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标准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标准

《影像诊断学》课程标准一、课程的性质影像诊断学是借助于X线、CT、MRI、超声、核医学与介入放射学的成像手段,使人体内部器官和结构显现出来,从而了解人体解剖与生理功能状况和病理变化,以达到诊断和治疗为目的的一门学科,是影像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

课程培养目标是面向基层、农村、社区等医疗卫生单位,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高素质实用型的影像技术人才。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为确保本大纲的落实,达到培养目标对临床医学专业的要求,本课程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及自身学科特点,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内容;设置了影像诊断检查技术、胸部影像诊断等6个项目的情景学习。

通过这6个项目26个学习情景的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职业素质三方面的具体教学目标,充分利用现有的仪器、设备,加大实验教学力度,遵循人才培养需求与规划行业发展相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行业职业岗位需求和要求相结合;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与岗位知识、技能、素质需求相结合的原则和诚信服务的理念,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于一体。

确保教学大纲的全面落实。

三、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本门课程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医学影像专业培养目标,使学生获得本课程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医学影像诊断学必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为适应职业变化的需要而继续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四、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正确掌握各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方法。

熟悉各种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正确理解影像诊断学为临床医疗服务的特点与目的。

(二)能力目标熟练掌握影像设备的使用方法,能够自行观察和辨认人体组织结构的影像学特点,通过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操作与练习,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素质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自身特点,注重职业素质教育,重视诚信意识培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医德医风。

培养学生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用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学习后续课程,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具有良好的协作精神。

五、前后课程的联系(一)与前续课程的联系影像诊断学是影像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

与医学各学科关系密切,尤其是人体解剖学、断层解剖学与病理学是本门课程的必修基础课,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必须在掌握各个系统、各个器官的解剖结构及正常功能后,才能进行影像诊断学学习。

(二)与后续课程的联系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才能由基础理论转变到临床实践,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医学影像技能型人才。

项目一医学影像诊断技术(一)主要知识点1.X线成像技术简史及进展2.X线图象特点及其检查方式3.X线检查中的防护4.计算机体层摄影简史及进展5.CT图象的特点及其检查方式6.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简史7.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检查方式8.磁共振成像简史及进展9.磁共振图像特点及其方式10. 放射性核素显(成)像简史及进展11.放射性核素显(成)像检查方式12.PACS作用及组成13. 影像诊断原则及步骤14. 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15. 影像诊断报告书写格式16. 影像诊断报告书写内容(二)主要技能点1.掌握和运用影像诊断的原则和步骤2.影像学诊断报告中的书写规范和注意事项(三)学习目标1.了解X线成像技术简史与进展2.熟悉X线成像检查方式的临床应用3.了解计算机体层成像技术简史与进展4.熟悉计算机体层成像的临床应用5.了解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简史6.了解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的临床应用7.了解磁共振成像技术简史与进展8.了解磁共振成像检查的临床应用9.了解放射性核素显(成)像技术简史与进展10.了解放射性核素显(成)像检查方式的临床应用11.了解图象存储与传输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其在影像科和医院数字化信息化中的价值12.掌握和运用影像诊断的原则和步骤13.掌握影像学诊断报告中的书写规范和注意事项(四)教学组织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参观、任务驱动教学法辅助教具或设备: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影像视频项目二胸部影像诊断技术(一)主要知识点1.肺与纵隔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评价与选择2.肺与纵隔正常影像学表现3.肺与纵隔病变的基本影像学表现4. 气管、支气管疾病的影像诊断5.肺部疾病的影像诊断6. 纵隔原发肿瘤的影像诊断7. 心脏与大血管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评价与选择8.心脏与大血管正常影像学表现9.心脏与大血管病变的基本影像学表现10.获得性心脏病的影像诊断11. 先天性心脏病的影像诊断12.大血管病变的影像诊断13.心包疾病的影像诊断14.乳腺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评价与选择15.乳腺正常影像学表现16.乳腺病变的基本影像学表现17.乳腺疾病的影像诊断(二)主要技能点1.胸部透视的检查技术2.肺部炎症、结核及肿瘤性疾病的影像诊断3.风湿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的影像诊断4.主动脉夹层、心包疾病的的影像诊断5.乳腺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三)学习目标1.了解肺与纵隔疾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评价与选择2.掌握肺与纵隔的正常影像学解剖3.熟悉肺与纵隔疾病的基本影像学表现4.熟悉肺与纵隔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诊断5.掌握正常心脏大血管及其异常改变的X线影像学表现6.熟悉常见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影像学特点7.了解心血管系统CT和MRI的诊断价值8.掌握常用乳腺影像学检查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9.熟悉乳腺正常影像学表现和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10.了解乳腺增生症和良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四)实践项目实训一胸部透视(1)实践类型:示教、实训(2)目的要求:1.掌握胸部透视的基本原则及操作方法。

2.认识透视条件下胸部各组织器官的正常影像。

3.掌握透视诊断报告的书写要点。

(3)内容提要:分组轮流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掌握胸部透视的基本条件及基本方法,明确观察肺野的顺序,教师在荧光屏前指导学生认识呼吸系统影像的正常投影,提示呼吸时对肺野透亮度的影响及纵隔、横膈的变化。

(4)实训器材:300mA以上的X线机及符合透视条件的实训室。

实训二呼吸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1)实践类型:示教、实训(2)目的要求:1.掌握呼吸系统影像诊断基本原则和步骤。

2.掌握呼吸系统各组织器官在X线平片的正常表现。

3.熟悉呼吸系统CT检查,MRI检查的基本要点及正常影像。

(3)内容提要:讲解演示胸部各位置平片的摆放和观察胸片时注意事项。

提示学生注意该照片的投照技术条件是否符合诊断要求。

指导学生观察认识描述胸部各种体位显示的各组织器官的影像。

(4)实训器材:1.胸部正侧位、左右前斜位平片及支气管造影片。

2.胸部CT扫描影像片及MRI影像片。

3.观片灯、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及实训报告单等。

实训三呼吸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1)实践类型:示教、实训(2)目的要求:1.掌握呼吸系统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主要包括支气管改变、肺部改变、肺门改变、肺纹理改变、胸膜改变、纵隔改变及横膈的改变。

2.熟悉呼吸系统基本病变的CT表现。

3.了解呼吸系统基本病变的主要MRI表现。

(3)内容提要:教师讲解呼吸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的主要内容,指导学生观看各种改变的典型影像学征象。

分组阅片,指导学生描述病变部位的分布、形态、大小、密度与边缘等,指出并确认是何种改变,从而完成实训报告单的书写。

(4)实训器材:1.呼吸系统常见病变的典型X线片,能反映呼吸系统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的七种改变。

2.呼吸系统典型CT病变照片与MRI病变照片,能反映呼吸系统基本病变的CT 表现及主要MRI表现。

3.观片灯、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及实训报告单等。

实训四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1)实践类型:示教、实训(2)目的要求:1.掌握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的病理特点、临床表现及主要的影像表现。

2.掌握间质性肺炎及肺脓肿的影像学诊断要点。

3.掌握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要点。

4.掌握支气管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诊断要点。

(3)内容提要:教师讲解复习常见肺部疾病的主要影像学表现,指导学生观看常见肺部疾病的影像学特征。

分组阅片,确认病灶影像,从部位、分布、形态与大小、密度与边缘等进行描述。

完成实训报告单的书写。

(4)实训器材:1.肺部疾病的X线片、CT片。

2.观片灯、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及实训报告单。

实训五纵隔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1)实践类型:示教、实训(2)目的要求:1. 掌握纵隔内肿块定性诊断原则2.熟悉纵隔内肿瘤的病理及临床表现。

3.掌握纵隔内肿瘤的影像学表现4.掌握纵隔内肿瘤和肺内肿瘤的鉴别诊断(3)内容提要:教师讲解复习纵隔内肿瘤的病理、分型、临床表现及主要的影像学表现及纵隔内肿瘤的影像学诊断要点,观看其教学片。

分组阅片,完成实训报告单的书写。

(4)实训器材:1.各类纵隔内肿瘤的X线片及CT片。

2.观片灯、多媒体教学设备、幻灯片、录像及实训报告单。

实训六心脏大血管正常影像学表现(1)实践类型:示教、实训(2)目的要求:1.掌握心脏大血管影像学检查方法。

2.能够正确认识和摆放心脏正位,左右斜位片。

3.认识心脏大血管在X线片上正常解剖投影。

4.在心脏正位片上完成心胸比率的测量。

5.熟悉心脏大血管的正常CT、MRI表现。

6.正确描述心脏大血管的正常影像,书写报告。

(3)内容提要:教师讲解、演示心脏正位,左右斜位片的观察和摆放。

分组阅片讨论,描述心脏大血管的正常影像。

测量心胸比率。

熟悉心脏大血管的正常CT、MRI表现。

书写心脏平片X线诊断报告。

(4)实训器材:1.三联或三联以上的观片灯若干个、幻灯机、多媒体投影设备等。

2.正常心脏大血管的x线、CT和MRI教学片、幻灯片、录像和其他多媒体教学资料。

实训七心脏大血管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1)实践类型:示教、实训(2)目的要求:1.掌握心脏大血管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2.能够正确描述心脏各房室增大的X线表现。

3.能够认识并描述心脏增大的分型。

4.掌握肺循环改变的X线表现。

5.熟悉心脏大血管基本病变的CT、MRI表现。

(3)内容提要:教师讲解、演示心脏增大的观察和描述。

分组阅片讨论,描述心脏增大的分型,心脏左、右心房、室增大在各个体位上的X线表现。

描述并指认肺充血、肺瘀血、肺血减少、肺水肿、肺栓塞与肺梗死、肺循环高压的X线表现。

阅读CT、MRI 片,熟悉心脏血管基本病变的CT、MRI表现。

书写实训报告。

(4)实训器材:1.三联或三联以上的观片灯若干个、幻灯机、多媒体投影设备等。

2.常见心脏大血管基本病变的X线、CT和MR教学片、幻灯片、录像和其他多媒体教学资料:实训八先天性心脏病影像学表现与诊断(1)实践类型:示教、实训(2)目的要求:1.掌握常见类型先天性心脏病的观察重点。

2.掌握房、室间隔缺损的X线表现和描述。

3.熟悉动脉导管未闭、法洛氏四联症的X线表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