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卢梭《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之行文结构

卢梭《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之行文结构

卢梭《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之行文结构
一、引子
“凡属于自然的东西,我们就不要在天性已经败坏的人身上去寻找,而应当在行事合乎自然的人身上去寻找。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卷一”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天生是政治动物。

有些人,天生是做奴隶的,而另一些人天生是来统治的。

卢梭不同意这个观点,卢梭认为:人人生而自由,死而平等;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没有从人真正的自然状态出发。

因此,这一段引子,实际上是为批判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作伏笔。

二、献辞(共22小节)
在这篇献辞里,卢梭试图回答的问题是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说人类社会存在着这么多不平等的现象,而我们又不能返回到自然状态当中去,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
第一层次:第1小节
第二层次:第2—11小节
第三层次:第12—16小节
第四层次:第17—19小节
第五层次:第20小节
第六层次:第21、22小节
三、序言(共12小节)
第一层次:第1—5小节人与人之间生来是平等的,人类的不平等,是后天产生的。

第二层次:第6—10小节自然法的含义和自然法对不平等的规定
第三层次:第11小节研究方法,即正文的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叙述的是原始人的真正需要和活动;第二部分叙述的是精神上的不平等的起因。

第四层次:第12小节人类社会的基础和根基,不是由偶然因素构成的外在关系,而是对自由的最求。

四、关于注释的说明
五、第戎科学院的征文题目
“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是什么;这种现象是否为自然法所容许?”
六、小引
第一层次:第1小节阐述论述的主题——人。

第二层次:第2—4小节人类存在着两种不平等——自然的或生理上的不平等;精神上的或政治上的不平等。

第三层次:第5、6小节批判其他人的观点。

第5小节批判的是格劳秀斯、普芬道夫、
洛克和霍布斯的观点;第6小节批判的是宗教的观点。

第四层次:第7小节叙述自己的做法:按照人们得自上天的资质老描写人类。

七、第一部分(共51小节)
这一部分侧重描写的是原始人类的状态,即自然状态。

在这一部分中,卢梭要完成他写这篇论文的第一个目的:论证“这一切(不平等)不是人类的原始状态。


第一层次:第1小节
第二层次:第2—12小节
第三层次:第13—43小节
第四层次:第44小节
第五层次:第45—48小节自然的不平等与社会的不平等之间的关系。

自然的不平等是自然存在的,而社会的不平等则使人们意识到了不平等的存在,并且加剧了不平等。

第六层次:第49—50小节结论:造成人的不平等的,是人的本质与各种动因相结合的产物。

第七层次:第51小节启示下文
八、第二部分(共58小节)
这一部分侧重描写的是造成人类不平等的动因。

在这一部分中,卢梭要完成他写这篇论文的第二个目的:论证“使我们所有的自然倾向发生变化和遭到败坏的,是社会的风气和他所产生的不平等现象。


第一层次:第1—27小节造成人类不平等的四个动因和他们引发的四种不平等。

第一个动因:私有制——造成财富上的不平等
第二个动因:结群——造成权势上的不平等
第四个动因:技术——造成个人才能上的不平等
第四个动因:荣誉——造成身份地位上的不平等
第二层次:第28—35小节政治和法律产生的原因
第三层次:第36—48小节专制的原因和政治的本性
第四层次:第49小节对三个阶段的总结。

第一阶段:法律和个人财产权的建立,这一阶段,穷人和富人的地位得到认可。

第二阶段:行政官的设置,这一阶段,强者和弱者的地位得到认可。

第三阶段:把合法的权利变为专制的权利,这一阶段,主人和奴隶的地位得到认可。

第五层次:第50—57小节
第六层次:第58小节总结(不平等现象在自然状态中几乎是不存在的;它之所以得以产生和继续发展,是得助于我们的能力的发展和人类知识的进步,并最终是由私有制的出现和法律的实施而变得十分牢固和合法的。

——《论人和人之间的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P120);以及自然法和实在法对不平等的态度(仅仅被实在法所认可的精神上的不平等,每当它与生理上的不平等不成比例时,它就是和自然法相违背的。

——《论人和人的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P12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