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文阅读理解检测卷

文言文阅读理解检测卷

文言文阅读理解检测卷高三2011-01-20 22:26文言文阅读理解检测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勉学 (北齐)颜之推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

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

及至冠婚,体性稍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

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

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

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

羞务工彼,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

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

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

有识旁观,代其入地。

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

至于谚云:“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

”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跟高齿屐,坐棋子方褥,凭斑丝隐囊,列器玩于左右,从容出入,望若神仙。

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三九公宴,则假手赋诗。

当尔之时,亦快士也。

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

求诸身而无所得,施之世而无所用。

被褐而丧珠,失皮而露质,兀若枯木,泊若穷流,鹿独戎马之间。

转死沟壑之际。

当尔之时,诚驽材也。

有学艺者,触地而安。

自荒乱已来,诸见俘虏。

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

以此观之,安可不自勉耶?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

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谚曰:“积财千万,不如簿伎在身。

”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

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

夫读书之人自羲农已来宇宙之下凡识几人凡见几事生民之成败好恶固不足论天地所不能藏鬼神所不能隐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第八》)[注]①郑重:这里是“频繁”的意思。

②冠:古代男人二十当行加冠之礼,称冠礼,表示已成年。

③素业:清素之业,即士族所从事的儒业。

④贵游子弟:无官职的王公贵族叫贵游。

他们的子弟就叫贵游子弟。

这里是泛称贵族子弟。

⑤著作:即著作郎,官名,掌编纂国史。

⑥长檐车:一种用车幔覆盖整个车身的车子。

⑦隐囊:靠枕。

⑧快士:优秀人物。

⑨鹿独:颠沛流离的样子。

⑩羲农:伏羲、神农,均为传说中的古代帝王,与女娲并称三皇。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启寤汝耳寤:同“悟”,使……觉悟B.自兹堕慢,便为凡人堕:堕落C.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傅:同“敷”,涂抹D.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铨:选拔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列器玩于左右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故木受绳则直C.失皮而露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D.犹为一艺。

得以自资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读书之人/自羲农已来/宇宙之下凡/识几人凡见几事/生民之成败/好恶固不足论/天地所不能藏鬼/神所不能隐也B.夫读书之人自羲农/已来宇宙之下/凡识几人/凡见几事/生民之成/败好恶固不足论/天地所不能藏/鬼神所不能隐也C.夫读书之人/自羲农已来/宇宙之下/凡识几人/凡见几事/生民之成败好恶/固不足论/天地所不能藏,鬼神所不能隐也D.夫读书之人/自羲农已来/宇宙之下凡/识几人凡见几事/生民之成败/好恶固不足/论天地所不能藏/鬼神所不能隐也4.下列各句中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开宗明义,指出要“勤学”的观点后,先后从正面和反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言辞恳切,语重心长。

B.作者认为,士大夫家庭的子弟,即使到了成人仍应该对他们进行教育和诱导,只有那些志气高尚、能经受磨炼的子弟,才能成就儒家事业。

C.作者列举南朝梁代全盛时期贵族子弟不学无术、靠祖上庇荫、养尊处优,而一旦离乱,便谋生乏术,只能耕田养马的事实,从反面说明,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有立身之本。

D.作者认为如果能够经常保有几百卷书籍,就是再过一千年也不会成为下等人,读的书多,对一般人的成败好恶看得很清楚,即使天地鬼神的事也不能在他们眼前隐藏。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2)求诸身而无所得,施之世而无所用。

(3)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

参考答案1.B(堕:同“惰”,“懒惰”的意思。

)2.B(A项都是介词,前者表示处所,译作“在”;后者表示比较,译作“比”。

B项都是连词,表示顺承关系,可译作“就”。

C项都是连词,前者表示并列关系,可不译;后者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作“地”或不译。

D项都是作介词,前者译作“凭借”;后者译作“用来”。

)3.C 4.D(应该是“经常保有几百卷书籍研读”才合乎事理。

)5.(1)(这些人)为什么舍不得勤学几年,而宁愿受一生的愧辱呢?(2)(这些贵族子弟)想靠自己去求得一官半职却无能为力。

想在社会上发挥作用,又身无长技。

(3)容易学习而又可贵的技艺,没有超过读书的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每小题3分,共15分。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

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

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

”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

老夫前言戏之耳。

”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

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

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

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

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

权贵有嫌其出位,怒。

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

”贬江州司马。

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

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

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

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

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

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

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

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

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

自号醉吟先生,作传。

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

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

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

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

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

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

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

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拨烟雾,冉冉生云。

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

今尚存。

(本文有删节)【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

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

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1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A.会昌初致仕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B.居易累以忠鲠遭摈累:屡次。

C.与胡杲……李文爽燕集燕:通“宴”,宴饮。

D.与元稹极善胶漆善:善于。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D项“善”的意思是“友善”。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D)A.权贵有嫌其出位 B.乃放纵诗酒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 D.与刘宾客齐名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不欲与廉颇争列【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的能力,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与:介词,跟,同。

A第三人称代词,他/指示代词,那个;B副词,于是就/副词,竟然,却;C介词,给/介词,与前面的“见”构成“见…于”格式,表被动。

D均为介词,和1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B)A.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

理解:(顾)况,是吴地人氏,自恃有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文(或诗人)。

B.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

理解:(白居易)被重新任用后,(由于)官员们又都是年轻人,大家的心情都消沉了。

C.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

理解:白居易的诗以风、雅、颂,赋、比、兴六义为主,不推崇艰涩难懂。

D.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

理解:每写成一篇,必定让他家里的老婆婆先读一读,询问老婆婆直到她理解了才抄录下来。

【解析】(白居易)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

14.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白居易“忠诚耿直”的一组是(D)①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②权贵有嫌其出位,怒③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④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⑤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⑥乞外,除为杭州刺史A.①⑤⑥B.②④⑥C.①④⑤D.①③⑤【解析】②间接④说其修养志趣⑥自请外放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

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

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选文细节处的理解。

“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一说有误,应是先“儒”后“释”。

三、文言文阅读(22分。

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孔子问子桑雽(音hù)曰:“吾再逐于鲁,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予商、周,围于陈、蔡之间。

吾犯此数患,亲交益疏,徒友益散,何与?”子桑雽曰:“子独不闻假人之亡与?林回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

或曰:‘为其布①与?赤子之布寡矣;为其累与?赤子之累多矣。

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何也?’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属也。

’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相收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