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读后感悟

读后感悟

读《我怎样教语文》有感
礼泉县西张堡中学刘小妮
永正老师《我怎样教语文》读后让我受益匪浅,
下面我谈谈于老师的观点和自己的一些浅显的见解。

一、备课要扎实
1、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吃透语文教材。

拿到一
篇文章教师应该首先备朗读,至少读三四遍,上公开课读的遍数还要多,要求学生备的教师自己先背下来。

于老师备课对自己的要求是:课文朗读要声情并茂了,才敢走进课堂。

让学生从朗读里去感受去理解。

他重视这种隐形的备课方式:朗读,也显性体现在阅读教学教案的三大板块中。

2、那么他的显性备课的关于阅读教学教案的三大板块又是怎样的呢?
1、初读文2精读课文。

3、作业设计。

初读的指导思想是“严”字,严格要求读正确、读流利,严格要求读出标点符号,必要时进行领读。

当然这是针对小学生而言,对于我们中学生,我们应该在学生读时给予朗读方法的指导,如果学生没有理解,可以反反复复让学生再读,真正做到在读中品、品中悟。

精读部分,着重引导学生品味词语、品味句段、品味篇章结构,进而读出味道来。

这个环节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阅
读能力、鉴赏能力并感受语言的魅力。

可见教案中的
三大板块,关于读就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应该引起我
们语文老师的重视。

教师自己先学会动情的读、品、
悟。

第三部分作业设计,如造句、片段仿写的设计。

我认为在此基础上还可让学生给文章另编一个结尾或
扩写文章,或者就某一两段写读后感悟。

全面体现了
语文教学的特点:听说读写相结合。

于老师认为成功的课、有效的课都是思考的结晶,并
赠送我们青年朋友四个字“崇拜思考”。

要备好一节课
教师在朗读的基础上应多思考,教师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

在思考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能力。

3、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在关
键的字词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

说得具体些就是在
“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里。

于老
师每教一篇课文,总是在钻研教材上下功夫,在朗读
上下功夫。

课文中的每个新词务必弄清它的意思、明白其使用的范围,自己首先造几个句子,并对每个生字及板书的词语力求写得规范、做到笔顺规范、间架
结构符合楷书的要求。

于老师对自己在教学上的严要
求值得我们每位老师深深的自我反思:我这样做了
吗?
二、关于作文课
1、写作的规律是什么?第一读书“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书多笔渐重,睡少枕常新。


因为大量的阅读会使人的语言不断丰富,在
不知不觉中掌握文字的搭配组合、情感的表
达、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和生动。

第二,多积
累生活和感受(包括情感)我们应该及时写
自己感受,这就是一种灵感。

2、如何指导作文?让学生先写草稿,根据作文
的要求和存在的问题去指导。

我也经常这样
做,并告诉学生具体的事例,如何开头如何
结尾等。

导致学生没有自己的思考人云亦云。

而于老师在学生写之前提的要求较少,但在
讲评草稿时说的较多,比较具体,有了针对
性的改进意见,学生的收获才会最大化。


批改时少总批多眉批,因为眉批的针对性强,语言也不会太多,省时省力。

另外,要给学生作文提示,于老师认为下水
作文是教师最好的备课。

教师多阅读、多练
笔才能写出自己的下水作文,才能起到真正
的典范带头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