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资本主义
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
世界金融危机的本质
看
■龙在天/编写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动荡不安。
各个领域的学者纷纷发表评论,阐述自己对世界金融危机的看法。
希腊学者萨瓦斯・迈克尔-马特萨斯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撰文认为,全球化只是资本主义世界性的新名词,这次金融危机是近20年来新自由主义的惨败,换句话说,是新一轮的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从而表明了价值规律和市场的历史性衰落。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全球化、俄罗斯和〈共产党宣言〉》,作者在1998年6月向莫斯科大学经济系组织的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国际研讨会提交了这篇文章。
文章主要观点如下。
一、金融危机和资本主义发展规律
在这次亚洲危机中,所谓的“虎”们的经济“奇迹”破灭了,随后日本经济急剧恶化,一个即将到来的经济灾难的幽灵正在世界徘徊。
英国首相布莱尔承认,世界经济正面临自80年代拉丁美洲债务危机以来最严重的困境。
欧盟和美国都对金融危机忧心忡忡。
美国担心的不仅仅是直接的经济利益,而且还有他们的“战略利益”,换句话说,他们担心危机的革命性后续效应。
在经济灾难的幽灵背后,另一个举世闻名的老幽灵———共产主义和革命的幽灵卷土重来了。
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推翻资本主义的共产主义革命之间的联系,是《共产党宣言》的中心议题。
但是,在纪念《宣言》发表150周年的活动中,出现了一个悖论:一方面,所谓的“左派”、尤其是丧失斗志的后1991年左派赞扬《宣言》中有关资本主义“革命化”、“全球化”趋势的描述,而将其革命结论轻视为乌托邦和“有害的”
或“非所期望的”;而另一方面,有阶级意识的右派却发现这个所谓的“乌托邦”式革命的部分才是最令人害怕的!
但事实是,对资本主义全球化的预言和对革命的展望是不可分割的,前者导致后者,后者以前者为基础。
当《宣言》指出资产阶级的进步性或指出资本主义的全球化趋势时,并没有为资本主义辩护的意思。
这里的要旨是要从“世界历史观点”出
发,把握资本主义的运动和暂时性特征。
资本主义是以交换价值为取向的生产方式,因此它必须不断地对生产技术进行革命化,并使经济生活国际化,建立劳动的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
与此同时,社会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到达一定程度的历史成熟性之后,便与私人占有财产和利润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局限发生激烈冲突。
资本主义带来的世界性趋势发现资本本身是自己的巨大障碍,于是要克服它,超越它。
马克思的预言可以概括如下:和资本与生俱来的世界性———或用流行的术语,作为一种过程的全球化———在一种资产阶级社会愈来愈不能控制或不能解决的螺旋式危机中与资本发生冲突,当所有的矛盾积聚到最高峰时,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发动作为世界性阶级的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解放被压迫的全人类,赢得一个新世界。
二、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本质
及在本世纪的四个阶段
《共产党宣言》发表之后的150年里,这一预言毫无疑问得到了证实。
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当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时候,现代生产力的世界性特征已经形成。
作为真实的历史过程而不是作为过去20年里帝国主义的新自由主义卫道士所使用的神话的资本全球化,在我们所处的帝国主义腐朽的时代螺旋式地发展着。
这一螺旋发展的每一次抑制都以资本的矛盾的总爆发、以世界经济危机而告终。
然后,这个螺旋扩大了范围,寻求危机的出路。
但是,每一次寻求危机出路的办法,“不过是资产阶级准备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机的办法,不过是使防止危机的手段越来越少的办法。
”
本世纪初开始的全球化的第一阶段以世界大战和俄国1917年革命而告终。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1929年大危机之后,世界帝国主义如果不转向野蛮的法西斯主义和新的更具毁灭性的世界战争就控制不了危机。
但它还是失败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国际化凯恩斯主义框架、美元对黄金的固定兑换率、美国的资源和霸权为基础,全球化的第二阶段开始了。
持久的扩展和冷战是避免新危机、主要是“遏制共产主义”的手段。
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战后繁荣以空前的资本生产过剩危机而结束。
社会主义革命的幽灵不仅回到第三世界国家,而且在宗主国本身出现。
从80年代初开始,金融市场的“自由化”或“解除控制”、资本在国际间的自由流动、货币主义、私有化,等等,换句话说,与金融资本全球化相联系的向新自由主义的转变,是企图祓除徘徊在资本主义头顶上的革命幽灵的尝试。
这一周期从撒切尔主义和里根主义开始,然后以新自由主义的攻势扩展到每个国家,而以1991年苏联的悲剧和新自由主义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休克疗法”作为复辟资本主义的最佳策略肆意强加于人的狂欢为其高潮。
但是,目前波及全球化金融市场的危机表明,过去15—20年资本通过金融全球化寻求出路的企图最终悲惨地失败了,与此同时它对整个世界造成巨大的社会破坏,而为少数寄生虫带来丰厚的利润。
现在,这一周期结束了———新的周期开始了。
它的第一个标志是印度尼西亚30年的苏哈托的反共血腥专制统治被革命地推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其他金融机构为控制危机所采取的一切努力,不仅没有起作用,而且使危机恶化。
正如《宣言》150
当代资本主义
当代资本主义
年前所预言的,魔法师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
三、俄罗斯问题和价值规律、
市场的历史性衰落
1998年5月末发生在莫斯科股市的金融混乱,是亚洲危机的新阶段。
众多的有关俄罗斯经济和卢布“金融稳定”的论述,只不过是编造出来的谎言。
在俄罗斯,地方官僚权贵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世界金融家之间建立起买办关系,以这一关系为基础,一个巨大的投机大厦建立起来了,但它不是以制约生产的价值关系为实在的基础,因而是没有前途的。
尽管对俄罗斯的资本主义私有化方案的“成功”吹嘘颇多,但资本运动的中心法则,即价值和剩余价值的规律,在前苏联还没有作为经济生活的制约原则建立起来。
资本主义的本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但今日的俄罗斯还没有以剩余价值的社会形式对剩余额所作的榨取。
有些人说什么一切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都存在“强盗大王资本主义”和犯罪手段。
但是,俄罗斯现在发生的不是资本积累而是资本散失。
正如一个苦涩的俄罗斯笑话所说的,俄罗斯人所进行的唯一的资本积累发生在瑞士的银行。
甚至乔治・索罗斯也不得不承认,“国家财产被盗窃,而当国家本身作为合法性的来源而变得有价值时,国家也被窃取了”。
在俄罗斯的金融危机和亚洲或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危机之间有着重要的相似性,也有根本的区别。
无论是俄罗斯还是资本主义世界,在金融领域和它的真实价值基础———或者说缺乏这一基础———之间,都存在激烈的矛盾。
但两者之间质的不同是,资本主义世界按(正在衰落的价值规律运作,而俄罗斯不是。
将价值规律引入俄罗斯经济的障碍具有两种性质:有1917年革命之后引入的社会变革和社会力量所产生的障碍,它们尽管遭受打击,但仍然在进行抵抗;也有国际障碍,即世界资本主义本身的危机和历史性衰落。
本世纪每一次世界性危机都是价值形式本身的危机。
目前的危机也是如此。
价值规律不再能像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那样制约经济进程了。
它同这一制度一起衰落了。
价值形式的衰落和危机意味着市场本身也处于历史性的危机和衰落中———这正与官方的有关“强有力的市场”的思想意识相反。
它已从作为“看不见的手”的制约
规则转化为导致对国际经济生活解除控制的源泉。
这就是在俄罗斯建立这样的市场经济迄今遭到失败的最深层的原因。
四、工人阶级当前的使命
我们已经说过,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同社会革命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将目前的危机概括为价值形式的危机就不能与正在展开的斗争和工人阶级的作用相分离。
尽管出现了“后工业社会”这样障人耳目的奇异词汇,但资本主义同以往一样,仍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正是这一中心剥削关系赋予工人阶级作为世界性阶级的革命潜力和历史特征。
工人阶级只有作为世界阶级时,即当它不仅为了自己的局部利益而且是为了人类的全部解放而斗争的时候,才能担当革命的主体的角色。
为此,工人阶级必须以自己的全球政治力量、历史经验和组织,去对抗全球化的资本。
这样,共产主义的幽灵就会变成物质力量,打碎锁链,赢得整个新世界!
(责任编辑殷叙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