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矫形术后病人的护理
脊柱矫形手术是治疗脊柱侧弯的手术方法,脊柱侧弯(俗称“罗锅”)是指脊柱的一个或数个节段向侧方向弯曲伴有椎体旋转的三维脊柱畸形。
是青少年发育期比较常见的一种脊柱畸形,表现为:背部隆起、双肩不等高、骨盆倾斜等。
轻者影响美观,重者压迫内脏,影响心肺功能、消化功能;压迫神经,引起下肢感觉、运动障碍。
对于严重的脊柱侧弯就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病因:
先天性脊柱侧凸、非结构性脊柱侧凸和神经肌肉性脊柱侧凸等病因较明确。
特发性脊柱侧弯至今病因尚未明了,但根据临床病例其发病原因可能与以下几种因素相关。
1)遗传有脊柱畸形家族史的人有更大的可能发展为脊柱侧凸。
2)脊柱结构变化发现侧凸的大部分畸形是外力引起骨及软骨的适应性改变。
3)椎旁肌的作用椎旁肌肌力的不平衡是脊柱侧凸病理改变较为重要的因素。
4)神经系统的改变许多临床和基础研究均显示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与脊柱侧凸发病有关。
5)其他先天性肩胛症、营养及代谢因素、坐姿不良和不恰当运动等引起脊柱侧凸的重要因素。
术后护理
1、生命体征监测
脊柱矫形手术创伤大,出血多,容易发生血容量不足,而低血容量往往造成器官组织的低灌注状态,易造成器官功能不全,从而影响神经功能的恢复和影响脊髓功能的恢复。
因此,术后每小时要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做好记录,直至平稳。
如病人出现意识状态较差,表情淡漠、嗜睡,主诉口渴,皮肤黏膜干燥,弹性差,脉率>100次/分,尿色较深,出现少尿,应警惕低血容量休克的发生。
严密观察病情,每30分钟巡视一次,如血压趋于下降趋势,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同时做好抗休克的抢救准备。
2、脊髓神经功能观察
手术矫形后出现神经功能损伤包括:永久性和暂时性。
神经损伤主要原因与手术与手术中直接损伤、间接损伤、矫正过度脊脊髓被牵拉或缺血而受伤,硬膜外血肿直接压迫脊髓,均造成脊髓损伤。
严重者甚至瘫痪。
因此全麻清醒后,应立即观察下肢的活动,感觉是否同术前,如有严重活动障碍,下肢麻木,感觉减弱,疼痛难忍,甚至消失,应立即报告医生。
术后24小时,尤其在3小时内严密观察双下肢感觉运动,让病人自主活动脚趾。
3、切口引流的护理
术毕一般放置引流管1-2根,手术后第一天负压引流为300-400ml,颜色为暗红色,术后第二天引流液明显减少,一般为50-100ml。
引流期间注意观察引流是否通畅和引流量、色的变化,若出现引流量多且稀薄、色淡且病人主诉头痛头晕时,要考虑是否有硬膜破裂、脑积液漏的可能。
应及时停止负压吸引,嘱病人采取去枕平卧位。
给予夹毕引流管,定时开放引流,依靠组织压力平衡防止脑脊液进一步外漏。
为硬膜瘘口的闭合提供条件。
当引流液低于50ml,颜色呈淡血性时可拔除引流,一般在术后48小时拔除引流管。
4、体位的护理
一般术后病人去枕平卧6小时,头偏一侧。
以便于后路手术切口压迫止血和预防术后麻醉呕吐引起窒息。
6小时后协助病人轴线翻身,侧卧以45°的位置为宜,身下垫翻身枕,预防脊柱上下部分反向扭转造成脱钩、钢丝断裂,导致手术失败。
术后一周左右给予抬高床头30-45°,并通知厂家做外固定支架。
术后2周切口拆线与穿戴支具,逐步练习步行。
5、支具穿戴方法
外固定支具的应用可以提高植骨融合率并保证内固定的可能性,同时减少长期卧床的并发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深受病人的欢迎。
支具穿脱要注意贴身柔软合体内衣。
指导病人上下床:按照床上90°坐、床边站、病室内的顺序进行。
6、并发症的护理
(1)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为一种严重并发症。
原因为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直肠,发生梗阻,胃肠液反流。
临床上表现为恶心、腹胀、上腹部疼痛及间歇性呕吐等。
一般给予禁食、输液、胃肠减压,改变体位。
严重者进行手术探查。
(2)肺部并发症:矫形手术后常见的呼吸系统并发症有肺不张、肺炎、气胸、血胸和乳糜胸。
气胸是因为胸膜损伤引起,需要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血胸通常见于肋间或椎旁血管破裂,结扎线脱落,引起血压降低,引流量增多,呼吸困难,拍摄胸片可以作出诊断,需开胸探查进一步处理;乳糜胸是术中损伤淋巴管引起淋巴液渗漏,出现乳白色或引流液较淡,每日引流液>200ml,应视为乳糜漏。
术后24小时内密切观察呼吸情况,如有气短、胸痛、体温升高等症状,
及时报告医生。
术后护士应指导病人进行有效咳嗽,并给予拍背,必要时雾化吸入治疗,帮助病人排痰。
(3)胃肠道并发症;前路术后易引起腹胀。
术后应随时注意腹部情况,应指导病人自我腹部按摩:顺时针方向由右下腹部至右上腹,由左上腹至耻骨联合,每天两次,同时腹部热敷。
推迟进食时间到肠蠕动恢复,腹胀期间减少止痛药的应用,当病人无腹胀、无呕吐、肠鸣音恢复,可给予饮水,如无不良反应,可进食流质,24小时后进食普食。
健康教育
1、向病人及家属解释长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功能锻炼应先快后慢,
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可多做四肢活动,早期禁忌脊柱侧弯,扭转及
提取重物的活动和劳动。
以下每个每个项目交替进行,每次锻炼30
分钟,每天两次,以不感到疲劳、能耐受为原则。
2、呼吸训练病人穿戴支具后,采取座位或仰卧位,作深呼吸时有意
识地扩张凹侧的胸廓,吸气时有意识地将凸侧的胸廓躲避支具的压迫。
吸气时间为呼气时间的两倍。
3、腰背、腹部肌肉锻炼腰背肌的锻炼方法有五点式(即头、双肘、
双足支撑)和三点式(头、双足支撑)锻炼,背部离开床面抬起,维
持10-15秒后放松。
反复进行。
腹肌锻炼锻炼常采用腹部收缩运动:
缩减下腹部及臀部肌肉,抬高臀部肌肉,从一数到五,然后放松恢复
原来姿势。
平躺运动时,缩紧下腹部肌肉,抬高臀部,数一到五,然
后放松恢复到原来姿势。
单侧抱膝运动时,平躺屈膝缩紧下腹部及臀
部肌肉,双手合抱膝部,从1数到5,然后恢复原来姿势。
4、保持正确姿势翻身时应轴线翻身,不要扭肩防止内植物脱落,让
植块尽早愈合增加稳定性,避免神经脊髓的损伤站立时抬头挺胸。
座位时:两脚平踏地面,背部平靠椅背,臀部坐满整个椅面,躺时睡硬板床。
站立时:抬头挺胸,背部平直,收缩小腹保持双肩等高水平,避免剧烈体育运动,不做上身前屈动作,减少脊柱活动,尤其是脊柱扭转的动作。
卧位时:睡硬板床,侧卧时双膝弯曲,两腿之间夹枕。
仰卧时膝下垫个枕头,勿俯卧。
5、日常生活指导保持腰背部平直,渐进式增加活动量,避免剧烈运
动。
6个月内减轻身体负重。
早期禁止脊柱弯曲、扭转及提取重物等活动或劳动。
拾物品、捡东西时尽量保持背部平直,以蹲下弯曲膝部代替弯腰,物品尽量靠近身体。
刷牙洗脸时应双膝稍弯曲,勿弯腰。
沐浴时最好淋雨。
穿鞋时坐着或翘脚穿,或请别人帮忙穿。
手术后4-6周可作办公室工作,3-4个月后才可做出力的工作
6、出院指导:告知病人出院后3个月内在日常活动及睡眠时均应佩戴支具,3-6个月时可在睡觉时摘除,但在日常生活时还是需佩戴支具。
6个月后可摘除支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