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计40分)1.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温故而知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主要记载于()A.《学记》B.《论语》C.《孟子》D.《大学》2.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被称为()A.正迁移B.负迁移C.顺向迁移D.逆向迁移3.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家是()A.杜威B.凯洛夫C.陈鹤琴D.陶行知4.个体运用已有的认知经验,使用新输入的信息与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联系,理解新知识所描绘的事物或现象的意义,使之与已有知识建立各种联系指的是()A.新知识的获得B.知识的转化C.知识的呈现D.知识的新发现5.英国教育学家洛克提出“白板说”认为外部力量决定人的发展,这是一种()A.多因素的观点B.综合论的观点C.外铄论的观点D.内发论的观点6.教师通过记录课外活动中学生的攻击行为来研究攻击和性别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是()A.个案法B.实验法C.调查法D.观察法7.我国近代第一个以法令形式公布并在全国推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是()A.癸卯学制B.壬寅学制C.壬戌学制D.壬子-癸丑学制8.学生阅读时常使用划重点线的策略,这是利用的知觉的哪一种特性()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9.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是()A.面向全体学生B.促进学生全面发展C.培养学生创新能力D.促进学生个性发展10.学生王林因为守纪律又一次被带进办公室,当即受到班主任的训斥:“你又违反纪律了?我对你说过多少次?你的脸皮实在太厚,你把家长请来,当面说清楚。
你到底准备怎么办?不然从明天起,你就为要来读书了”学生低着头离开了办公室。
从上面的例子分析,你认为要是使王林同学遵守纪律应采取的方法是()A.说服教育B.情感陶冶C.榜样示范D.实际锻炼1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句话表明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A.爱岗敬业B.严谨治学C.团结协作D.为人师表12.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是()A.开发潜能B.寻求发展C.个案辅导D.学会调适13.“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这充分说明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A.知识的传授B.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C.发展学生的能力D.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14.一个较长的学习内容,首尾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受到下列哪种因素的干扰()A.消退抑制和干扰抑制B.倒摄抑制和干扰抑制C.前摄抑制和消退抑制D.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1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年限为()A.6年B.9年C.12年D.15年16.学生学完英语单词后,教师要求他们立即背诵,第二天进行检查。
这里所应用的复习规律是()A.多感观参与B.合理分配复习时间C.复习方式的多样化D.及时复习()44、心智技能的获得,只要通过反复练习到达“熟能生巧”即可。
()45、教师教学设计的过程可以看做是对教材二次开发的过程()46、“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道德认知。
()47、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
()48、将学习失败的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不足,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49、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它的特征是以学生的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独立完成作业。
()50、定势对迁移的影响有两种:促进和阻碍。
()2精品文档。
3欢迎下载四、辨析题(先判断正误,在运用相关理论说明理由,每题5分,共10分) 1 有人活泼好动,反应灵活;有人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有人遇事急躁;有人细腻深刻……这些描述都说明人与人的性格不同。
2 动机的强度越强,活动效率越高。
五、案例分析(每题10分,共20分)3 有人认为:看看教材,翻翻教参(教学参考书),写份教案就是备课,你对这种观点持何看法?请谈谈你怎样备课。
4、 俄国作家契诃夫讲过一个他叔叔养猫的故事,契诃夫的叔叔希望他的猫成为一名训练有素的捕鼠高手,所以在它很小的时候就在猫笼里放了一只老鼠,小猫的捕鼠本能还没有发育完全,所以它只是好奇地观察那只老鼠,不带任何敌意。
叔叔想教育小猫认敌为友是不对的,所以他对小猫一顿鞭打责备,还羞辱它,甚至把它赶出去。
第二天,那只老鼠又被带到小猫面前,这次,小猫心生恐惧,更没有任何攻击的意向了。
于是叔叔又是一顿打骂羞辱。
如此的管教一天一天地重复。
一段时间下来,只要这只猫见到或是嗅到老鼠,它就会惊叫起来,吓得往墙上爬。
事已至此,叔叔终于失去耐心,只好把猫送人,说它太笨了,什么也学不会。
结合相关理论判断叔叔作为教师的做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指出他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妥之处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二)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30题)1—5 CBACD 6—10 CAAAD 11—15 BBBDA 16—20 CABDC 21—25 DACBA 26—30 CCDAC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5题)31.ABD 32.ABCD 33.ACD 34.BCD 35.BCD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题)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 45.√ 46.× 47.√ 48.× 49.√ 50. √四、辨析题(先判断正误,在运用相关理论说明理由,每题5分,共10分)1.有人活泼好动,反应灵活;有人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有人遇事急躁;有人细腻深刻……这些描述都说明人与人的性格不同。
【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这里的描述是对人的气质的描述而非性格。
气质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它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言语、行动中,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稳定的动力特征。
2动机的强度越强,活动效率越高。
【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一般情况下,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
但是,动机水平也并不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限度,学习效果反而会降低。
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同时还发现,最佳的动机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动机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动机水平越低。
随着任务的难度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五、案例分析(每题10分,共20分)3.有人认为:看看教材,翻翻教参(教学参考书),写份教案就是备课,你对这种观点持何看法?请谈谈你怎样备课。
【参考答案】我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教师备课的内容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1)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
(2)了解学生,了解学生这一环节涉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方面的情况。
智力方面的情况主要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基础和质量;非智力方面的情况包括学生的兴趣、需要与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
(3)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制定教学进度计划是一个由大到小、由整体到局部、由笼统到具体的程序,即先制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再制定单元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最后制定课时计划。
4.俄国作家契诃夫讲过一个他叔叔养猫的故事,契诃夫的叔叔希望他的猫成为一名训练有素的捕鼠高手,所以在它很小的时候就在猫笼里放了一只老鼠,小猫的捕鼠本能还没有发育完全,所以它只是好奇地观察那只老鼠,不带任何敌意。
叔叔想教育小猫认敌为友是不对的,所以他对小猫一顿鞭打责备,还羞辱它,甚至把它赶出去。
第二天,那只老鼠又被带到小猫面前,这次,小猫心生恐惧,更没有任何攻击的意向了。
于是叔叔又是一顿打骂羞辱。
如此的管教一天一天地重复。
一段时间下来,只要这只猫见到或是嗅到老鼠,它就会惊叫起来,吓得往墙上爬。
事已至4精品文档。
5欢迎下载此,叔叔终于失去耐心,只好把猫送人,说它太笨了,什么也学不会。
结合相关理论判断叔叔作为教师的做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指出他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妥之处 【参考答案】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
他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妥之处在于:(1)教师未能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2)教师没有照顾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急于未成,拔苗助长。
(3)教师未能尊重学生个别差异性,没能做到因材施教。
(4)教师采取打骂的方式对待学生,没有做到教学民主未能运用启发性教学。
(5)从总体上说,教师的做法不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未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未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
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三)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计30分)1.青少年身心发展的( )规律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因材施教。
A .顺序性B .阶段性C .不平衡性D .个别差异性2.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是( )A .将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B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C .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道德D .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 )制定本法。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犯罪法》D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4.与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强、不平衡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A .多血质B .黏液质C .抑郁质D .胆汁质5.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现象的是( )A.吃了酸的食物会流唾液B.望梅止渴C.蜘蛛织网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6.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了知觉的()A.选择性B.恒常性C.理解性D.整体性7.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A.多样化B.专业化C.单一化D.崇高化8.马克思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C.开展网络教育D.高等学校扩招9.我国的教师职业就其身份特征而言,是()A.专业人员B.国家干部C.公务人员D.高级技术人员10.衡量一个测验的有效性、正确性的重要指标是()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11.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B.上课C.复习D.考试12.被人们看作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开始的标志是()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洛克的《教育漫话》C.卢梭的《爱弥儿》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3.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无意注意14.“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嗅觉现象D.味觉现象15.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试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A.练习法B.演示法C.实验法D.发现法16.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最高层次是()A.安全需要B.尊重需要C.爱与归属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17.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B.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6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