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班级管理学专题81完整篇.doc

班级管理学专题81完整篇.doc

班级管理学专题81班级读书活动管理设计一、活动目的:为了进一步规范班级常规管理,形成健康的班风、端正的学风,拟开展“让书香飘满班级”的活动,旨在通过课外的积累,摘写,背诵,从中欣赏中华文字的美,受到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利用学生记忆力强的优势,大量积累,加强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作习惯,形成和谐、民主、向上的班级氛围,为书香特色增辉,为艺术特色添彩。

同时立足于大阅读教育,在不断的研究探索中,发现积极发挥班级作用,营造书香班级,让经典滋润学生的童年将有效而又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活动内容:1、培养学生读书、爱书的好习惯,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及终身学习提供文化底蕴和发展后劲,在班级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

2、让学生能充分利用班级的图书资源,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丰富他们的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

3、促进学生知识更新、思维活跃、综合实践能力等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并在读书活动中陶冶情操、获取真知、树立理想。

三、活动主题:让书香飘满班级四、时间安排:2012年9月——2013年2月五、实施措施:1、继续坚持每天诵读10分钟(晨读);2、与校本课程紧密联系,开展读书竞赛活动。

3 、开展读书比赛活动。

4 、每月开展一次有关的主题班会5、每天阅读半个小时(午间静读),在采蜜集中进行摘抄,写出自己的感受。

6、利用夕会时间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和读书交流活动。

(暮省)7、落实阅读课制度,图书角由专人管理,每周保证1到2次借阅时间。

8、坚持每周一篇日记,优秀日记上传“教育在线”。

9、营造教室氛围,利用教室墙壁说话,在班级特色文化版面上设置班级日记或教室“书香引蝶”专栏。

10、每月小结一次,奖励阅读之星。

11、填写专栏宣传,做好榜样的推介。

12、号召家长参与,有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背诵。

13、每个学生都要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本”,将读书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心得体会以及制定的读书计划书,参加读书实践活动的作品,获奖情况等记录下来。

六、读书活动评比及奖励:1、学生互评为重点;2、老师公正裁决3、鼓励为主,少批评。

4、可请家长进行经验介绍.5、检查积累本,结合静读、交流会、积累、读书卡四个方面,每月评出“阅读小明星”并给予奖励。

七、本学期具体读书活动及时间安排:2012年9月制定班级和个人读书成长计划书。

2012年10月: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经典诵读活动。

2012年11月:举办班级手抄报评比活动。

2012年12月:阅读与写作系列活动。

2013年1月:举行读书成果展示活动及班级阅读之星表彰活动。

班级管理学专题104我对班主任专业胜任力和专业发展核心素质的看法125886 陈永娇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而“班级从来就不是一个物质实体,即以物的生产和分配为主要职责和目的的实体,而是一个精神实体和道德实体,一个以形成人的精神为目的的活动群体,是一个时刻进行着精神交往和精神建设的实体。

”因此,班主任主要是从事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的精神劳动。

所以班主任专业化是教师专业化的一个特殊领域。

而“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争取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过程,前者是指教师个体专业化即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自身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后者是指教师职业专业化。

它们二者共同构成了教师专业化。

”由此可见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内涵,即班主任经过培养和训练,逐步掌握德育与班主任工作的理论知识,形成班级德育和班集体建设与管理的能力和技巧,提高自身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地位,全面有效地履行班主任职责的过程。

同时它又是一个终身学习和自我反思的过程,是班主任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专业责任感不断成熟、提升和创新的过程。

班主任的专业发展是班主任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品质的不断提升、发展、完善的过程。

内在的专业品质包括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人格和专业发展的意识等。

班主任专业化的建设应该双管齐下,“外塑形象,内强素质”。

在确立一个职业应该是专业的前提下,专业化从根本上取决于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但从实践中看,班主任专业化水平还相当低。

目前班主任专业化道路上还是出现了诸多问题。

主要表现如下:一是不能主动获取理论指导,工作处于经验状态。

部分班主任工作以经验为先导,缺乏理论指导,在摸索前进中走过许多弯路才能获得理论层面的教育观念。

二是不能预测班级学生思想动态,工作处于被动状态。

部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拥有绝对权威,不善于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思想特点教育学生,往往用规章制度去限制学生。

要求学生必须绝对服从,只能听而不问、信而不疑,这种做法对于学生形成良好行为,矫正不良习惯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培养出来的学生固然守纪、顺从,但他们亦步亦趋,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缺乏主动性、创造性,更谈不上具备时代所要求的创新精神。

三是不能科学组织教育活动,工作处于应付状态。

老师们把班主任看作是教书的“副业”,既不看重这项工作,也不注重业务水平的提高,以致班级工作只能在低水平上徘徊。

班级建设工作成了可有可无的事。

把本来极富创造性的工作简化为简单的重复劳动。

四是不能帮助学生科学发展,工作处于短视状态。

德育过程就是一定社会的要求通过教育使之成为受教育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

但不少教师对德育重要性的认识非常淡漠,他们一心追求学习上的高分数,忽视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

班主任的工作是每天同学生打交道,而人的塑造和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工作。

特别是对一个问题学生更是要倾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部分班主任没有帮助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认为在自己的任期内不出事就行,结果发展中存在好多显性和隐性的障碍。

同时,教师只是把班主任工作作为本职工作来做,而没有想到在教育活动中体现自身的价值。

五是班主任待遇问题:对于班主任的待遇多集中在物质层面上,况且这些物质对很多班主任来说“无济于事”。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已经满足的需求,不再是激励因素。

我们应该在精神层面上给班主任更多的满足,比如自我实现的需求,也就是班主任的自我建设、自我发展。

班主任专业发展核心素质:精神关怀是班主任教育劳动和专业化的核心内容,应根据班主任专业化的核心——对学生的精神关怀来确定班主任专业化的内在标准,并概括出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人格和专业发展意识五个要素。

1.专业信念是专业结构的核心,是班主任对专业性质的认定班主任是学生精神生命的关怀者,是影响学生人格的重要他人。

因此,关心、理解、尊重、信任、责任、为人师表等构成班主任工作的核心理念。

2.在专业知识上,班主任必须具有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的知识,尤其是道德教育、班级经营、心理辅导、班主任工作的原理与策略、团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等方面的知识。

除了这些显性知识外,还要充分运用个人在人际交往中所具备的缄默知识和实践知识,它们也直接影响着班主任的工作。

3.在专业能力上,主要有组织和管理班集体的能力、班级发展的规划能力、研究和指导个别学生的能力、与家长和任课教师沟通的能力、班级管理的研究能力等。

4.在专业人格上,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学生充满爱心,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为每个学生的发展负责等职业人格。

对个体人格而言,班主任要有翻气、有活力,要有理性、有思想。

5.在专业发展意识上,班主任要有对专业的满腔热情,有不断进取的决心,有终身学习的愈识。

班主任专业化的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持续发展过程,班主任的专业发展意识是班主任专业化的动力。

班主任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的道德素质、足够的能力素质三大专业素质。

心理素质包括情感、意志、兴趣爱好和性格,努力使自己在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下开展工作,为学生的发展营造一个相对健康良好的环境。

1.班主任应该具有丰富、高尚的情感。

班主任的感染力是以自己的个性去影响学生所表现的情绪力量,班主任的丰富、高尚的情感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班主任给学生传递的是一种情感体验,这种体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2.班主任应该具有坚强的意志。

班主任在实现各种预定目标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来自家庭的、来自工作的。

尤其是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会给心理带来巨大的压力,造成职业倦怠。

这些都需要有坚定的意志力来克服。

班主任的意志力强弱对学生意志力的形成与提高有着重大的影响。

班主任要善于控制、克服消极的情感和激情,把自己锻炼成目光远大、意志坚定的人,用自身的意志品质去培养学生。

3.班主任应该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

一个具有广泛兴趣爱好的班主任,很容易与各种学生找到共同语言,从而成为学生的忠实朋友。

学生也愿意接受这样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4.班主任应该培养自己良好的性格。

在教育中一切都应该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

没有教育者个人对受教育者个人的直接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的发展和定型,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

所以班主任必须注意陶冶自己的情操。

班主任良好的性格应该具备以下特征:真诚、坦率,热清、活泼,心地善良,沉着、冷静。

道德素质要求需要班主任具有崇高的品质和高尚的人格。

在与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班主任无疑成为了学生的道德标杆。

班主任自身的道德水平在与学生的长期接触中会潜移默化的内化为学生的道德标准,所以班主任必须具备较高的道德水准。

班主任专业化的核心是精神关怀。

班主任作为一个特殊的教师群体,是学校中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承担者,从事的是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的精神劳动。

学会精神关怀,运用好精神关怀,让教育的智慧与艺术贯穿于日常工作的每个细节中,扩展教育的领域和内涵,用自己的真情培养出更健康、更全面的人才,才能更深刻、更准确地反映班主任以班级管理学专题141班级管理学第十四章作业对我国班级小干部制改革的综述与评价何艺璇124394 文学院近几年来,“小干部轮换制”在很多学校盛行,它能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搭建表现才华的舞台,增强他们的多角色体验,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创新精神、组织能力没真正实现共同成长。

但在实施时,种种因素使轮换制在实施过程中或名存实亡,或中途废除。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调查研究,发现重重阻力来自学生、家长和班主任。

(一)班级管理新理念要求把管理权还给每一个学生。

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理论“班级建设新模式的构建”中提出“吧班级还给学生”的口号。

的确,我们应该清楚,学校中的班级是我们这个社会当中最特殊的一个组织,它是专门为了学生发展的需要而特地组织起来的一种社会群体,班级存在的根本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里面包括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包括发展他们的各种意识,包括他需要学会在一个群体中怎么来生活,怎么跟人交往,怎么管理别人,同时怎么服从别人的管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