内外上市共融资408亿元,为中煤集团搭建了资本运作的平台。

另有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太原煤气化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在上海和深圳上市。

2009年,中煤集团多项生产经营指标创历史最好成绩。

原煤产量1.25亿吨,同比增长9.6%;国内煤炭销量保持亿吨以上,同比增长13.5%;全年利润总额预计103亿元,同口径相比利润总额创历史最好水平;实现营业收入692亿元;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降到0.016,保持国际先进水平。

今后五年中煤集团的发展目标是实现“22255”,即:煤炭产量达到2亿吨;资产总额达到2000亿元;实现利润200亿元;建成山西、江苏、黑龙江、蒙陕、新疆等5大煤炭产业基地;形成煤炭生产、煤化工、发电、煤机制造、煤矿建设五大主业协同发展格局,进入全球领先煤炭公司行列,建设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能源集团。

为确保上述目标的实现,中煤集团总体工作思路是“1458”,即:牢固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坚持生产规模化、技术装备现代化、队伍专业化、管理手段信息化的“四化”发展方向,树立高起点、高目标、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的“五高”标准,落实调整、改进、加强、提高八字方针,全面推进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和投资发展等各项工作,把中煤集团的改革发展推上新的台阶。

(四)中煤集团节能减排问题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煤炭经济研究院副教授邢雷指出,从产业经济角度,煤化工是大型国有煤炭企业从上游产业向下游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整个行业需要有一个规划,规避市场风险,防止过快增加产能,要考虑节能减排的要求,有些煤化工本身是重污染项目,需谨慎。

对此,中煤集团业已做好了准备。

·节能环保中煤集团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全面推广以风险预控为核心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注重员工培训,不断完善制度,加大投入,改善装备,全面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和安全文化建设,促进安全管理持续改进,2007年中煤集团百万吨死亡率为0.048,企业的安全生产达到了行业先进水平。

中煤集团注重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着力打造“绿色中煤”,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

“十一五”以来,以环境治理、生态恢复治理、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共计投入7.9亿元,实施重点项目64项,年减少煤粉尘排放2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2600吨、二氧化硫排放1000吨,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率和污染防治能力,改善了厂区、矿区环境质量。

所属二级企业全部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阶段性目标,平朔公司矿区生态复垦绿化工程被国家列为煤炭行业示范工程,大屯公司被江苏省列为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中煤集团致力于职业卫生条件的改善,持续推进职业健康管理体系建设,加强职业危害防治与管理,完善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控制设施,积极开展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免费为从业人员提供劳动保护用品,定期对从事接触煤尘、高温、有害气体等职业病危害作业的职工进行体检和康复治疗,努力为职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

·技术创新中煤集团作为国内第二大煤炭企业,在煤化工发展方面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

中煤集团现拥有太原煤气化公司、龙化公司、焦化公司等专业化煤化工企业,煤气生产能力国内第一,焦炭生产能力620万吨/年,甲醇生产能力48万吨/年。

在煤化工方面拥有一定的有利条件和优势,发展潜力较大。

中煤集团表示,已掌握了鄂尔多斯、黑龙江、山西和新疆、陕北等地区等丰富的煤炭资源,可为发展煤化工产业所需上游原料提供资源保障,同时,该集团还拥有山西省太原市和晋中市两个城市的燃气输配管网。

中煤集团近年来在大型煤化工项目工作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完成了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榆林和新疆三个重点煤化工基地的煤化工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内蒙古鄂尔多斯300万吨二甲醚项目、鄂尔多斯200万吨合成氨/350万吨尿素项目和榆横360万吨煤制甲醇及其深加工等三个特大型煤化工项目都已进入实施阶段;新疆分公司煤化工项目前期工作完成了中煤准东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可研性评审;伊犁烯烃项目完成了前期调研及策划等工作。

中煤集团还将在山西投资建设能源化工循环绿色园区。

中煤集团总经理助理、煤化工筹备组组长徐耀武表示,中煤集团在大力开发自主投资建设大型煤化工项目的同时,还积极尝试合作开发模式,目前已与内蒙古博源集团和陕西延长集团签署了合资合作协议,实现了合作并收购了一些现有的煤化工企业和部分在建煤化工项目。

中煤集团十分注重技术创新,特别是新型煤化工领域的技术突破。

中煤集团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在国际上低碳减排的前沿技术领域——二氧化碳回注埋藏方面进行了多年的开发试验并取得了重大突破,在09年成功注入柿庄气井提高产能50%的基础上,正在向更深的枣园气井实施注入,这一技术的突破和推广能够为目前传统企业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找到新的出路;集团在龙化公司利用甲醇生产过程中的吹除气进行人工提取甲烷气项目属于全国首创并已建成投产,实现1.2亿立方米/年的生产能力,直接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集团掌握了煤油页岩制油技术,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目前正在进行70万吨/年的油页岩制油项目的建设准备;在煤焦油深加工利用方面,通过向焦油加氢制取轻质和重质油品的技术研究已取得了多项专有技术成果,并且实现了年处理5万吨中油的加工处理能力,产品供不应求。

通过开展新技术、新领域的科研开发和实践活动,为集团公司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与此同时,在煤炭的清洁利用和节能减排方面做了许多努力和尝试,相关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中煤龙化公司煤基天然气项目已建成投产,向哈尔滨市日供气超过10万立方;依托煤层气2.3万亿立方米资源量,形成煤层气产能达3.3亿立方米/年。

而这一切都是与人才离不开的,从2009年开始,中煤集团大胆实践人才建设方式,成功引进了一支具有较高素质和水平的煤化工专业团队,初步形成了一支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煤化工生产管理和项目建设管理团队。

·人才战略以中煤集团发展战略和规划为依据,坚持一人为本、发展为本、树立大人力资源观,将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管理、企业文化建设与党的建设工作紧密结合,全面提升中煤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