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基础理论
5.焦距
镜头的焦距基本上就是从镜头的中心点到胶片平面上所形成的清晰影像之间的距离。 镜头的焦距决定了该镜头拍摄的被摄体在胶片上所形成影像的大小。假设以相同的距离面对同一被摄体进 行拍摄,那么镜头的焦距越长,则被摄体在胶片上所形成的影像就越大。
焦距与影像大小的关系
镜头的焦距决定了胶片给定的画面区域所适合的场景大小.较长的焦距会产生较大的影像.影像越大,适合 画面区域的场景部分就越小.正像我们看到的这组使用不同焦距的镜头在同一拍摄位置所拍摄的同一场景 照片.
2.ISO
ISO 不是感光度的意思,而是对感光度做了量化规定。 ISO 感光度是衡量传统相机所使用胶片感光速度标准的国际统一指标,其反映了胶片感光时的速度(其实是 银元素与光线的光化学反应速度)。传统相机可以根据拍摄现场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 ISO 感光度的低速、中 速或高速胶片进行拍摄。
而对于数码相机来说,其实并不使用胶片,而是通过感光器件 CCD 或 CMOS 以及相关的电子线路感应入 射光线的强弱。为了与传统相机所使用的胶片统一计量单位,才引入了 ISO 感光度的概念。同样,数码相 机的 ISO 感光度同样反映了其感光的速度。
F值
这些特定的 f 值光圈数字具有什么意义呢?这是一组"不可思义"的数字,认识和运用它们可以更容易地控 制曝光,其意义如下:开大一挡光圈,进入照相机的光量会加倍;缩小一挡光圈,光量将减半。
f/1,f/1.4,f/2,f/ 2.8,f/ 4,f/ 5.6,f/8,f/ 11,f/16,f/22,f/32,f/ 44,f/64
1.相机的基本部件
1.不透光的盒子这基本上就回答了什么是照相机的问题。这只盒子(机身)不会让不必要的光线进入,其上 面的圆孔只允许需要的光线进入。 2.镜头:光学玻璃聚集来自前面的光束,并在成像装置上聚焦,形成清晰可辨的影像。简单的镜头是由一 片曲面玻璃或塑料制成的。更复杂些的镜头是由称作透镜单元的两片或更多片光学玻璃组成的,并将所有 透镜单元组装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 3.CCD:在传统的照相机中,胶片是一种感光材料,经某些特定的化学药品处理后,它会把拍摄到的影像 记录下来。在摄像机中,"胶片"会以磁的方式将影像即刻记录下来。 4.取景器:取景器能够把将要记录在胶片上的影像近似地显示出来,它会指导摄影者瞄准和构图。有些照 相机的取景器就是简单的观察窗口,而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的取景器则是由反光镜和棱镜组成的,摄影者可 以通过镜头直接观看影像。对于摄像机来说,取景器往往是一个微型的电视屏幕。 5.聚焦控制装置:对于严肃的作品,人们肯定期望照相机能够聚焦光线并在胶片上记录下最清晰的可能影 像。有些照相机,转动镜头筒或调节聚焦钮即可以达到这一目的,而对于自动聚焦照相机,这一工作是由
ISO 的数值每增加 1 倍,其感光的速度也相应的提高 1 倍。比如 ISO200 的感光度比 ISO100 感光度的感 光速度提高 1 倍,而 ISO400 的感光度比 ISO200 的感光度提高 1 倍,而比 ISO100 的感光度提高 3 倍,并依 次类推。
ISO 工作原理 ISO 感光度的高低代表了在相同 EV 曝光值时,选择更高的 ISO 感光度,在光圈不变的情况下能够使用更快 的快门速度获得同样的曝光量。 曝光量: 光圈/快门/ISO 高 ISO 的弊端 传统相机所使用的胶片是通过控制染料对光线的敏感度的不同来实现提高胶片感光度的目的。但是,感光 度的提高会降低影象清晰度,减小反差,也就是减少了动态范围。数码相机的感光元件属于主动元件,存 在暗电流,普通模式下设置了截止电流,并不会使用到存在噪声干扰的部分,高感光度模式是利用到了存 在噪声较大的部分,这些背景噪声反映到图像上就是随机的杂色。只要感光元件没有改进,光圈不改变, 该问题无法有真正的改善,最多利用算法弱化噪声的直观感受,这也是高 iso 的相机往往有更大的镜头和 更大尺寸感光元件的原因。
3.景深
当某一物体聚焦清晰时,从该物体前面的某一段距离到其后面的某一段距离内的所有景物也都是相当清晰 的。焦点相当清晰的这段从前到后的距离就叫做景深。
景深的控制
1.孔径控制景深 孔径越大(F 值越小),景深越小 孔径越小(F 值越大),景深越大
2.调焦距离控制景深 焦点越远,景深越大。这就是聚焦近处物体要比聚焦远处物体更加仔细的原因。接近聚焦具有较小的景
1.18%灰色
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相机的测光系统,会以 18%的灰色反射的光线作为参考值,进行测光。所以,我 们在正常曝光的情况下,白色会变成灰色,而黑色,也会变成深灰色。
2.确定曝光量
相机自动测光系统 1.中央平均测光 适用拍摄用途:个人旅游照片,特殊风景照片等。 2.中央局部测光 适用拍摄用途:特定条件下需要准确的测光,测光范围比点测光更大时。 3.点测光 适用拍摄用途:舞台摄影,个人艺术照,新闻特写照片等。 4.多点测光 适用于高对比度、复杂的光线环境、多拍摄对象等特殊场合。 5.评价测光 适用拍摄用途:团体照片,家庭合影,一般的风景照片等。
Part3 取景与快门
1. 取景器
在拍摄照片之前,我们会想知道,我们要记录的影像是怎么一个样子,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一个视窗,确 认我们拍摄的画面。取景器满足了我们的要求。借助取景器,我们可以清楚的瞄准被摄对象。
取景器的功能:
1.观看需要拍摄的影像 2.对被摄对象进行聚焦
取景系统主要有如下几种:
1. 光学取景器 2. 单镜头反光取景器 3. 双镜头反光取景器 4. 毛玻璃机背 5. 电子视频取景器
深,因此聚焦误差的余量也较小。 3.调整与被摄对象距离控制景深
相同焦距与被摄对象越近,景深越小; 与被摄对象越远,景深越大。
Hale Waihona Puke 4.快门速度快门(shutter)是一种让光线在一段精确的时间里照射胶片(CCD)的装置。 快门的速度单位是“秒”。 单反相机的快门速度,常见的有: 30、16、8、2、1、1/2、1/4、1/8、1/16、1/32、1/64、1/128...1/12800
摄影基础理论
Part1 什么是一幅好照片?
三项基本原则:
1.一幅好照片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有时也称之为题材)。或是表现一个人,或是表现一件事物,甚 至可以表现该题材的一个故事情节。主题必须明确,毫不含糊,使任何观赏者一眼就能看得出来。 2.一幅好照片必须能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主体,换句话说,使观赏者的目光一下子就投向被摄主体。 3.一幅好照片必须画面简洁,只包括那些有利于把视线引向被摄主体的内容,而排除或压缩那些可能 分散注意力的内容。
B 门是单反相机中特殊的快门,它是手动操作快门按钮,可以随自己想要的曝光时间进行拍摄。 光圈快门,反光镜快门,焦平面快门等
5.快门速度的选择
时间越短,影像越清晰。 快门速度的选择,要与光圈密切的配合。在无特殊艺术效果要求下,快门速度应该保证手持相机不会导致 画面手抖的指数之上,约为 1/30-1/50 秒。
3.镜头速度
镜头的速度是指特定的镜头在特定的时间内所能传送的光量.传送光量多的镜头被称为快镜头,传送光量相 当少的镜头则被称为慢镜头.
如何表示镜头速度? 这里我们提到一个名词:光圈(Aperture) 照相机的光圈看上去就像示意图。它由系列叶片组成,在中央形成一个圆形孔。调节叶片就可以调整圆孔 的大小。圆孔越大,进入照相机并到达胶片的光线越多。
2.镜头
所有镜头具备的基本功能都是相同的,即让光线进入照相机并聚焦光线在胶片上形成清晰的影像. 一个镜头往往是由多块镜片构成,根据需要这些镜片又会组成小组,从而把要拍摄的对象尽可能清晰、准 确的还原。 除了镜片的数目之外,镜头的材质也是镜头结构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指标。目前镜头的材质一般可以分为两 类:玻璃和塑料。
CCD 是一种半导体器件,能够把光学影像转化为数字信号。 CCD 上植入的微小光敏物质称作像素(Pixel)。 一块 CCD 上包含的像素数越多,其提供的画面分辨率也就越高。CCD 的作用就像胶片一样,但它是把图像像 素转换成数字信号。
1.像素
是用来计算数码影像的一种单位,如同摄影的相片一样,数码影像也具有连续性的浓淡阶调,我们若把影 像放大数倍,会发现这些连续色调其实是由许多色彩相近的小方点所组成,这些小方点就是构成影像的最 小单位“像素”(Pixel)。这种最小的图形的单元能在屏幕上显示通常是单个的染色点。越高位的像素,其 拥有的色板也就越丰富,越能表达颜色的真实感。
计算机芯片控制微型电机移动透镜来完成的。 6.快门:这是一个控制进入照相机光线时间长短的机械或电子装置。 7.光圈:这个装置根据镜头孔径大小的变化,控制到达胶片的光量。"虹膜"类型的光圈是由一系列相互重 叠的薄金属叶片组成的,叶片的离合能够改变中心圆形孔径的大小。可大可小的孔径可以增加或减少通过 镜头到达胶片的光量。有些照相机可以借助转动镜头筒上的圆环改变光圈孔径的大小,而有些照相机则是 利用微处理器芯片控制微电机自动地改变光圈的孔径。
2.聚焦
手动对焦(Manual Focus,简称 MF)是指通过转动镜头对焦环、或通过按机身方向键步进以实现对焦清晰 的对焦方式。数码相机时代的手动对焦一般用在自动对焦失误时使用,是自动对焦的有力补充,在数码时 代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功能。 自动对焦(Auto Focus,简称 AF)是利用物体光反射的原理,将反射的光被相机上的传感器 CCD 接受,通过 计算机处理,带动电动对焦装置进行对焦的方式叫自动对焦. 多重对焦。很多数码相机都有多点对焦功能,或者区域对焦功能。当对焦中心不设置在图片中心的时候, 可以使用多点对焦,或者多重对焦。除了设置对焦点的位置,还可以设定对焦范围,这样,用户可拍摄不 同效果的图片。常见的多点对焦为 5 点,7 点,9 点,11 点,19 点,51 点对焦。
关于三项基本原则运用
学会分析照片
1. 这张照片的主题是什么? 2. 作者如何把注意力集中到被摄主体身上? 3. 作者在简化画面方面做了哪些?没做哪些?
拍摄前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