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ppt
辨证论治的特点: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和精华
1.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2. 强调个体的特异性:(特别强调人、病、证三者之间的
辨证关系);
3. 恒动变化的观点;
辨证与辨病的关系:
症:症状、体征;
证:是指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多方面的病理特征的概括;
是对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病变程度、正邪系、病变趋势的 综合,并涉及到影响疾病性质的诸如年龄、体质等自身和自然、 社会等外界因素。
——是对疾病整个过程的认识(基本矛盾)
病名是对疾病全过程的基本矛盾的概括(共性); 证是对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主要矛盾的概括(个性);
可见,疾病的发展过程往往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比较规 则的演变发展轨迹。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又可表现为若干相应 的证候。即,正是一个个相互联系的证构成了疾病发展变化的 轨迹。
(一)表证
基本概念:指外感六淫之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 体,正气(卫气)抗邪所表现轻浅证候的概括。表 证主要见于外感疾病初期阶段。
特点:表证一般具有起病急,病情较轻,病程较短, 有感受外邪的因素可查等特点。
临床表现
发热恶寒(或恶风)、头身痛、舌苔薄白,脉浮。 兼见鼻塞流涕,喷嚏,咽喉痒痛,咳嗽,有汗 或无汗等症
【教学要求】
1.掌握八纲辨证的概念。掌握八纲各纲证候的概念、一
般证候表现及临床类型。掌握表证与里证、寒证与热证的鉴别
要点,虚证与实证各自包括的内容。掌握阳虚证、阴虚证、亡
阳证、亡阴证的概念与证候表现。
2.熟悉八纲之间的相兼、错杂、真假、转化关系。熟悉
八纲辨证的意义。
3.了解八纲辨证的发展情况。
4.初步学会对临床病例进行八纲辨证。
二、八纲辨证源流(一)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还说: “阳病治阴,阴病治阳。”这就已经提示阴阳是辨证的总纲。
张仲景更具体地将之运用于伤寒及杂病的治疗。从病的性质上讲, 三阳病多属于热证、实证,概括为阳证;三阴病多属于寒证、虚证, 概括为阴证。
明清王执中《东垣先生伤寒正脉·卷一》中说:“治病八字,虚、 实、阴、阳、表、里、寒、热。”张三锡《医学六要》序:“仅得 古人治病大法有八,曰阴,曰阳,曰表,曰里,曰寒,曰热,曰虚, 曰实。”《景岳全书》中有“阴阳篇”和“六变篇”等篇,对八纲 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提出了“二纲六变”说,并以二纲统六变。 清代的程钟龄说:“受病百端,不过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 而尽之。”
证候分析
六淫邪气客于皮毛肌表,阻遏卫气的正常宣发,郁而 发热。
卫气受遏,失其“温分肉,肥腠理”的功能,肌表不 能得到正常的温煦,故出现恶风寒的症状。
邪气郁滞经络,气血流行不畅,以致头身疼痛。 邪未入里,舌象尚无明显变化,出现薄白苔。 外邪袭表,正气奋起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浮。 肺主皮毛,鼻为肺窍,邪气从皮毛、口鼻而入,内应
第六章 辨 证
中医教研室:刘保成
辨证论治概要
概念:
– 辨证:将四诊所收集的症状、体征、患病过程等资料,
运用中医理论综合分析,辨清疾病的病因、病性、病位、 病势及正邪关系,从而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的过程;
– 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治疗
方法,对病证具体施治的过程;
分类:
1. 八纲辨证——各种辨证的总纲; 2. 脏腑辨证——各种辨证的基础——应用于内伤杂证; 3. 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外感辨证法; 4. 经络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情志辨证等;
八纲辨证的基本内容
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与里证、寒证与热证、虚证与实证、阴证与阳证, 是四对既互相对立而又互有联系的八个方面证候。其 实,它们并不是完整而具体的证,只是对病情的大体 分类而已。
从大体病位——表或里;从基本性质——寒与热;从 邪正斗争——实或虚;从病证类别——阳或阴两大类。
八纲辨证的特点: –六纲可分属于阴阳,故八纲应以阴阳为总纲 ; –八纲病症可互相兼见; –八纲病证可在一定条件下,向对立面转化。
二、八纲辨证源流(二)
近人祝味菊在《伤寒质难》中说:“所谓‘八纲’者,阴、阳、表、 里、寒、热、虚、实是也。”这是“八纲”名称的正式提出。《中 医学概论》一书将八纲的内容编写入内,使八纲的内容更加普及和 推广。第二版《中医诊断学》教材中,正式将八纲列为专章进行讨 论,于是八纲辨证的内容得以在全国普及。
辨病析证论治:
认识疾病时:既重视辨证,又注重辨病,并以辨病来指导辨证;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治疗疾病时:以治证为主,治病为辅。 (病不同,虽证同亦有一定的差异性)
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
第一节 八 纲 辨 证
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纲,是中 医辨证的纲领,并且较为突出地反映了中医学 的辩证法思想。因此,学习和掌握八纲辨证, 对整个辨证体系的学习和运用具有指导性意义。
于肺,肺失宣肃,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咽喉痒痛, 咳嗽,有汗或无汗等症状
一、表里辨证
表里是辨别病位外内浅深的一对纲领。 一般而论,从病位上看:
身体的皮毛、肌腠、经络相对为外——表,病较 轻浅;
脏腑、骨髓相对为内——里,病较深重 。 任何疾病的辨证,都应分辨病位的表里,而对于外感
病来说,其意义则尤为重要。 表里辨证是对外感病发展阶段性的最基本的认识,它
可说明病情的轻重浅深及病机变化的趋势,从而掌握 疾病的演变规律,取得诊疗的主动权。
——是对疾病阶段性的本质的认识(主要矛盾)。
病: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特点和规律的概括,它一般不因患者、地
域的差异而改变。病通常是从总的方面反映人体机能或形质异常 变化或病理状态的诊断学概念,是反映疾病群过程的一个综合性 诊断。(中医的病名主要是根据具有一定特点、有一定变化规律 的某一个或几个突出的临床表现而确定的。故对疾病的本质的认 识并不成熟)
内容:八纲辨证的概念、内容、关系、意义、病例;
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源流
一、八纲辨证概念 八纲,就是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
个辨证的纲领。 医生通过对四诊所获得的各种病情资料,运用八
纲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病变位置的浅深,病 情性质的寒热,邪正斗争的盛衰和病证类别的阴 阳,以作为辨证纲领的方法,称为八纲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