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摘要】针对目前高职高专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学的现状,提出了在高职高专学院英语教学中适当导入文化背景知识,通过对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的了解,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掌握语言知识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语言文化导入差异兴趣
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包括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科技、文教等方面的知识;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们的价值观念、政治信念、宗教信仰、社会准则、风俗习惯、道德标准和思维特征。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可以围绕高职高专课本以及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所涉及的相关内容,适当导入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逐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从词汇方面入手
词汇是对文化反映最为直接的语言要素。

词汇教学中文化知识的讲解是文化导入的重要内容。

充分挖掘词汇的内涵,如英语的cousin一词涵盖了汉语的“堂/表兄弟,堂/表姐妹”等几种关系;“农民”这个词在汉语里是统一的概念,繁殖“农业劳动者”,而英语中却以其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的不同,分别用farmer和peasant 来表示,“peasant”带有贬义,《美国传统词典》给peasant下定义:“乡下人、庄稼人、乡巴佬”,“教养不好的人、粗鲁的人”。

《新编韦斯大学词典》给出的定义为:“未受过教育的、社会地位低下的人”;上述词汇指代范畴上的差别,表现了中西方民族在人际关
系上不同的传统观念和社会风俗。

犹如:英语中的颜色词颇具特色,下面这段文字能典型的体现出来。

mr. brown is a very white man. he was looking rather green the other day. he has been feeling blue lately. when i saw him, he was in a brown study. i hope he’ll soon be in the pink again.(布朗先生是一位忠实可靠的人。

那天他脸色不好。

近来他感到闷闷不乐。

我见到他的时候,他显得心事重重。

我希望他早点振作起来。


通过教师的引导,一旦了解这些颜色词的用法和文化内涵,明白了其真正含义,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不但对我文字知识印象深刻,还可逐渐形成较好的文化意识。

2. 从习语方面着手
既能学到语言又能学到文化。

习语的创造和使用离不开民族的历史背景、经济生活、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地理环境等。

它的比喻和联想是由其民族的背景和现实所决定的。

不了解习语所依赖的民族环境是无法理解其真实含义的,有时甚至会导致极端错误的理解。

例如:“love me, love my dog.”涉及对欧美人对动物的文化理解,狗在西方人的眼里是忠实真诚的朋友,狗在英语中除了极少数因受其它语言的影响而含贬义外,绝大部分没有坏的意思,并且许多习语还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普通生活、行为,如“a lucky dog”;“to work like a dog”及“tobetop dog”。

而汉语对“狗”更多的是倾向于贬义使用,如:“狗仗人势”、“猪狗不如”“狼心狗
肺”等等。

因此,若按照汉语的习惯去理解的话,则与原语中所传达的意思大相径庭,甚至不可理喻,所以才会有“爱屋及乌”这种不同于我们对其字面意义理解的翻译。

因此,习语比词汇更富于文化内涵,更能激发学生的探讨欲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语言的理解能力。

3. 从社会习俗及社交礼节方面着手
如讲授holiday时,可以不失时机的向学生讲清楚一些重大的西方节日,如圣诞节、感恩节、复活节、万圣节等的由来和意义,并结合几个重要的假日(如christmas, halloween等)举办一些晚会和活动,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让同学们亲身体验英语国家的民情风俗,更真切地去感受西方文化,把语言学习活动贯穿到文化活动中去。

中国人见面时常问:“你吃了吗?”“你去哪?”而英美人见面时喜欢谈论天气,中、西方的生活习惯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中国人与英语国家人士初交时谈话的禁忌归纳为四个词:i,warm, where, meal.
i 代表income; w 代表weight, a 代表age, r 代表religion,m 代表marriage。

由此而引出“七不问”:不问对方收入,不问体重,不问年龄,不问宗教信仰,不问婚姻状况,不问“去哪儿”,不问“吃了吗”。

正确掌握文化禁忌是实现跨国文化交际的前提。

此外,在中国,individualism表示“个人主义”是贬义,在中国更强调集体表现和合作精神,而在西方,则强调个人表现和竞争,他们认为不愿意显露自己才华的人是不可思议的,这就是文化差
异,即价值观不同的问题。

这些社会习俗和价值观的差异会给英语语言的顺利交流与应用造成一定障碍。

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差异以教育和导入是有必要的。

通过文化得到如何比较可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当然只在课堂上进行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是不够的,适当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扩展和补充。

为此,我们英语教师在设法改进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应努力拓展第二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各种交际活动。

如:阅读英文报纸,听英语广播,观看英语原版电影,组织英语沙龙,编排英语短剧,组织英语角色表演等等。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全方位了解英语的文化知识,体会英汉两种文化的差异。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对于现代高职高专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使用外语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同时也是高职高专生成为各企业人才的前提。

这就要求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可以先从语言的本身着手,渐渐渗透,寻根逐源。

既而在文化的背景下来学习语言,便会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参考文献
[1] edward sapir language. new york: harcourt, brace,1921.
[2] 柯丹.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m].科学出版社, 2004.
[3] 王晨.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j].山东教育学
院学报,2005,1.
[4] 刘莉.浅谈高职高专英语课堂上的文化导入[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6).
[5] 潘红.英汉国俗词语例话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