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球主要非地带性气候的分布及原因

全球主要非地带性气候的分布及原因

运用:1.有关雪线问题的分析 (1)概念雪线是指多年积雪区和季节积雪区的界线,雪线处的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

同一山地不同坡向雪线的高度往往不同,雪线的高低主要受山体的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2)影响雪线高度的主要因素2.地方性分异现象典例由于受地形、海陆分布、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使陆地自然环境变得更加复杂,为了更好地分析该问题,可以以世界陆地主要的地方性分异现象及其成因为例分析,如下表所示:实际分布形成原因按理想状态分布的自然带南美大陆西岸3°S~30°S 之间狭长的热带荒漠带秘鲁寒流降温减湿热带雨林带(北)、热带稀树草原带(中)、热带荒漠带(南)南美大陆南段东侧形成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沙漠)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气流深入内陆温带草原带(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现热带稀树草原景观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巴西高原东南部、澳大利亚北部的热带雨林带信风来自海洋,温暖湿润热带稀树草原带山地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暖流的增温增湿南半球缺少寒带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南半球相应纬度带是海洋,缺少陆地分布寒带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塔里木盆地的绿洲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温带荒漠带(1)“缺失”:由于海陆分布差异的原因,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

(2)“改变”:地形、洋流的影响使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变化。

(3)“约束”:受地形的局限和约束,自然带的延伸随地形而变化。

考点二主要陆地自然带自然带的标志是植被,植被的生长需要特定的光、热、水条件,因此自然带的分布与气候类型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对应性。

具体如下所示:【技巧点拔】自然带的形成与分布记忆技巧(1)形成(2)自然带分布的记忆技巧由于自然带的形成基础是水热条件的组合,因此自然带的分布与气候类型分布基本一致。

但两者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一定要注意区分:①名称的差异:有些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名称一致,如热带雨林带与热带雨林气候;而大多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名称不一致,如热带荒漠带与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和温带的各种自然带与气候。

②两种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一种自然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③一种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包括两种自然带(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

5、非地带性:二、气候3、气候类型特例⑴、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十山地迎风坡十沿岸暖流”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

⑵、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改变了此处的气温和降水状况,从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⑶、东岸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西风带内山脉的背风坡”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东面距海洋较近,并处于西风带内,但该地处于安第斯山脉东侧的背风地带,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因此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⑷、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海洋影响大)澳大利亚东南部及新西兰南北二岛、火地岛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⑸、南北美洲西海岸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于沿海地带,并呈现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分布特征,其原因主要是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气候分布不能深入内地而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带。

4、特殊的气候、水文形成因素:⑴南半球主要城市及其气候类型:南非--开普敦:地中海气候;比勒陀利亚、约翰内斯堡:热带草原气候。

澳大利亚--悉尼、堪培拉: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珀斯、阿德莱德:地中海气候墨尔本、塔斯马尼亚岛:温带海洋气候巴西--巴西利亚、里约热内卢、圣保罗:热带草原气候。

秘鲁--首都利马:热带沙漠气候。

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地中海气候。

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马达加斯加岛受岛上山脉、马达加斯加暖流及东南信风的影响,东部为热带雨林带,西部为热带草原带。

*受东非高原的影响,非洲赤道地区,西部刚果盆地为热带雨林带,东部为热带草原带。

*受安第斯山脉的影响,南美南部大陆西岸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东部为温带草原。

三、干旱地区气候类型成因1. 温带沙漠-----塔克拉玛干(卡拉库姆)沙漠形成的原因: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地形封闭,海洋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变式:南美洲南部巴塔哥尼亚沙漠的成因:地处温带,盛行西风,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处于背风坡,降水稀少。

(非地带性)2.热带沙漠-----撒哈拉(维多利亚)沙漠形成的原因: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控制,终年炎热干燥。

同时,沿岸寒流流过,降温减湿,使沙漠逼近海洋。

变式1 南亚塔尔沙漠的成因:①地形阻挡,西南季风不易到达;②原始植被遭到破坏,地面缺乏植被保护。

变式2 索马里半岛的热带沙漠(北半球距赤道最近的沙漠)气候成因:①由于索马里半岛南部海岸的走向为东北—西南走向,这里冬季吹东北风,夏季吹西南风,风向皆与海岸平行,不易登陆抬升致雨;②夏季:常吹离岸风,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南季风。

表层海水离岸而去,底层海水上泛,温度低。

多上升流,表现为寒流性质,降温减湿降水少。

3. 智利沙漠南北狭长的原因:①安第斯山直逼西海岸,使热带沙漠气候难以向东扩展;②受秘鲁寒流影响,使热带沙漠气候向北延伸;4.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形成的原因:地势较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不具备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条件.5.华北春旱原因: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较强②夏季风弱,雨季未到③春耕需水量大6.东北无春旱的原因:①春季气温回升慢,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②有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7. 江淮伏旱的原因:锋面雨带北移,降水减少;单一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天气四、雾现象及其成因1、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现象。

多出现在冬春季的河谷及沿海地带(水汽充足)。

2、重庆冬季多雾的原因:⑴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汽充足;⑵冬季夜晚降温快;⑶位于盆地,风力弱,水汽积存;⑷城市附近尘埃多,凝结核较多。

3、索马里沿海夏季多雾原因:⑴夏季索马里沿海常吹离岸风,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南季风;⑵表层海水离岸而去,底层海水上泛,温度低,多上升流,表现为寒流性质;⑶暖湿空气吹过寒冷的海面而形成雾。

五、与气候类型不相对应的特殊自然带1、印度半岛大部及中南半岛中部的热带草原印度半岛及中南半岛北部的气候类型属于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的影响而形成。

但该处自然带非热带季雨林带,而是绝大部分形成了热带草原带。

究其原因是受地形和山脉的阻挡作用。

印度半岛南部为德干高原,东西两侧分别为东高止山和西高止山,而中南半岛东西两侧也有山脉阻挡,所用高原地形及山脉阻挡使其内部降水相对较少,而自然带也形成了热带草原带。

2、北美五大湖周围地区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北美五大湖周围地区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较小,没有形成季风气候,而是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

但对应的自然带较特殊,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大流性气候一般降水较少,但由于此处有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五大湖被称为“美洲的地中海”,其广阔的水面为该区域带来丰富的水汽,使其降水比气体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多,所用形成了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3、澳大利亚中南部的热带荒漠带北部热草气候由于1月份时气压带风带南移,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左偏,形成西北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丰富降水,加上赤道低压带南移,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自然带为草原带。

而中南部热草大致位于南纬30度以南。

西北风从陆地上吹来,水汽较少,降水少,所以形成热带荒漠带。

4、南美洲南端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温带荒漠带。

南美洲南端的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大陆东部却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其自然带不是温带草原带,而是温带荒漠带,主要是因为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南半球西风带,在其西侧是安第斯山脉,由于地形阻挡,位于山地的背风坡,降水少,加上高原地形,使其更加干旱,所以自然带形成了温带荒漠带。

除此之外,还有几处自然带也是值得注意一下: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带;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沿海和中美洲及西印度群岛的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带;天山和昆仑山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以及沿尼罗河河谷形成的“绿色走廊”;白令海峡东西两侧的苔原带;沙特阿拉伯半岛西海岸带热带草原带等。

世界气候特殊区一、马达加斯加岛大陆东岸热带雨林气候形成原因:1.位于东南信风迎风破;2.马达加斯加暖流增温增湿。

3、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

二、南美洲东南部热带雨林气候形成原因:1.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2.巴西暖流增温增湿。

3、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

三、中美洲热带雨林气候:1.位于东北信风迎风坡;2.墨西哥湾暖流增温增湿。

3、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

四、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形成原因:1.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2.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

3、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

五、几内亚湾北部热带雨林气候形成原因:1.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南季风,带来大量暖湿气流;2.几内亚湾暖流增温增湿。

六、东非高原没有成为热带雨林而成为热带草原气候原因:1.东非高原海拔较高,气温较为偏低低,空气对流不旺盛,蒸发弱,降水少;2.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南季风后,经过刚果盆地后再到达东非高原,所含水汽已经明显减少。

七、非洲西南部热带沙漠狭长分布原因:1.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终年盛行下沉气流,降雨量少;2.受本格拉寒流影响,其降温减湿作用使该地降水量变得更稀少;3.该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

八、南美洲西海岸热带沙漠气候狭长的原因:1.由于南美洲离岸风的吹拂;2.秘鲁寒流的常年的西北方向运动,沿岸的气候多为荒漠;3.安第斯山脉的南北纵横阻挡了东部盛行西风,使得气候更加干燥。

九、非洲西海岸热带沙漠气候狭长的原因:1.副热带大陆西岸,受副高影响;2.沿岸本格拉寒流,降温减湿。

十、印度河流域成为热带沙漠原因:1.冬季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2.夏季西南风无法到达(地形);3.历史上对印度河的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破坏。

十一、小亚细亚半岛小亚细亚半岛的两侧为地中海气候,但中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成因:小亚细亚半岛的两侧海拔低,中间为安纳托利亚高原。

由于地势高,离海洋远,成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与小亚细亚半岛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成因相似的是伊比利亚半岛中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别在于伊比利亚离海洋较近)。

十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

成因:受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洋流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

与其相似的北美洲的中高纬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别是北美洲中高纬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由于受海陆轮廓的影响,分布的最高纬度比欧洲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纬度低。

十三、古巴岛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

成因:夏季由于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动,受东北信风的控制,降水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