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思想史
11
(二)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 柏拉图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立完整 教育理论体系的教育家,他的《理想国》 及他的教育思想对西方社会和教育的发
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
• 柏拉图设计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国立学校教育体 制。 • 他把教育的最高目的归结为哲学家的培养。他 为哲学家的教育开列了众多的教学科目,其中 包括:阅读、体育、军事、哲学以及“四艺”: 算术、几何学、天文学、音乐理论。(这“四
15
三、 古代罗马教育
• 共和前期,罗马教育主要是一种家庭教育,是 一种以培养农民一军人为宗旨的教育。从公元
前5世纪中叶开始,法律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
法律教育的基本教材是“十二铜表法”,由此
开始形成重视法律教育的罗马教育特色。
16
• 从公元前3世纪开始,具有罗马本民族特点的学 校先后建立起来。主要有:拉丁文法学校、拉丁 修辞学校和医学校等。 • 帝国时期,罗马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管理,教育 完全成为政治的工具。从公元2世纪开始,罗马
帝国原有的世俗性质的学校不断衰落,被教会学
校取而代之。
17
四、 古罗马教育思想
• 西塞罗是古罗马共和后期的政治家,教 育思想家。教育著作主要有《论雄辩家》 等。教育目的是培养雄辩家。西塞罗提 出了以“人道”为理想的教育主张。
18
• 昆体良是古罗马帝国时期的教育家。在 教学上他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在 教学组织形式方面,主张分班教学;在
重点章节
4
第一编 古代外国教育
第一章 古代西方教育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认识古希腊、
罗马时期教育发展和变迁的基本过程,了解古
希腊、罗马教育作为西方教育的发源地在西方 教育发展中的奠基作用和地位,以及对西方社 会、文化和教育的影响。
5
一、 古希腊教育
(一)荷马时代的教育 在荷马时代,尚未出现学校这种专门的
9
(四)希腊化时期的教育。
• 希腊化时期,希腊教育广泛地传播到西 亚、北非等广大地区,推动了这些地区
教育的发展,文化和教育的中心逐渐转
移到亚力山大利亚城。公元前四世纪后,
教育逐步走向形式主义。
10
二、古希腊教育思想
• (一)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对教育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了“苏格拉底 法”。 苏格拉底认为,真理以潜在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内 心,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传授现成的知识,而在 于通过交谈和讨论,消除一切错误和模糊的认识, 唤醒学生的意识,从而发现真理。 • “苏格拉底法”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交谈、辩论的 方法。这种方法包括三个步骤:(1)苏格拉底 讽刺;(2)定义;(3)助产术。这种方法是近 代启发式教学法和现代发现法的萌芽。
学校教育机构,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
主要是在实际的生活中进行的。其目的
是培养勇敢、武艺高强和足智多谋、能
言善辩的武士。
6
(二)古风时代的教育
• 1、斯巴达教育 斯巴达的教育是由国家控制的。7岁之 前,公民子弟在家中接受母亲的教育; 7—18岁,进入国家的教育机构主要学习 五项竞技(赛跑、跳跃、摔跤、掷铁饼 和投标枪)以及神话等。18岁进入青年 军事训练团进行正规的军事训练,20岁 进行实战训练,30岁正式获得公民称号。
7
2、雅典教育
• 雅典盛行私人办学,国家只负责16—20岁青年的教 育。7岁前,儿童在家中由父母养育;7—12、13岁, 男孩进入弦琴学校、文法学校学习,后又在体操学 校接受各种体育训练;15—16岁之后,少数显贵子 弟进入国立体育馆接受体育、智育和审美教育; 18—20岁进入军事训练团,接受军事教育;20岁则 被授予公民称号。 与斯巴达教育单一的军事体育教育相比,雅典教育 更注重多方面的教育和陶冶。
艺”与智者倡导的“三艺”一起,构成了中世
纪的“七艺”)
13
(三)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 亚里士多德认为,国家应承担教育管理、监督 的责任,并建立统一的教育制度,他还主张教 育应当由国家在法律中加以规定。这是西方教 育史上最早对教育与法律关系的论述。
14
• 亚里士多德主张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 进行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在西方教育史上,他 是第一个明确提出儿童年龄分期,并强调教育 应遵循儿童自然发展顺序的教育家。 • 亚里士多德认为,公民接受的教育应当是自由 教育。它的根本目的不是进行职业准备,而是 促进人的各种高级能力和理性的发展。它的实 施需要两个基本条件: (1)闲暇,具备足够的闲暇时间,为心灵的发展而 运用理性 (2)自由学科,即不具有任何功利目的的学科,避 免机械的、专业化的训练。
《外国教育思想史》
1
第一编 古代外国教育
• 第一章 西方古代教育 • 第二章 西欧中世纪教育 第三章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2
第二编 近代外国教育
• 第四章 近代外国教育制度 重点章节
第五章 近代外国教育思想
重点章节
3
第三编 现代外国教育
• 第六章 现代外国教育制度 重点章节
第七章 现代外国教育思想
8
(三)古典时代的雅典教育
• 智者:(又称诡辩家),在公元前5世纪后期主 要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 • 智者派的代表人物主要包括:普罗泰戈拉、高尔 吉亚等。他们的贡献:推动了文化的传播,扩大 了教育对象的范围;拓展了学术研究的领域,创 立了三艺(文法、修辞学和辩证法);提供了政 治家或统治者的预备教育。智者是西方最早的职 业教师。
教学的原则与方法上,主张废除体罚,
适度教学,学习与休息相间,注重提问
以及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的判断力等。
19
复习思考题
• 1、理解:斯巴达教育、雅典教育、罗马 教育、自由教育。 2、识记:智者、三艺、四艺。 3、简述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4、简述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5、简述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6、简述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20
第二章 西欧中世纪教育
•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认识西欧 中世纪教育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基本过程,重
点掌握中世纪的教会学校、世俗封建教育及其
管理、中世纪城市大学的兴起和特点,以及经
院哲学的产生对中世纪教育的影响等• 在整个中世纪,教会学校是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机构。 它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修道院学校、大教堂学校和 堂区学校。 • 修道院学校主要是指设在修道院内的教育机构。有 内学(为准备充当神职人员的教育)和外学(对不 准备充当神职人员的教育)之分。修道院学校因其 藏书丰富、管理严格等特点而成为最为重要的教会 学校。 • 大教堂学校又称主教学校,一般设在主教的所在地, 其性质和水平同修道院学校相近,学校设备和条件 比较好,学科内容也比较完备。 • 堂区学校一般设在牧师所在的村落,是对一般居民 子弟进行初步教育的一种形式。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