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作总结市环境监测站2014市环境监测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市环境监测站2014市环境监测工作总结

市环境监测站2014年度环境监测工作总结2014年,监测站在环保局的正确领导,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改善环境质量和保护生态环境为主线,大力推进环境监测现代化建设,强化能力建设、内部管理和人员素质的培养,加强“三个文明”建设,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监测数据量较去年上升9.5%,达到7.09万个,为环境管理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先后荣获了2013年度江苏省自动监测工作先进单位,2013年度苏州市环境监测工作先进单位、农村地表水监测工作先进、政务信息工作先进、“三同时”验收监测工作先进、监测现代化建设工作先进和2014年苏州市环境监测系统微生物监测技术竞赛团体和个人第一名等荣誉,监测工作继续在苏州市和全省环保系统保持领先。

现将一年来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以小康社会环保指标考核和生态补偿为重点,全面监测水、气、声、土壤环境质量,说清全市环境质量现状和趋势。

一是全面完成水、气、声环境质量例行监测任务。

完成了1个国控断面、9个省控断面、13个小康考核断面、6个城考断面、3个重点流域水质断面及十多条市域主要河流共计45个监测断面的例行监测,码头大桥水质子站正常运行,不间断向省环境监测中心上报水质日报和周报,全年报出水质例行监测数据21568个。

完成了市区两个环境空气子站和降尘、降水监测工作,每天向社会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日报和预报,全年共报出环境空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日均值数据2124个,报出降尘和酸雨监测数据162个;环境空气质量日报和预报365份。

完成了7个点位的功能区环境噪声、205个点位的区域环境噪声和38个点位的道路交通噪声监测工作,全年报出声环境例行监测数据3782个。

二是围绕“说得清”工程,开展各项监测工作。

配合苏州市站完成2014年全省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结合水环境质量例行监测,完成了全市2个市界目标考核断面、2个入江河流断面、10个污染物入江总量断面、17个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断面、2个农村地表水功能区断面、9个乡镇以上河流断面和187个行政村水环境断面监测工作,并对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完成了入江污染物总量监测、农村地表水环境质量等监测报告。

三是根据上级要求,开展专项监测工作。

配合省中心、苏州市站完成8次2014年度小康社会地表水水域功能区断面监督监测工作,积极参与流域生态补偿监测断面的论证和两个断面的补偿监测,先后开展雨雪冰冻灾害后期应急监测、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和85项有机指标的采样分析、市域交界断面水质和引江济太断面水质加密监测,为领导决策和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二、以污染物减排、污染源普查等专项工作为中心,全面履行环境监测技术监督职能。

加强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全面履行技术监督职能,全年共完成污染源监督监测数据13946个,为环境管理、执法、评价和考核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一是完成了18家国控、省控重点污染企业的季度废水总量监测、废气总量监测和数据上报工作,并对20多套水、气在线监控设施进行了比对监测,确保在线数据的准确性。

二是配合监察大队做好对全市污染源的执法检查、排污收费等监测分析工作,全年共分析监测约二千多厂次,为排污收费和执法提供了依据。

三是为贯彻实施《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和《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多次对全市重点水污染企业特别是氮、磷浓度进行了摸底监测,为全市100多家限期治理、中水回用提供依据,并专题进行了验收监测。

四是配合局完成了挂牌督办企业、张家港河沿河企业、电镀行业、医疗卫生废水及全省建设项目执法检查等专项检查及污染事故纠纷处理、信访等专项监测30多起,完成了40多家建设项目的“三同时”验收监测。

五是在污染物减排资料准备中,专门抽调多名业务水平较高,责任心强的技术人员参加,加班加点,高质量做好技术资料的整理、编制。

六是围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任务,抽调技术骨干对近年来各企业的监督监测、验收监测和委托监测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同时调配两名专业工作人员至普查办对企业进行入户普查指导工作,面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技术要求高的现实情况,他们放弃休息时间,跑现场、填报表,保证了全市污染源普查工作高质量的完成。

七是积极组织人员参加了市人防办、环保局和站组织的6次应急演练,大大提高了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能力。

在多次突发性污染事故中,监测人员随叫随到,常常加班到深夜,第一时间内提供数据。

在9月份发生的长江江阴段磷酸泄漏事件中,我站应急监测人员放弃休息日,迅速赶赴现场,并对流经我市区域10个断面的长江水质进行连续昼夜48小时的加密监测,以最快的速度分析、上报监测数据,为领导的现场指挥工作提供了数据参考,保障全市人民的饮用水安全,受到了局党组的通报表扬。

三、以环境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加强综合分析能力,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不断加强内部信息化建设,新增电脑4台,基本做到人手一台。

站内主要业务流程均实行了电子化,环境监测综合数据平台已正常运行4年。

及时向上级上报各类例行监测数据、水质周报、酸雨普查、总量监测数据等,同时加强综合分析能力,全年共编写季报4份、环境质量月报12份、简报8份和快报55份。

完成了2013年张家港市环境质量年报、声像报告,撰写了《关于我市大气环境质量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解决方法的建议》、《乐余地区七干河、五干河等河道近期水质情况简报》等综合分析报告8篇,对二十年来全市水、气、声环境质量变化趋势进行了综合分析,修编了《张家港市志》(1996~2005年)环境监测部分,为领导决策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四、以国家生态市、模范城市复查为龙头,为各类创建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在搞好日常监测的同时,积极参与全局性工作,加班加点参加国家生态市复查、模范城市复查、文明城市创建、协调张家港创建、城考、政府环保目标责任状等各类创建和考核工作,高质量做好技术资料的整理、编制,为顺利通过考核验收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五、以解决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为已任,优质服务社会。

在日常工作中主动服务社会,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

一是深化政务信息公开,每天向社会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日报和预报”,每月发布饮用水源和主要河流水质状况。

二是对列入局长挂牌督办、群众信访的项目,特事特办,优先按排,第一时间内进行监测和报出数据,为信访处理提供依据,同时做好后续监测和评估工作。

三是编印环境监测收费标准小册子,及时向社会公开,并明确有关事项的办结时间,方便基层群众。

四是义务对暨阳湖、梁丰生态园和香山风景区进行空气、水质、噪声监测,同时对政府投资建设的十多套地埋式污水设施进行免费监测,将监测结果及时提供给管理部门。

五是免费为塘市污水处理厂、亚细亚化工等19家企业培训24名分析化验员,并多次派出技术人员指导企业实验室分析工作。

同时为全市学校、机关及部分家庭免费进行十多次室内环境监测,为十多位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

六是完成了新建项目环评现状监测40多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监测近300家,全年非税收入达300多万元。

六、以现代化建设为抓手,环境监测综合能力又有新进展。

全年共投入资金约500万元,添置各类仪器设备,继续推进环境监测现代化能力建设。

一是自动监控方面,在原有10个水质子站和8个大气子站的基础上,新建了一干河饮用水备用水源地、张家港河袁家桥、十一圩港栏杆桥(省托建站)3个水质子站,老干部局环境空气自动监测子站按技术规范进行了搬迁,增设了一氧化碳和臭氧两项指标。

二是常规监测仪器方面,购置了AutoAnaoyzer3-AA3型连续流动化学分析仪一台,配置了总磷、总氮、氨氮、挥发酚、氰化物五个模块,预计明年投入使用。

12月份完成采购土壤样品球磨机、冷冻真空干燥机、微电脑烟尘平行采样仪、大气采样器、噪声统计分析仪(新标准实施)、生化培养箱、电热恒温培养箱、数字滴定器等一批常规仪器设备,预计投资65万元,年底前到位,进一步提升常规监测能力。

三是新增业务用车二辆,目前所有手续已办好,进入公开招标阶段,预计明年1月份到位。

四是应急监测方面,投资410万元的“水气合一”应急监测车项目已完成了验收并投入正常使用。

五是项目开设方面,完成了原子吸收仪石墨炉和火焰法镉、铅、铜、钙、镁新方法的确认,新开了环境振动监测项目。

在更新、完善仪器装备的基础上,针对站年轻同志占2/3以上,业务技术骨干较少的现状,我站不断加强业务技术培训。

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举办和参加各种类型的业务技术讲座,不断提高全站人员业务技术素质。

一是新进大学生5名,增添了新鲜力量。

二是按照2014年业务技术学习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学习。

全年共组织了环境监测安全知识培训、站各种计划和新标准规范的宣贯培训、不符合整改宣贯、观看实验操作技能录像带等业务学习14次,共有233人次参加。

4月份组织全站二十位技术人员参加省上岗证考试,合格率达89.7%,做到每个技术人员有6个以上项目通过上岗证考核。

三是狠抓新进人员的业务培养,采用“一带一”、“一帮一”,老同志和技术骨干讲课等形式,使其能早日独立工作。

采用现场操作演示、提问、样品试验和有证标准物质等方式对新进人员和换岗人员进行操作技能和项目分析能力等考核,确保人员业务能力的提升。

四是在经费较为紧张的情况下,优先安排技术人员外出培训,先后共有11期23人次参加了机动车排气污染物检测培训、污染源在线监控对比监测培训、饮用水源地水质特定项目监测技术培训班、挥发性有机物的分析方法、仪器与质量控制培训班、藻类评价与预警监测技术研讨会、苏州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培训班、城考培训班、环境自动监测技术培训班等各类培训,确保了监测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五是创造条件鼓励技术人员开展科研工作,撰写环境监测科技论文9篇,参加省环科学会环保科技计划项目1项,既活跃了学术气氛,又提高了监测水平。

在2006年~2013年张家港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中共有3篇学术论文获奖,其中二等奖1篇、三等奖2篇。

在苏州市第五届学术年会环境科学分会论文评比中共有11篇学术论文获奖,其中二等奖1篇,三等奖5篇,优秀论文奖5篇。

在《江苏省环境监测通讯》投稿50余篇,录用10余篇。

积极参加各类技能竞赛,获得了较好成绩。

在9月份举行的“苏州市环境监测系统监测技能竞赛”中,施建兵同志荣获了理论竞赛单项第五名、综合奖第七名,被授予“苏州市环境监测技术能手”。

在10月份举行的“2014年苏州市环境监测系统微生物监测技术竞赛”中,获得了团体第一名,同时王芳、陈华两位同志分别获得个人第一名、第二名。

七、以计量认证、实验室认可为手段,加强全过程质量管理。

质量是立站之本。

在高质量完成上级布置的实验室比对、能力验证、仪器计量年检和认可评审等活动外,十分注重站内部的质量管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