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目标:(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2、行为与习惯目标:(1) 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 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懂得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三、教学措施:1、改变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1)转变教材观。
教学是对教材的再创造,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根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
要做到“删减、替换、补充”。
,教材是为学生提供的案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提供的教育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
(2)转变教学观。
新的课程改革,把关注人作为课程的核心理念,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第一.要变“目中无人”为有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观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的形成。
第二,变“重结论轻过程”为重视学生学的过程。
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
教师的教学过程,要指导学生怎样学,通过什么方法学;不要把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来看待世界,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
2、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3、改革教学方式教师要注意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采取以客观社会为基础与学生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广泛采用活动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探究发现训练技能,养成习惯。
4、重视学生学业评价品德与社会课评价目的是获得反馈信息,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是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
因此,要从每个学生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
马上一小课程进度表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年级:四年级科目:品德与社会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课题我家的“收支本”课型新课教时 3教学目标1、了解家庭经济来源及收支情况。
2、知道消费要量入为出,学会合理消费,勤俭节约。
3、了解现代家庭理财的基本方式,初步树立科学理财的意识。
重点目标1、2难点目标2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内容师生活动修改意见一、导入二、问题解决,学新知识三、实践运用与巩固1、讨论:什么是不合理的要求(回忆自己因为提出要求后被父母拒绝的事;说说被拒绝后自己的心情,父母又是怎样向你解释原因的;学生交流,明白为什么要“量入为出”的道理,明白在生活中哪些是不合理的要求。
)2、小辩论:家庭富裕了,还要不要再提倡勤俭节约、合理消费?(选出正反两方,双方先在本组内搜集本方的观点,然后选出本方的代表参与辩论;最后引导同学们总结观点。
)3、了解现代家庭的理财方式。
4、课外实践作业:调查家庭与自己的每月开支情况,制作“家庭收支本”教学反思:本节课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学习端正学生的不合理思想,教育学生消费要量入为出,学会合理消费,勤俭节约,并通过实践作业了解家庭收支情况,懂得爱家,懂得为父母报恩。
教学效果良好。
课题今天我当家课型新课教时 3教学目标1、体验家务劳作的辛苦,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
2、知道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学会合理开支。
3、能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感激、尊重和关心。
重点目标1、2难点目标2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内容师生活动修改意见一、导入二、问题解决,学新知识三、实践运用与巩固一、读教材、分析教材:1、说说丹丹为什么感到惭愧?你有没有同感?2、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自己在家里承担了哪些家务活,和父母所做的家务比起来,自己有何感受?二、营养知识大比拼:1、每组同学把自己搜集到的营养知识制作成小卡片,在全组同学间交流。
2、将全部的知识卡汇总起来进行答题小竞赛。
三、同学间交流生活中的购物小窍门。
四、设计一份家庭营养菜谱。
教学反思:本节课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体验家务劳作的辛苦,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知道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学会合理开支;能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感激、尊重和关心。
教学效果良好。
课题逛商场课型新课教时 3教学目标1、了解本地的一些商业场地,知道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质量标准.具有购买商品的初步常识.2、学会比较商品的不同价格。
具有独立的购买简单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的能力。
3、了解现代消费的不同购物形式和支付方式。
重点目标1和2难点目标2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内容师生活动修改意见一、导入二、问题解决,学新知识三、实践运用与巩固1、各组汇报自家附近商业场所的情况。
2、交流讨论:为什么为什么同一种商品会有不同的价格3、比较在不同的商业场所同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化。
4、分析同一种商品价格不同的主要原因。
5、说一说你知道哪些购物形式和付款方式吗?6、制作购物小常识宣传栏。
教学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较认真领会并参与活动,学会比较商品的不同价格。
具有独立的购买简单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的能力。
了解现代消费的不同购物形式和支付方式。
课题我是聪明的消费者课型新课教时 3教学目标1、具有初步识别假冒伪劣商品的能力.2、知道广告是宣传产品的一种手段,正确认识广告对人们消费心理的影响。
3、具有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合法的途径保护自己的消费权益。
重点目标1和2难点目标2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内容师生活动修改意见一、导入二、问题解决,学新知识三、实践运用与巩固一、说说生活中的假冒伪劣事件。
二、说说心目中的广告,说说你为什么喜欢?有没有购买过广告中宣传的商品,说说购买的原因三、课后完成书16页提供的表格,写一份小小的调查报告。
四、完成课后练习:故事续编。
教学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较认真领会并参与活动,知道广告是宣传产品的一种手段,正确认识广告对人们消费心理的影响。
具有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合法的途径保护自己的消费权益。
课题做个受欢迎的人课型新课教时 2教学目标1、懂得在公共场合与人交往的礼节、礼貌,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2、知道中西方在礼仪、礼节上的不同,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俗。
3、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
重点懂得在公共场合与人交往的礼节、礼貌,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难点懂得在公共场合与人交往的礼节、礼貌,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内容师生活动修改意见一、导入二、问题解决,学新知识三、实践运用与巩固1、看图说意。
2、评选班级“最佳衣着奖”3、小表演:公共场合中的礼节、礼仪。
(按不同的公共场合,如餐厅、公共汽车、酒店、公园等分成四组,分别带上不同的头饰。
)4、情景设置。
5、请同学们根据教材22页设置的情景,以小组为单位演一演。
6、向同学们介绍身边的小数民族的习惯和生活习俗。
7、做手抄报:说文明话,行文明事,做文明人。
教学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较认真领会并参与活动,懂得了在公共场合与人交往的礼节、礼貌,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知道中西方在礼仪、礼节上的不同,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俗,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
课题告别不良生活习惯课型新课教时 2教学目标1、知道烟酒的危害,善于以适当的方式与家人沟通,帮助家人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
2、学会自觉反思自己的行为,有毅力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
3、知道良好的生活习惯能使自己终身受益。
重点目标1、2、3难点目标1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内容师生活动修改意见二、导入二、问题解决,学新知识三、实践运用与巩固一、检讨会1、大家互相说说彼此都有哪些不良的生活习惯。
2、共同讨论如何改正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并订立一份家庭公约,人手一份,彼此监督。
三、故事续编小花的爷爷今年已经70多岁了,一直都有吸烟的习惯。
家里人不知说过多少次,要爷爷少吸一点,可爷爷少吸一点,可爷爷就是不听,说自己都吸了那么多年了,长期形成的习惯怎样可能改变呢?今天小花听了老师讲吸烟的危害后,下决心要改变爷爷的怀习惯。
回到家后,她就把爷爷的烟偷偷地藏了起来,爷爷到处找不到,非常生气。
这时候,小花会怎么做呢?四、讨论:小学生该不该玩电子游戏?如何告别不良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感觉学生思想转化了,变得更乖更听话了。
我们班基本杜绝了玩电子游戏等不良生活习惯。
课题我有自己的好主意课型新课教时 2教学目标1、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自己拿主意,不从众。
2、善于听取和尊重别人正确的意见,对自己的主意和选择负责。
重点目标1、2难点目标2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内容师生活动修改意见一、导入二、问题解决,学新知识三、实践运用与巩固1、说说自己对追星的看法。
2、游戏:同桌一个人说一句话,另一个人重复他说的话,一字不差,这样不断地重复下去,五分钟后,两人交换角色,再做一遍。
做完后,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在这样做时有什么感觉。
3、问题:茶叶水可以浇花吗?(当你对一些问题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可以让事实来说话,让它帮助你做决定。
)4、辩论:有自己的主意是不是什么事情都是自己说了算?(请持不同观点的同学各组成一组,互相陈述自己的观点,最后由一名同学作总结。
)5、探究活动:要不要看望程方?6、请同学们根据教材第33页的要求,说说如果是你,你会考虑哪些问题?并说出自己这样作决定的理由。
课题我看家乡的习俗课型新课教时 2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的习俗,感受它带给人们的丰富的生活。
2、知道不同地区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感受当地的变化。
3、反对迷信,崇尚科学。
重点目标1、2难点目标2教学过程一、导入二、问题解决,学新知识三、实践运用与巩固1、把同学们搜集有关习俗的小故事或传说,全班进行交流并思考从这些小故事或传说中,你发现了什么?2、按照教材36页提出的要求,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探讨它们形成的原因,还存在哪些陋习和迷信现象,将探讨的结果在全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