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礼仪与风俗习惯

礼仪与风俗习惯


一、诞生后至童蒙的礼俗:
诞生礼(三朝、满月、百日、周岁) 命名礼 童蒙礼 二、成年礼: 冠礼 笄礼 三、生日礼和寿礼
冠礼:古代男子成年的仪式,以加冠为 主要特征。《礼记.曲礼上》:‚男子 二十,冠而字。‛ 《礼记.冠义》: ‚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仪式分 初、再加、三加,象征冠者取得了三重 身分,即获得了成人、服兵役、参加祭 祀的资格。 笄礼:是古代女子成年的仪式。笄礼是 在年轻女子的头上插上簪,含义与男子 加冠相似。 《礼记.曲礼上》:‚女子 许嫁,笄而字。‛《谷梁传.文公十二 年》云:‚女子十五而许嫁。‛
一、春节 二、元宵节 三、寒食节与清明节 四、端午节 五、乞巧节 六、中秋节 七、重阳节 八、腊八节



纳吉:男方请巫师卜卦合八字,吉则可相配。郑 玄:‚归卜于庙,得吉兆,复使使者往告,婚姻 之事于是定。‛ 唐以后又有‚报婚书‛、‚过细 帖‛、‚插钗‛、‚传庚‛、‚定亲‛、‚换帖‛ 等名称。到这个阶段男女双方还要换一次帖子, 称为定帖、龙凤帖。 纳征:又称‚纳成‛、‚纳币‛,指男家向女方 正式送聘礼。《礼记.昏义》孔颖达疏:‚纳征 者,纳聘财也。征,成也。先纳聘财而后婚成。‛ 后世称‚下彩礼‛、‚放定‛。聘礼里往往少不 了茶叶,所以又称为‚茶礼‛。

古人对‚仪‛的理解 一,指法度、准则。《国语-周语下》:‚所以宣 布哲人之令德,示民轨仪也。‛《管子-形势解 》:‚法度者,万民之仪表也。‛ 二,指在个人行为举止方面的礼节、规矩。《晋 书-祖逖传》:‚逖性豁荡,不修仪检。‛ 三,指仪式、仪典、仪礼。 四,指容貌、举止 。《诗-大雅-烝民》:‚令仪 令色,小心翼翼。‛《诗-邶风-柏舟》:‚威 仪棣棣。‛ 五,指在不同的仪式上赠送的礼物,即通常所说 的贺仪、奠仪。




婚姻礼仪,主要指结婚当天举行的仪式,也包括婚 前择偶、定情、议婚、订婚阶段的一系列仪节和婚 后三朝回门一类的规矩。嫁娶时须行‚六礼‛,即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采:指男家请媒人到女家正式求婚,并送一定的 礼物。《仪礼.士昏礼》:‚昏礼:下达,纳采, 用雁。‛郑玄注:‚将欲与彼合婚姻,必先使媒氏, 下通其言,女氏许之,乃后使人纳其采择之。‛ 问名:使人问女方名字及生辰八字,俗称‚讨八 字‛、‚请庚‛、‚探问‛。女方回复。
请期:男方送过聘礼之后,请人占
卜求得吉祥的迎娶日子,派人告知 女方,征得女方同意后定下婚期。 亲迎:指新郎亲往女家迎娶新娘的 仪式。后世在一些地方也有由男家 派遣迎亲队伍去女家迎娶,而新郎 则在家等候的礼俗。
传统的丧葬祭礼大致可分成丧礼、葬
礼、祭礼三大部分。 (一)丧礼仪程:易箦、属纩、复、停尸、 报丧、吊唁、哭灵、戴孝、殓尸、殡。 (二) 葬礼仪程:送葬、做坟、谢客、 辞灵、吃豆腐饭。 (三)祭礼仪程:葬后居丧礼制、祭祀亡 灵、日常祭祖。
古代的礼仪与风俗习惯
礼仪习俗概说 古代的礼俗和民间风俗习惯 一、有关年龄的礼俗 二、有关婚姻的礼俗 三、丧葬祭礼 四、古代国的大纲和根本。《左传》:‚礼, 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 ‚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 地之经,而民实则之。‛《国语-晋语》:‚夫 礼,国之纪也,国无纪不可以终。‛ 二,礼就是理,强调这个礼是合理的,即所谓 ‚天经地义‛ 。《礼记-乐记》:‚礼也者, 理之不可易者也。‛

三,对人的尊敬和礼貌。《礼记-月令》: (季春之月)“勉诸侯,聘名士,礼贤者。‛ 四,礼物。《礼记-表记》:‚子曰: ‘无辞不相接也,无礼不相见也,欲民 之毋相亵也。’‛ 《疏》:‚礼,谓贽 币也,贽币所以示己情,若无贽币之礼, 不得相见。‛ 五,为了表示敬意或表示隆重而举行的 仪典、仪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