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中层干部的作用之我见你只有在提升自己修养的同时才能够用自身的魅力影响你的下属,带动你的下属,教练你的下属,成为下属心目中值得敬重值得学习值得追随的领导。
这,无关乎年龄与资历,而是个人魅力的体现。
同时,干部的思想觉悟直接影响到他所领导的下属,一个人有觉悟,做事情就有决心、有信心,善于开拓思路想办法,积极的心态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果没有觉悟,那就会牢骚满腹,连自己的事情都干不好,更不用提去带动别人了。
所以要调动中层干部的积极性,就要培养他们的责任心与使命感,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关心他们的工作与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与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有效调动中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努力、愉快地工作。
对于干部,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要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在工作中,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把那些德才兼备、群众认可的员工公开选拔竞聘到中层干部队伍中,使干部队伍充满生机与活力,保持旺盛的斗志与最佳的精神状态。
同时,选拔中层干部要注意,先选德再选才,有德之人有着很强的凝聚力,能够使队伍团结互助、和睦相处,能够使下属有士为知己者死之感,能够吸引人才,因此,选人首选德,有才无德之人比无才无德之人会使事情变得更加糟糕,产生更坏的结果。
再次,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作为一名企业领导,赞扬什么反对什么要让中层干部心中有数,而不能是非不清,这样中层干部也才能够立场坚定的积极的去做领导赞扬的事情,摒弃领导反对的事情。
如果领导模棱两可,中层干部就会无所适从,是非不清,中层干部无所适从的时候更遑论他的员工会怎样了。
因此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严格考核,以奖为主以罚为辅,对积极的事情进行弘扬,对落后的行为进行处罚。
当然,也要注意讲究批评的艺术,采用我们平常所讲三明治式批评法,讲究批评时的用词与方式,以改进工作为目的,看准火候,抓住时机,以理服人,充分鼓励中层干部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发挥他们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培养高素质的中层干部队伍,还要注意人才梯队的建设。
日本企业就非常重视人才培养,他们有一条明文规定:任何一级领导与负责人,在没有培养一个能够接替他工作的人之前不得提升。
这样就能够有效保证人才不至于断档,同时能够保持工作的延续性。
作为企业中坚力量的中层干部队伍建设,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需要相当长时间的经营,但是,加速企业发展,发挥中层干部的作用至关重要。
如何提升中层管理者的管理能力1.意识转变:多数中层干部均是因为在专业岗位上表现出色被提拔上来,本身可能并未意识到角色调整的变化及要求,企业需要及时发现该情况并进行意识层面的宣贯;2.短板识别:管理能力的要求较为综合,不同的中层干部在能力薄弱或者缺失环节上往往存在一定差异,例如有的干部不善于合理授权,有的干部则不善于化解矛盾等,企业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找准中层干部的能力短板,再有针对性地采取能力提升举措;3.注重方法:对于中层干部而言,其管理能力的提升需强调“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重要原则,故在提升方法上,注重情境模拟,强调自我反思及内部交流等,都是效果较为理想的管理能力提升方法;中层管理者如何提升管理能力一个企业的发展必然会不断的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绝大多数的企业高层日日费尽心思制定企业战略,寻找正确的企业发展方向,绝大多数企业的广大基层员工也是中规中矩的执行上级的指示,绝大多数企业也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不断的进行变革,却都因为企业执行力不佳,企业日常运作不畅,企业变革受阻而使一切努力付之东流,并且令企业劳民伤财,尽丧先机。
原因何在?根据笔者多年从事企业管理实践和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和培训服务的经历与思考,笔者发现:企业的绝大部分问题都产生于企业为数不多却非常重要的企业中层管理者,由于中国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职业经理人阶层,企业中层管理者管理观念的落后,缺乏一个职业经理人应具备的管理技能,如此等等,是造成企业不能持续发展的根本,因此,企业迅速提升中层管理人员自身管理素养,企业中层管理者不断提升自身管理素养成为当今企业管理的重要课题。
一、成为一名优秀中层管理者的几个关键要素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层管理者需要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管理素养。
企业中层管理者要随着企业成长而一起成长,这始终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核心问题之一。
要与企业一起成长,一定要提高自身修养。
以身作则,这对于管理权威树立十分必要的。
其次是修正自身个性,每个人带着不同经历、个性、学历来到企业,第一要学会适应,要融入企业运行轨道。
管理者个性要随着企业发展,企业文化建设而有所改变,甚至重新塑造,而不是随心所欲。
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沟通协调和管理的难度都会不断的增加,要求企业中层管理者逐渐的从日常具体事务中抽身出来,更加专注于计划、实施、沟通、协调、监督、落实、反馈等更多管理性工作。
要求中层管理者不断调整工作方向和工作思路,要更多的掌握和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管理好自己的部门和下属,不断提升部门和下属业绩,从而提升整个企业的业绩,以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笔者根据多年的亲身经历以及思考积累,建议中层管理者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自我修炼:(一)中层管理者如何管理好自己:企业中层管理者管理好自己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管理者必须清楚的定位自己的角色,端正心态,提升能力,采用不同的管理行为2、管理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做最重要的事3、管理者要不断的提高对自我的认知能力,不断的完善自己(二)中层管理者如何管理好下属:企业中层管理者管理好下属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正确有效的运用目标管理,顺利达成部门和下属目标2、真正掌握绩效管理工具,提升(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部门和下属绩效3、科学合理运用激励手段,做好员工的个人管理4、领悟先进团队管理理念,恰当运用团队管理技巧,带领部门和下属持续前进二、案例分析:一名优秀的中层管理者如何做好员工绩效管理新华公司去年新制定了一套绩效管理体系并从今年年初按照各种流程确定了绩效考核的指标,并在今年年中进行了全员的绩效考核。
但是,绩效考核的结果并没有制定该绩效管理体系时的预期那么理想:绩效考核的结果并不能恰当的反应员工的工作业绩;员工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的信息呈现出集中的趋势;每个部门根据员工考核结果制定的培训计划也非常雷同。
通过调查发现,主要原因是公司中层管理者对绩效考核不重视,普遍认为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部的事情,进行绩效考核增加了自己的工作量,影响了自己的日常工作,而且就考核结果和下属进行沟通感觉很别扭。
那么,企业中层管理者如何做好员工的绩效管理呢?首先,企业中层管理者要改变自己的观念,企业绩效管理决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部的工作,它更是企业中层管理者达成部门目标,帮助下属提升业绩,进行管理工作的重要管理手段。
企业中层管理者必须积极参与企业绩效管理工作并在自己的管理工作中充分运用绩效管理手段进行自己的管理工作。
其次,企业中层管理者要清楚的定位自己在企业绩效管理工作中的角色,企业中层管理者在企业绩效管理工作中应当担任四种角色:绩效标准制定者:绩效考核指标标准时与下属的充分沟通;员工记录者:对下属的工作绩效进行日常记录;员工绩效考核者:在绩效考核过程中和下属进行沟通,并最终确定下属的考核结果;员工工作改进建议者:得到绩效考核结果之后,向下属提出合理化建议,这些建议可以包括下属需要提高的方面,可能需要培训的方面,未来可以发展的方向等等。
企业中层管理者是企业绩效管理工作不断向前推进的推动者,也是最终能够公正的进行绩效考核的实践者,绝对不是旁观者。
在整个绩效管理的过程中,企业中层管理者能够和员工进行深入的,有针对性的沟通,也只有企业管理者能够对员工的真实情况相对客观的向上反应。
第三,在转变观念、确定自己角色的同时,企业中层管理者还要提升自己的绩效管理能力。
按照自己的角色,恰当的运用管理方法,达成自己的工作目标。
绩效标准制定者在绩效考核开始之前,制定考核指标和指标标准是前提。
通过制定合理的考核指标以及指标标准,一方面可以将公司的战略目标充分细分到每一个岗位上,另一方面,确定考核指标及指标标准可以让员工明确自己的工作重点及工作目标,从而更好的完成目标。
公司人力资源部或者更高的绩效考核决策机构,根据公司的战略目标以及公司各岗位的职责,可以确定每个岗位的绩效考核指标。
同时可以根据公司战略目标来制定指导性的考核指标标准。
但是,决策层制定的考核指标标准,不一定是合理的,此时,就需要中层管理者和员工进行沟通,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公司战略目标,来最终确定考核指标标准。
通过沟通确定的考核指标标准,可以让员工更加深刻的了解公司的战略目标,可以更加明确工作重点,同时也可以大大降低员工的抵触情绪,提高公司的士气,增加公司绩效管理的有效性。
员工绩效记录者绩效管理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在年终考核时,中层管理者与员工不应该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和判断出现意外分歧。
通常中层管理者害怕和员工就绩效考核的结果进行沟通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害怕自己与员工对一些问题的判断不一致。
而中层管理者害怕出现不一致,则是因为他自己对下属的评价心里没有底——他平时从来没有对员工的某些表现留下证据。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为了使绩效管理变的更加自然和谐,中层管理者有必要在平时,对员工的表现进行必要的记录。
记录下有关员工绩效表现的细节,形成绩效管理的文档,以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确保绩效考核有理有据,公平公正。
在与员工进行绩效考核沟通的时候,能够更加自然。
员工绩效考核者绩效管理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绩效考核——把员工在一定考核期内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以及态度方面的信息进行评定,最终得出结论。
绩效考核绝对不只是填写绩效考核的表格,绩效考核是中层管理者和下属之间一个决好的沟通机会,通过沟通,中层管理者才可以最终确定下属的考核结果。
员工工作改进建议者在绩效管理体系中,中层管理者的建议者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中层管理者的这个角色的执行到位与否,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绩效管理的效果。
绩效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绩效考核来促进公司整体业绩的提升,公司员工业绩与能力的提升。
而中层管理者在绩效考核结束之后的建议者的角色,可以让员工明确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明确自己需要提高的方向,需要参加的培训,在公司可能的职业发展机会。
通过中层管理者的建议,员工能够有计划的提升自己的能力。
最终整个公司的业绩得以提升。
相信重视了中层管理者在绩效管理中的作用,努力转变他们的观念,提高他们的绩效管理能力,企业的绩效管理的效果才可能有所提升。
企业才可能获得更加长远发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