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华经典古诗词诵读三年级上册答案
中华经典古诗词诵读三年级上册答案
(可能会想:严武走了,他以后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照顾自己了;今日一别,不知今后是否还能遇上像严武这样对自己知遇至深的官员,等等。)
我是小诗人
原来律诗的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都有它们固定的位置。我能把《饯别王十一南游》的颈联“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颔联“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送回它自己的家。
问题导学:
1、“相留畏晓钟”说诗人与朋友在相互挽留,害怕听见敲响天亮的钟声。诗人在害怕什么呢?同时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诗人害怕与久别重逢的朋友又要再次的分离。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不舍与深情厚谊,也加深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终南山》
发现大观园:
1、我发现诗人用“近天都”、“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写出了终南山的特点。(高大、壮观、雄伟的特点)
(它使为雨所苦的万物得以滋荣繁茂,获得温暖与阳光.)
2、读完这首诗后,你认为诗人李商隐有着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呢?(积极乐观)
《蝉》
发现大观园:
1、我发现从描写蝉的“高难饱”,鸣“徒劳”,声“欲断”,树“无情”这几个词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感。
怨之深,恨之重
2、同学们,诗人由蝉因此联想到了自己,他想借助于蝉表达什么呢?请你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吧。(借其表达自己艰难的身世和处境)
练一练:《春宿左省》
发现大观园:
2、我发现原来诗人“不寝”是有原因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如果你是诗人,你会这样吗?
(不寝的原因是:因为明晨上朝有重要的事情上奏)
我是小诗人:忽逢使,邀入赤松家。
金灶初开火,正发花。
“青鸟仙桃”
第四课
《晚晴》
问题导学:
1、同学们,你们知道“人间重晚晴”这一句中,“晚晴”为什么值得珍重吗?
我是小诗人
下面这首送别诗有一个字看不清楚,请你先读读诗,再看看它压的是什么韵,想一想,选哪个字才是最合适的呢?
送人东游
【唐】温庭筠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回、还、归)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第十二课参考答案
学一学
1、下面对诗句“上马带吴钩,翩翩度陇头。”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B)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第十三课
学一学
当诗人看到春天伴着新年的太阳来到的时候,不禁感叹时光似水。此时,作者虽然身在北固山,可是心却飞回到了家乡。你从哪两句诗中能体会到作者此时的心情呢?
乡 书 何 处 达,归 雁 洛 阳 边。
试一试
3、小朋友们,你能根据诗文,将诗句的平仄符号补充完整吗?仔细观察自己画的平仄,在诗的上下两联里,作者遵守了律诗的“对”的规则吗?
《早秋》
发现大观园:
2、“淮南一叶下”有“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的意思,诗人在此是想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尾联引用典故并加以想象,一片树叶,被荡人心扉的秋。藏有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我是小诗人:
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红叶、落叶、花开)
第二课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发现大观园
1、读完本首诗,我仿佛看见了车马徐徐前行,暮鸟飞回巢中,听到了溪水潺潺流向前方。
2、作者托物寄情,写自己归山悠然自得之情,如流水归隐之心不改。
第九课参考答案
学一学
1、诗中的“衰草”、“寒云”让我们感受到了离别时的那种悲凉心情,还有哪些描写让你有这种感受呢?赶快到诗中去找一找,并把它们圈出来吧。(暮雪)
2、“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你觉得此时此刻,诗人会有哪些“心事”呢?(略)
我是小诗人
我能根据根据律诗“起”与“合”的作用,正确分辨起联与合联,并把它送回相应的位置。
①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②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荆门送别
唐李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2、眼前壮阔的景象不禁让诗人想起了自己命运坎坷报国无门,国家前途令人堪忧。
我是小诗人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第七课
问题导学
1、略
2、如果你是王维,看着积香寺的景色,心中感觉山中如此清幽,那回荡的钟声衬出古寺的遥远,心灵是如此平静。
发现大观园
1、作者登上吴公台是在秋天。世事变化,可吴公台给诗人留下的印象是: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我是小诗人:A、冬自夜结束,年后白又长。B、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选择:B
第三课
《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
问题导学:
1、同学们,“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这两句写出了春天的美景,诗人有没有心情去欣赏这些呢?在“新岁独思家”这句里,你能体会到诗人在向我们诉说自己内心的什么感受吗?(没有,诉说自己在途中孤寂思家的感受)
发现大观园
1、诗中的景物:草径荒园鸟池树月门桥石云
2、读完了诗,我知道了诗人还来此处的原因: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第六课
问题导学
作者觉得此处“自可留”原因是: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
诗中寄托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发现大观园
1、读完本首诗,我知道了诗中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出了洞庭湖波澜壮阔的景象。
2、读完此诗,我感受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气韵的诗句:惆怅南朝事,长江独古今。
我是小诗人
青山郭外斜。还来就菊花。
第八课
问题导学
1、万象更新,他乡的美景给作者留下了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水乡美景的独特印象。
2、但作者在春光满地是不能归乡,心情无限惆怅,更添伤感。
诵读小擂台
本首诗韵脚字:闲、还、山、关
发现大观园
1、诗人用“离离、枯荣、烧不尽、吹又生、远芳、晴翠”,写出了古原草生机勃勃的特点。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诗人把萋萋芳草写得饱含惜别深情,是想表达什么呢?
(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我是小诗人
我能根据所给出的对子,把诗句补充完整。
“青”对“碧”;“户”对“家”。
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唐】韩愈
A、潇湘见来雁,应念独边游。(雁)
B、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
C、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落叶、雁、北风)
我是小诗人: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第十六课
学一学
作者对故乡恋恋不舍,觉得水都是那么多情,不远万里漂送着行舟。其实,在作者眼中心中,故乡的一切都充满了情感,你能试一试吗?
仍怜故乡 ,万里送行舟。(学生能够填上的表示事物的词,还要注意填上的字是仄声字)
A、诗句写的是友人装备精良,英姿飒爽的形象。
B、诗句写的是诗人自己装备精良,英姿飒爽的形象。
C、诗句写的是诗人年轻时所向往的形象。
2、“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是诗人设想友人长年驻守边疆,必然会产生无穷的思乡愁绪。从这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友人的关怀和爱护。
发现大观园
1、在这首送别诗中,朋友将去之地是安西。从诗句“心事一杯中”中,我发现送别时,诗人与朋友正在饮酒,从心事、离魂、惆怅等词中,我感受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而诗句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则让我体会到诗人在鼓励朋友放下个人惆怅之情,振作为国立功。
中华经典古诗词三年级词卷上册参考答案
第一课:
《野望》
问题导学:
1、同学们,诗人与这些过往的人群“相顾无相识”,你能体会到他当时的内心感受吗?
(体会到诗人当时的孤独无依寂寞。)
2、当诗人看到这层林浸染秋色,人们牧马放羊,如此悠然自得。你猜一猜诗人他在向往着一种怎样的生活呢?
(向往那种恬静、舒适、安逸的田园生活。)
B、“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独”让我感觉到严武离去后,诗人突然觉得很孤单,没有了依靠;“寂寞”和“残”又让我觉得,诗人心里很惆怅、很凄凉。(√)
2、如果你是杜甫,当你送走了多年来一直帮助你,并让你过上安定日子的好朋友时,你此时会是什么心情?(不舍、凄楚、惆怅之类。)当你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时,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饯别王十一南游【唐】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州上,相思愁白苹。
第十课参考答案
学一学
1、“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重”和“迟”写出了船帆和鸟的羽毛被雨沾湿显得重而行动迟缓的特点,从这一描写中,我感受到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时惆怅迷茫的心情。
2、同学们,现在你就是诗人韦应物,老师就是那个要在暮雨中离去的李胄,你心里藏着什么话要对老师说呢?(依依不舍之类的话都可以。)
2、小朋友们,通过一单元的学习,你们不但认识了“我”——律诗的“对”,而且我们还成为了好朋友。试一试,你能写出“我”的下联吗?加油!(注:平起首句入韵)
○○●●△,
●●○○△。
●●○○●,
○○●●△。
○○○●●,
●●●○△。
●○○●,
○○●●△。
第十七课参考答案
学一学:
塞下曲六首(选一)
1、同学们,边塞生活条件如此艰苦、恶劣,但将士们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从中感受到他们都具有怎样的情感?(表达了诗人甘愿赴身疆场,保卫国家,奋勇杀敌的雄心壮志)
试一试
诵读小擂台
3、填一填。你能将下面的平仄填写完整吗?你是最棒的!
对
○
○
○
●
●
●
●
●
○
○
五言律诗中“对”的形式还有我哦,咱们到其它单元的古诗中找找吧!
对
○
○
●
●
○
●
●
○
○
●
发现大观园:
1、诗人站在山岭上,看到了哪些景物使他心生愁苦呢?你能在诗中圈出来吗?(略)
2、“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诗句中诗人用“陇头梅”来寄托对故乡的思念。那么下面的这几句诗中,诗人又是借什么来表达思乡之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