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浅探
在学校里,孩子聚集成群。
他们在活动中,相互交往之间自
然会经常产生一些矛盾。
由于孩子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还没
有形成独立的道德判断能力,且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差,因此一旦出现矛盾,他们往往会到成人那里去诉说,寻求成
人的解决。
作为教师,如果对孩子所陈述的问题一一加以了解、
劝导,难免有些力不从心,而且也不利于孩子独立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那么,能不能通过提高孩子们的道德判
断力,教给他们一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解决纠纷的方法等手段,当同伴间或自己与同伴产生矛盾时,自己学着去解决,从而促进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萌芽呢?在对孩子的教育过
程中,我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实现这一设想的。
一、要鼓励学生学会勇敢面对问题
常发现很多学生遇到事情就会哭,不能勇敢面对。
而教师为了安全很多时候对学生管束也较严,这不准那不准的,这也会扼杀学生的冒险精神。
比如看到学生摔倒了,老师就赶紧跑过去抱(或扶)起学生问这问那“摔哪了?疼吗?”学生本来没哭的,
一听反而“哇-”的大哭起来……过度的关心成了培养学生勇敢
品质的一大障碍。
可以多鼓励学生接触他们害怕的或某些新鲜的事物。
如:前段时间,班级后园常出现小蚯蚓。
学生看了都围在一边起哄,谁
都不敢碰。
我就用手指轻轻地碰了一下它,学生看到老师碰,也
想试试,我就拉着其中一个的手一起去碰,其他学生看了胆子也就大了,你碰一下我碰一下,渐渐地不怕了。
后来他们还捉蜘蛛玩。
另外,我觉得在老师的看护和确保的安全情况下,可让学生
玩一些“冒险”游戏,如:从桌子上跳下来、滑梯上的吊圈、荡
秋千等。
教师要从容对待,不失时机地给予肯定和赞赏。
学生有
了勇敢的精神,在面对问题时才不会退缩、胆小,这对学生独立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二、教师要把握好目标、时机,给予适当适时的帮助,引导
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学校里,争吵、闹纠纷,是学生交往中常见的一种现象。
教师面对这种现象,往往采取简单的阻止方法,立刻把孩子拉开,帮其解决矛盾。
其实争吵、闹纠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教师毫无
根据的强行阻止和不问青红皂白的指责、批语。
教师不应当简单地充当宣判是非的法官。
当学生跑来告状时,教师先要认真观察,了解孩子的想法。
观察时,教师要明确:适度地延迟孩子需要的
满足,给孩子面对问题的时间,以赢得自己的主动观察。
不急于表态,有时不要直接把自己的想法、体验告诉给孩子,让孩子
轻松得到答案,就会终止对问题的思考,套用成人的思维。
然后
认真倾听孩子们的陈述之后,判断学生是不是真正需要帮助,是不是真的遇到了难题。
必要的时候采取适当的方法,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尽可能地让孩子面对问题,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空间。
要通过孩子们的争吵和纠纷,去了解孩子心中的世界,了解他们对于事物的看法,从而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是太严重的事,老师都不要插手,让学生自己解决。
无论
解决后是怎样,事后教师都要给予孩子教育和指导。
如:学生游
戏时有人争抢玩具,有人告状。
这时如果老师马上帮助解决,会
让学生产生依赖。
可以这么说:“试一下自己解决!”“你们
商量一下该怎样玩这个玩具。
”把问题交给学生。
如果还解决不了,让学生停下来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
游戏结束再把他们叫到跟前了解经过再教育一下。
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来解决。
提示策略指导可以多一些,问题还是应当留给学生。
通过鼓励和教育,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都会进步,告状减少,还可以从中学会包容。
我们要以“局外人”的身份观察学生的活动,学着用学生的语言与学生说话,从学生的想法出发,尊重他们,营造自主的空
间。
提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提高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要的是让孩子多实践和体验。
要有意识地为孩子创设自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
和条件,给孩子足够的机会和信心,让孩子大胆去尝试,多锻炼、多经历。
1、比如让学生当小老师,请他整理书本、玩具橱等,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