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复习题答案国际贸易复习题一 .名词解释。
(5×4分)1、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个国家用给定的生产资源生产两种商品的数量组合的所有可能性。
(P24)2、贸易利益:是指自由贸易的开放经济通封闭经济相比较,在既定的生产资源不变、生产技术不变的情况下新增加的利益。
(P42)3、提供曲线:是一个国家在国际市场上按各种不同的相对价格愿意出口和进口的商品数量,是一条同时反映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曲线。
(P50)4、H-O定理:一个国家将出口密集使用本国丰富要素生产的商品和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生产的商品。
(P67)5、机会成本:是指多生产一单位的商品必须放弃生产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P37)6、要素禀赋:是指一个国家拥有的生产资源。
(P57)7、边际产量:是指在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增添1单位的某种投入而多生产出来的产品的产量。
(P86)8、规模报酬:是指所有投入要素同比例增加时,即生产规模扩大时,总产量的变化情况。
(P86)9、价格歧视:是指厂商利用对市场的控制力,对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实行不同的价格。
(P105)10、特定要素:除了劳动外,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
(P37)11、贸易转移:是指同盟内部关税消除后,最初来自同盟外其他国家的廉价进口品被成员国相对昂贵的进口品取代,他是关税同盟给成员国带来的不利影响。
(P149)12、消费利益:也称为来自交换的利益,在开放的经济中,消费者在国际市场的相对价格条件下,对两种商品消费的数量组合做了调整,多消费国际市场上相对便宜的Y商品,少消费相对昂贵的X商品。
(P45)13、静态成本:是指熟练劳动力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流动,提高了发达国家的生产效率和产出,而这些收益的成本却是由发展中国家承担的。
(P135)14、经济一体化:作为一种状态,它是指以前各自独立的各国经济最终达到的互相间的融合;作为一种过程,它是指国家之间经济边界的逐渐消失。
(P146)A、部分被有效地使用B、全部被有效地使用C、不一定被有效地使用11、在外部规模经济下,产业规模的扩大使得厂商成本下降,从而具有成本优势,该国成为商品 B 。
A、进口国B、出口国C、贸易国12、贸易量是指按 A 计算的贸易额。
A、固定价格B、市场价格C、变动价格13、HOV定理是通过分析一个国家进出口产品中含有的要素服务量来显示这个国家的要素相对 C 。
A、丰富B、稀缺C、丰富或稀缺14、生产可能性边界上各点的斜率,是两种商品的边际转换率,其公式为 A 。
A、MRT=-ΔY/ΔXB、MRT=ΔY/ΔXC、MRT=-ΔYΔX15、贸易额是指按现值统计的 B 。
A、交易额B、贸易总额C、双边贸易16、休谟认为,一个国家商品的出口大于进口,即处于 B 。
A、不利的贸易平衡B、有利的贸易平衡C、贸易不平衡17、绝对利益论要求 A 都有一种商品绝对利益,相互贸易才对双方有利,所以满足这种条件的贸易机会就十分有限。
A、两个国家B、任何一方C、所有国家18、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所有点具有的特点之一是给定的生产资源 BA、部分被有效的使用B、全部被有效的使用C、不一定被有效的使用19、均衡的贸易条件是稳定的,偏离均衡的贸易条件会使国际市场上商品的 A 不平衡,然后自动恢复均衡的贸易条件。
A、供需B、供给C、需求20、H-O定理是通过投入—产出分析一个国家的要素相对丰富或稀缺来确定这个A 。
A、贸易流向B、商品流向C、价值流向二、简答题。
(4×10分)1、简述消费利益和生产利益。
(P45-46)答:消费利益也称为来自交换的利益,在开放的经济中,消费者在国际市场的相对价格条件下,对两种商品消费的数量组合做了调整,多消费国际市场上相对便宜的Y商品,少消费相对昂贵的X商品。
新的国际市场相对价格必然会对国内生产产生影响。
生产者会更多的生产相对有利的X 商品,减少生产相对不利的Y商品。
这种生产专业化调整会进一步扩大进出口贸易,使总的消费效用提到更高的水平,这就是生产效益。
2、与H-O定理相关的定理有哪些。
(P67-72)答:(1)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在均衡的条件下,两个国家商品贸易的绝对价格和相对价格都是相同的,两个国家有相同的生产技术和固定的规模报酬,商品的相对成本和绝对成本将是均等的。
这种均衡只有在要素价格均等时才能达到。
(2)斯托尔珀-萨缪尔森理论:在贸易前和贸易后都能达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贸易使丰富要素的价格上升和稀缺要素的价格下降,意味着丰富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增加而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减少。
(3)雷布津斯基理论:在商品和要素的相对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生产要素不平衡的增长将导致商品产量更大的不对称变化。
一种要素量的增加将导致密集使用这种要素生产的商品产量增加,而使另一种商品的产量减少。
3、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经济的影响。
(P87-88)答:外部规模经济的实现只依赖于产业规模,而不是单个厂商的规模。
因此,在一个仅存在外部经济的行业中,大厂商并不具有优势,整个产业主要由中小规模的厂商组成,近似于完全竞争的状态。
在外部规模经济下,产业规模的扩大使得厂商的成本下降,从而具有成本优势,该国成为商品的出口国。
4、举例说明,什么是“绝对利益论”?(P17)答:1瓶酒1码布英国 1 4德国 3 2是英国生产酒需要的劳动比德国少,而德国生产布的劳动比英国少。
如果两个国家进行分工,再投入的劳动量不变的情况下,英国用5个劳动小时可以生产5瓶酒,德国用5个劳动小时可以生产5/2码布。
如果英国用1瓶酒同德国的1码布交换,英国就有了4瓶酒和1码布,比原来多了3瓶酒。
德国则有1瓶酒和3/2码布,比原来多了1/2码布。
在表中,酒是英国有绝对利益的产品,通过分工和交换,英国得到的绝对利益是3瓶酒。
同样,布是德国有绝对利益的产品,德国得到的绝对利益是1/2码布。
5、H-O模型的假设条件是什么?(P57-58)①两种商品的每一种都是同质的。
两种生产要素的每一种也都是同质的。
两个国家的生产要素禀赋是固定的、不同的。
②两个国家的技术相同,也就是说,每种商品在两个国家的生产函数是相同的。
③生产规模的报酬是固定的。
④两种商品的要素密集性不同,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化不会改变商品的要素密集性。
⑤两个国家的消费偏好相同,而且收入分配的变化不影响任何既定的商品价格和相应的商品消费数量的关系。
⑥两个国家都建立了完全竞争的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
⑦生产要素在两个国家内部完全流动,但不能在国家间流动。
⑧没有运输成本。
⑨没有政策干预。
6、如何理解当前经济一体化趋势?(P174)答:经济一体化的典型是关税同盟,在理解当前经济一体化趋势时,以下五点是非常重要的:(1)经济一体化是指由政府出面,在特定的一体化框架内,消除经济边界而实现两个或多个国家经济的联合。
(2)关税同盟的建立会带来两种效应: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
(3)关税同盟理论的局部均衡模型研究了单商品的情况下关税同盟的福利效应。
(4)关税同盟理论的动态模型研究了关税同盟给成员国经济带来的动态效应,(5)关税同盟对各成员国带来的影响是不同的,如何使关税同盟的成本和收益在成员国之间进行合理分配,是关税同盟能否成功运作的关键问题。
三、论述题。
(15分)1、为什么李昂惕夫的投入---产出分析结果被称为悖论?(P74-76)答:投入---产出表是由里昂惕夫创建的,他把整个经济中所有产业都列入表内,详细的分析每一个产业的产出流向,同时也分析每一个产业的投入来源,完整的反映了各个产业之间的原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之间的供需关系。
表内的产品都被还原成生产产品需要的生产要素。
因此,投入-产出表何以清楚的显示出一个国家经济的总体平衡,以及各个产业之间产量的供需平衡。
里昂惕夫于1953年发表了他对H---O定理的实证研究,他用1949年和1951年美国进出口商品的数据,按照他最擅长的投入-产出分析,表明美国进口商品是资本密集性商品,出口是劳动性密集性商品,结论却同H---O定理正好相反。
在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是世界上拥有资本数量最多的国家,按照H---O定理,美国应该出口资本资本密集性商品,进口劳动密集性商品,由于没有充分的理由说明是H---O定理的错误,还是里昂惕夫的分析方法有问题,这个矛盾的情况被称为“里昂惕夫悖论”。
2、试述跨国公司组织国际生产的几种形式?(P126-128)答:跨国公司的国际性生产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资源依赖型或者出口导向型:是指跨国公司为了获取生产所需的资源而在国外进行直接投资,设立出口导向型的子公司,它的特点是:企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①促进了东道国资源类产品的出口,同时也可能增加本国的出口;②贸易流向由要素禀赋来决定。
(2)本地市场导向型或者进口替代型:是指跨国公司以当地市场为导向,以占据东道国市场或满足东道国市场需求作为其国际性生产分布的依据,它的特点是:企业内贸易和产业内贸易①跨国公司的生产可能是贸易替代型的,也可能是贸易创造型的。
②这中间跨国公司的投资方向并不完全由要素禀赋的差异决定。
(3)国际一体化生产型:是指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安排生产和销售,他在国外的子公司是全球一体化生产的一部分。
它的特点是:企业内贸易和产业内贸易①垂直一体化,与企业内贸易有密切关系②水平一体化,子公司向其他子公司分销产品时,子公司之间也会存在贸易关系。
同时会促进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3、用提供曲线分析均衡的贸易条件。
(图形参考P52)P52-53答:如图所示,A、B两个国家,X、Y两种商品的模型中均衡的贸易条件,图中OCa 是A国的提供曲线,OCb是B国的提供曲线。
当两国贸易的相对价格为P时,A国愿意出口的X商品数量为OX1,进口的Y商品数量为OY1.B国愿意进口的X商品数量为OX2,出口的Y商品数量为OY2。
由于同一市上X商品的供给小于需求。
而Y商品的供给大于需求,X商品的相对价格就会上升,Y商品的相对价格就会下降。
相对价格P会向上移动。
图中E点是OCa和OCb的交点,过E点的相对价格为Pe。
因为E点在OCa上,A国在Pe的相对价格条件下,愿意出口OXe的X商品、进口OYe的Y 商品,同时,E点也在OCb上,表明B国愿意在Pe的相对价格条件下出口OYe的Y 商品和进口OXe的X商品。
由于A、B两国在相对价格Pe的条件下,在E点贸易,同时可以达到消费效用的极大化。
如果一个国家的生产和消费发生变化,就会使提供曲线的位置移动,原来的平衡就会被打破,贸易条件和贸易的商品数量都会相应的变化。
4、如何在成员国之间分配关税同盟的成本和收益。
(P168-170)答:关税同盟成立后,成员国的福利可能发生变化,但市场力量不一定能将一体化引起的成本和收益在成员国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某些成员国可能获取较多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