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名词解释

历史名词解释

阿克莱特
阿克莱特(1732—1792)英国第一家棉纺厂创办者,原是理发师,出身贫穷。

阿克莱特最早成功地开办了机器纺纱厂,被誉为“近代工厂之父”。

1769年,他设法仿制了海斯的水立纺纱机,以发明者资格取得为期14年的专利。

他是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明水力织布机的人,这使得劳动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

1771年,他与人合伙在英国的曼彻斯特创办近代最早的机器纺纱厂,用机器进行生产,促进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从此走上成功之路。

晚年,阿克莱特已经成为英国最富有的纱厂主。

他制定严格的生产纪律,奔波于各个工厂,亲自监督。

出门旅行时,他在马车上办公。

50多岁还坚持识字,学习文化,并雄心勃勃地对别人说:“如果我能活得相当久,那我就能富有到可以把国债还清。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厂手工化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

工业革命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

由于机器的发明及运用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标志,因此历史学家称这个时代为“机器时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在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人类开始进入蒸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在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人类开始进入电气时代,并在信息革命、资讯革命中达到顶峰)第三次工业革命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人类进入科技时代,生物克隆技术的出现,航天科技的出现,欧美有称为21世纪系统与合成生物学将引发第三次工业革命,也即生物科技与产业革命)。

工业革命在英国首先兴起的原因:⑴主要原因: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日益加强;
⑵英国通过圈地运动,聚集了大量劳动力,同时也扩大了英国的国内市场;⑶多年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为英国积累原始资本和提供了广阔的原料地和市场,⑷先进的技术和经验(这是后来的法国,德国等国都无法相比的)⑸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大,手工生产已无法满足需求。

于是,一场机器生产革命必然爆发。

工业革命的影响积极影响:①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②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③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猛烈冲击着殖民地的旧制度、旧思想;④西方殖民掠夺加强,殖民地人民更加贫困,艰难,使东方从属于西方;⑤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掌握了世界经济霸主地位;⑥引起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⑦自由主义取代了重商主义;⑧标志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⑨促进近代城市的兴起,城市进程加快,人口迅速增长,人们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改变;10中英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消极影响:工业社会时代的贫困、环境污染、犯罪等新的社会问题。

罗斯福新政
在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爆发于1929年至1933年的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总统实施的“新政”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于研究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不可回避的要研究这段历史。

罗斯福针对当时的实际,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大刀阔斧地实施了一系列
旨在克服危机的政策措施,历史上被称为“新政”, 新政的主要内容:即复兴、救济、改革。

新政的措施实施结果:“应当指出,罗斯福新政措施是总统权力全面扩张,终于逐步建立了以总统为中心的三权分立的新格局。

他是总统职权体制化的开拓者。


罗斯福新政的“新”
1)新的理论和政策:资本主义经济思想自由资本主义→凯恩斯主义,新政就是对凯恩斯主义的最大规模的实践;
2)新的特点: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同时采取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3)新的起点:新政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私人垄断资本→国家垄断资本;
4)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罗斯福新政主要内容:1新政是从金融方面开始的:挽救银行危机,改革与开始管理金融制度2对农业和工业的调节:在“百日新政”期间,罗斯福在解决银行问题的同时,还竭力促使议会先后通过了《农业调整法》和《全国工业复兴法》,这两个法律成了整个新政的左膀右臂。

3政府投资兴办公共工程、对失业进行救济4建立社会保障制度5调整三权分立体制6炉边谈话:罗斯福发明了“炉边谈话”,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向国家民众讲述国家的政策与方针,鼓舞了美国人民,为从经济危机中走出了起到了推动作用。

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是1917年俄国革命经历了二月革命后的第二个阶段。

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11月7日。

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及组织普遍认为,十月革命是经列宁和托洛茨基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领导的武装起义,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三个无产阶级政权──苏维埃政权和由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革命推翻了以克伦斯基为领导的资产阶级俄国临时政府,为1918-1920的俄国内战和1922年苏联成立奠定了基础。

革命原因
1)20世纪初,俄国经济仍然相对落后于美国等资本主义强国。

2)人民渴望和平。

3)经济基础薄弱,经济濒于崩溃。

4)国内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包括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等。

俄国民众简单地为了“面包”而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