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兽医第七章辨证第四节六经辨证
中兽医第七章辨证第四节六经辨证
三阳证,以六腑病变为基础;抗病力强,病 势亢奋;多热证、实证;重在祛邪
13.07.2020
第四节 六经辨证
2
三阴证
– 太阴证:脾胃虚寒 – 少阴证:心肾阳衰 – 厥阴证:肝肾阳衰,寒热错杂
以五脏病变为基础;正虚阳衰,抗病力弱, 病势衰退;多寒证、虚证;重在扶正
13.07.2020
第四节 六经辨证
3
– 口燥,咽痛,烦躁不安 – 舌红绛,脉细数
邪入少阴,从阳化热,耗伤津液
13.07.2020
第四节 六经辨证
26
(2)治法
– 滋阴泻火
(3)方例
– 黄连阿胶汤 黄连,黄芩 阿胶,白芍 鸡子黄
13.07.2020
第四节 六经辨证
27
(六)厥阴病证
– 外感病最后阶段,正邪相争,寒热错杂 阴寒衰,阳气恢复,病情好转 阴寒盛,阳气衰绝,病情危重 阴寒盛,阳气未衰,寒热错杂
第四节 六经辨证
六经辨证
– 将外感病发展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证候,归纳 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和厥阴经六 个阶段的辨证方法 东汉·张仲景创立 用于外感病辨证 分三阳和三阴证
13.07.2020
第四节 六经辨证
1
三阳证
– 太阳证:风寒在表,营卫失和 – 阳明证:胃肠功能亢奋 – 少阳证:正邪相争于半表半里,反映胆经病变
正邪交争,耗伤津液 蛔得食而动扰
13.07.2020
第四节 六经辨证
33
(2)治法
– 调理寒热,和胃驱虫
(3)方例
– 乌梅丸 乌梅,蜀椒,细辛 桂枝,干姜,附子 黄连,黄柏 人参,当归
13.07.2020
第四节 六经辨证
34
(七)六经病的合病和并病
– 合病:二经或三经同时受邪, 起病即见各经证侯 – 并病:一经的证候末愈,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
30
2.热厥 (1)主证
– 四肢厥冷,恶热,尿液短赤 – 口干,舌红
里热炽盛,阻阴于外
13.07.2020
第四节 六经辨证
31
(2)治法
– 清热和阴
(3)方例
– 白虎汤 石膏,知母 粳米,甘草
13.07.2020
第四节 六经辨证
32
3.蛔厥 (1)主证
– 寒热交错,四肢厥冷和复温交替 – 口渴欲饮,呕吐或吐蛔虫 – 黏膜黄染
– 清热生津
(3)方例
– 白虎汤 石膏,知母,粳米,甘草
13.07.2020
第四节 六经辨证
13
2.阳明腑证
午
后
(1)主证
发
热
– 身热,呈日晡热,汗出
– 粪便燥结,粪球干小或闭结不通
– 尿短赤,脉沉有力
里热炽盛,劫耗阴液;热与肠中糟粕相结
13.07.2020
第四节 六经辨证
14
(2)治法
– 清热泻下
第四节 六经辨证
23
1. 少阴寒化证 (1)主证
– 耳鼻发凉,四肢厥冷,体温偏低 – 恶寒,嗜睡,少立喜卧 – 脉沉细
阳气衰微,阴寒独盛
13.07.2020
第四节 六经辨证
24
(2)治法
– 回阳救逆
(3)方例
– 四逆汤 熟附子,干姜,炙甘草
13.07.2020
第四节 六经辨证
25
2. 少阴热化证 (1)主证
风邪客表,肌腠疏松 卫阳不能外固,营阴不能内守
13.07.2020
第四节 六经辨证
8
(2)治法
– 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3)方例
– 桂枝汤 桂枝,白芍 生姜,大枣 炙甘草
13.07.2020
第四节 六经辨证
9
(二)阳明病证
– 病位在里,病性属热,为里热实证 – 病因
太阳病未愈而内传入里化热 利尿法致津伤化热 燥热直犯阳明
– 分型 寒厥,热厥,蛔厥
13.07.2020
第四节 六经辨证
28
1.寒厥 (1)主证
– 四肢厥冷,无热恶寒,体温偏低 – 口色淡白,脉细数
阴气盛极,阳气衰绝
13.07.2020
第四节 六经辨证
29
(2)治法
– 回阳救逆
(3)方例
– 四逆汤 附子,干姜,炙甘草
13.07.2020
第四节 六经辨证
一、六经证治
(一)太阳病证
– 外感病初起阶段,病位在表,属表证 – 病因
气候突变 感受风寒 雨淋
13.07.2020
第四节 六经辨证
4
– 分型 太阳伤寒—表实证 太阳中风—表虚证
– 共症 发热,恶寒,鼻流清涕,咳嗽 精神沉郁,食欲降低 苔薄白,脉浮
13.07.2020
第四节 六经辨证
5
1.太阳伤寒(表寒证)
16
2.主证
– 微热不退,寒热往来 – 不欲饮食,脉弦
邪在半表半里,正邪相搏 邪胜见寒象,正胜见热来
13.07.2020
第四节 六经辨证
17
2.治法
– 和解少阳
3.方例
– 小柴胡汤 柴胡,黄芩 党参,炙甘草,大枣 制半夏
13.07.2020
第四节 六经辨证
18
(四)太阴病证
– 太阴病位在里,属脾虚寒证
13.07.2020
第四节 六经辨证
21
(五)少阴病证
– 心肾功能衰退,属全身性虚弱证 – 病因
传经之邪 病邪直中 劳役过度 营养不良 失治误治
13.07.2020
第四节 六经辨证
22
– 分型
少阴寒化证-虚寒证 少阴热化证-虚热证
少阴经属心肾经,心肾为水火之脏 病可从阴化寒,也可从阳化热
13.07.2020
(3)方例
– 大承气汤 大黄,芒硝,厚朴,枳实
– 增液承气汤 大黄,芒硝,玄参,生地,麦冬
13.07.2020
第四节 六经辨证
15
(三)少阳病证
– 外邪由表入里过程中,出现的正邪相持状态, 属半表半里证
1.病因
– 太阳病失治、误治,病邪传入 – 机体素虚,病邪亢盛直入
13.07.2020
第四节 六经辨证
1.病因
– 三阳病失治、误治传变而来 – 机体素虚,寒邪直中
13.07.2020
第四节 六经辨证
19
2.主证
– 腹痛,腹胀,粪便清稀 – 苔白,脉细缓
脾胃虚寒,运化失常 气机不畅,凝滞不通
13.07.2020
第四节 六经辨证
20
2.治法
– 温中散寒,健脾燥湿
3.方例
– 理中汤 党参,白术,干姜,炙甘草
13.07.2020
第四节 六经辨证
10
– 分型 阳明经证 阳明腑证
– 共症 邪热弥漫全身
13.07.2020
第四节 六经辨证
11
1.阳明经证 (1)主证
– 身热,汗出 – 呼吸粗喘 – 口渴欲饮 – 苔黄燥,脉洪大
里热炽盛,迫津外泄,耗伤津液
13.07.2020
第四节 六经辨证
12
(2)治法
(1)主证
– 恶寒,发热
– 关节肿痛,跛行
– 无汗,咳喘
– 脉浮紧
寒袭肌表,卫阳受损;寒性收引
13.07.2020
第四节 六经辨证
6
(2)治法
–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3)方例
– 麻黄汤 麻黄,杏仁,桂枝,甘草
13.07.2020
第四节 六经辨证
7
2.太阳中风(表虚证) (1)主证
– 恶风,发热 – 汗ຫໍສະໝຸດ 出,脉浮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