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20年舆情监控员培训讲义.ppt
2020年舆情监控员培训讲义.ppt
• 1、“骂”了有奖,表现出管理层正视问题的实事求是精神,敢于接受批 评监督的高姿态。
• 2、网民“骂”局长是一种善意的关心,善待网民的“骂”更是可贵的责任 意识。
• 3、“骂”局长有奖正是这位局长清醒的表现,是“兼听则明”,“不捂短” 的最好体现。
三、舆情监控的工作方向
• 做好“有心人”,及时发现身边的舆情信息
• 舆情监控的目的:
倾听民意,使制度规定的实施更贴近群众,服务群 众;积极排查和化解各种不和谐、不稳定因素,从根 本上来服务广大的员工;了解广大群众关心的热点、 焦点问题,推行“鱼缸”式透明管理,全面保障广大员 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 舆情监控员的责任:
利用好舆情监控这个平台,做好上传下达的管道; 向管理层提供员工的思想动向、矛盾焦点、合理诉求, 向员工宣传好公司的制度、政策和管理动态,做好广 大员工利益的代表、共同来维护好国华宁电公司的公 信力。
经验教训
• 1、制度制定前要完善网络调查和民意征求的方法和透明度,收集到真 实的信息。
• 2、制度发布实施时要加大舆论质疑回应的针对性,提高舆情应对的效 率和准确性,及时调整完善制度。
• 3、增加舆情应对举措,灵活处置社情民意。要放弃“官话”,真正到群 众中去。
排查、化解矛盾过程舆情监控--网友“骂”局长 获奖2000元
•公信力就是公众对公共权力及特定角色 形象的信任度,体现了它们存在的权威 性、信誉度以及影响力。
PM2.5案例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 信”
• 2011年底,网友曝料,美国驻 华大使馆的监测站显示北京空 气污染已达“危险”水平,但北 京市环保局同期数据显示,北 京的空气污染水平为“三级 轻 微污染”,双方数据的巨大反差 引发各方争议。孰是孰非是个 很专业的问题,姑且不论,但 从网上舆论的倾向性看,美国 使馆的数据得到了更多网民的 认同。
不但要主动跟踪舆情动向,同时可根据舆情情况发贴进行正向舆论引 导和反驳,主动占据舆论制高点。
• 提高敏感性,加强对厂内舆情的分类判别
对于我们公司大院内的舆情信息,牵涉到不同层面其重要程度也各不 相同。同样的情况发生在公司领导层、中层干部、普通员工身上,其 影响的广度与深度不可同日而语。舆情监控员需加强对其轻重缓急的 辨别能力的培养。
• 公信力的建立需要经年累月的维护,而失去只需要简 单的一件失信于民事就可以。一旦失去公信力,无论 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 假话、做坏事。一些政府部门在应对公共事件上的非 真诚表态,往往难以第一时间解除大众心中的疑惑, 这时某些所谓的专家或者官方的发言人发表一些非公 正的言论,试图平息民众的质疑,但结果却常常适得 其反,引发连锁信任危机。
• 传统舆情存在于民间,存在于大众的思想观念和日常的街头巷尾的议 论之中,舆情的获取只能通过社会明察暗访、民意调查等方式进行, 获取效率低下,样本少而且容易流于偏颇。
• 网络舆情是指目前在互联网背景之下,大众对社会(现实社会、虚拟 社会)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 简言之即网络上的社情民意。载体多为微博、社交网站、论坛发帖、 QQ群发言等。
二、舆情案例分析
制度推行过程舆情监控京交通治堵新 措施
• 北京治堵新政,堪称“史上最 受关注”治堵方案。
• 目的和初衷是好的,具体的 措施却备受批评,相关举措 缺乏亮点又存在诸多不足, 好的出发点却没有收到好的 效果。
• 第一阶段,方案征求期: 北京市政府部门通过网络 向社会征求意见,此举更 是彰显民主、公开、透明 的新潮执政风尚。
是公车零增长,二是免费发 虚的举措为后来的舆论批
牌。这两点举措深得民心, 评制造了隐患。
符合社会舆论的期望。
• 第三阶段,舆论质疑期。 限购令歧视外地人、频繁 管制损害公众利益、公车 数量之谜等话题成为舆论 热议的焦点。
• 面对汹涌澎湃的舆论压 力,北京市政府部门仅 是通过常规方式对已发 布的政策进行辩护和解 读。如北京市交通委负 责人做客“北京城市管理 广播”解读治堵政策。此 种举措形式传统,主观 性较强,效果不佳,未 能有效平息舆论质疑。 政府的公信力受到了严 重的损伤。
民意早期受到冷落,才演变成中期的“民议”、后期的“民怨”。民意在每 一道环节上的被冷落与搁置,都会导致舆情能量的聚集。这就需要我 们舆情监控员做个“有心人”,及时把员工们的心里的“疙瘩”,工作生活 中的“沟沟坎坎”向管理层报送,有利于把矛盾化解在萌芽之中。
• 关注网络舆情,做好正向引导
在网络时代,信息以几何级数爆炸式进行传播,一条负面消息可能几 个小时就会在主流网络媒体上广泛传播,影响面极大。舆情监控员要 关心如北极星论坛、东方热线、宁海热线、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等相 关网络媒体。
舆情监控员培训讲 义
201203
目录
•一、舆情、公信力、舆情监控员 •二、舆情案例分析 •三、舆情监控的工作方向
一、舆情、公信力、舆情监控员
• 舆情是“舆论情况”的简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社会 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民众对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 态度。它是较多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 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等表现的总和。对于企业来说,就是广大员 工对于企业内的发生的大大小小事件的判断和表达。
• 2009年7,江苏常州网友“认真”在常州中吴网、化龙巷等论坛发帖反映 环保问题,同时称该市环保局长不作为,必须引咎辞职。
• 帖子发出的第二天,常州市环保局便在网上作出了回应 。在确认举报 属实后,环保局通过调查,发现了涉嫌违法排污的企业,对其进行了 处理。
• 2010年3月11日,常州市环保局通过网络发帖对网友 “认真”发动“人肉搜索”。3月15日,“认真”来到了常 州市环保局,环保局长周斌向他送上了该市首笔 2000元“网络监督奖”,以此感谢他对常州环保工作 的监督。
• 但是,网络征求意见仅持 续了一周左右时间,而且 在千万级的人口基数上仅 凭借3000份抽样调查就宣 称“全民支持”治堵新政。
•但是,发布会上并没有透
• 第二阶段,方案公布期:新 闻发布会公布治堵方案。对 治堵举措进行了介绍和解读,
露北京公车的具体数量, 同时回避了一些公众密切
而且还提出了两大亮点:一 关心的问题。这种避实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