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及答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及答案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
设计:龙的故乡
【学习目标】
1、整体感悟文意,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
2、品析语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重点】
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品析语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学习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自主预习案】
积累词语
1、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初读课文,结合书注和读一读,写一写的相关内容,积累词语,并标示出疑难。

2、提出疑难,交流解决。

3、随堂检测,听写
A字音、字形:
衰微赫然(hè)迭起高标锲而不舍兀兀穷年(wù)
沥尽心血心会神凝迥乎不同一反既往(jì)慷慨淋漓
弥高校补漂白(piǎo)目不窥园望闻问切
群蚁排衙炯炯目光潜心贯注
B词义:
衰微:衰落,不兴旺。

赫然:形容令人惊讶的事物突然呈现的样子。

迭起: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

高标: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指超群、出众。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锲:雕刻。

兀兀穷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穷:尽。

沥尽心血:用尽自己的毕生精力。

沥:滴。

潜心贯注:用心专注而深刻。

心会神凝:指集中注意力。

迥乎不同:形容相差很远。

迥:远。

一反既往:完全改变以往的作法。

既:已经。

既往:过去。

慷慨淋漓: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法十分畅快。

气冲斗牛:形容怒气很盛。

斗:北斗星。

牛:牵牛星。

斗牛:泛指天空。

整体感知文意,把握文章结构
1、教师范读课文或听录音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作者是从哪两种身份介绍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文章可依此分为几部分?
各部分之间是怎样衔接起来的?找出结构上起衔接作用的段落。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学习结果,概括各部分内容。

3、展示学习结果。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2001年4月29日,江泽民同志在清华大学建校70周年大会上讲:闻一多先生横眉冷对反动派,宁死不屈,表现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风亮节,这是清华大学的骄傲,也是我们知识分子的光荣。

江泽民同志为什么高度赞扬闻一多先生?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现代着名诗人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去探寻赞扬的原因。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1、教师范读课文或听录音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作者是从哪两种身份介绍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文章可依此分为几部分?
各部分之间是怎样衔接起来的?找出结构上起衔接作用的段落。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学习结果,概括各部分内容。

3、展示学习结果。

明确:
作者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介绍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全文可分为两部分。

在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是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的。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先生的一个方面。

闻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

这两个句子关联得十分紧密,仅……还……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这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呼应紧密的提法。

作者在两个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在两句之间又注意彼此的关联,这样就使两个部分的过渡十分自然。

小结:
1-7自然段为第一部分,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的特点;
8-20自然段为第二部分,记述闻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

③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
明确:
三、结合目标,有效训练。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无暇及此赫然而出目不窥园沥尽心血仰之弥高
2.解释下列词语及加粗字。

迥乎不同:
锲而不舍:
潜心贯注:
兀兀穷年:
气冲斗牛:
3.填空本文所记叙的闻一多先生是一位_____、_____、____,该文的作者是_____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________。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________,越坚,________。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________,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________,并指着这群败类说:___________________ 他“说”了。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________,气冲斗牛,________!
他,是的巨人。

他,是的高标。

二、合作探究
阅读课文,探究下列问题。

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写了哪几件事?从中看
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2、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这六件事?
三、拓展练习
平时作画,喜欢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取材,记得抗战前在故乡时,他曾画过一个人牵着几只羊,每只羊的颈上都系着一根绳子。

画好了挂在墙上,正好被帮我家挑水的青年农民看到了。

他笑着说:“牵羊的时候,不论几只,只要用一根绳子系住带头的那一只,其余的都跟上来了。

”父亲听了恍然大悟,同时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

他重画了一张之后就把那故事讲给我们听。

他说从前有个杜处士,珍藏着一幅“斗牛图”,是唐朝名画家戴嵩的作品。

有一天他把画拿出来挂在门上晒,一个过路的牧童看到了,说“画错了!画错了!”杜处士听了心里想,一个乡下小儿竟敢批评起名画家来了,这还了得,便很不以为然地问错在哪里。

那牧童说,两牛相斗,牛最用力的是两只角,尾巴总是紧紧地夹在两股中间的;画上的两只牛,尾巴都翘了起来,这不是画错了吗?父亲在结束故事时感慨地说:“看来要画好画,不能光凭想象,必须仔细观察事物,还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

”父亲说到做到。

有一次为了画一幅背纤图,他事先特地到河边去进行实地观察,发现来往货船走在最前面的纤夫大多是倒走的,经过了解,才知道倒走能够掌握航船的动向,可以随时通知其他的纤夫改变纤法。

他便按观察所得画了这幅背纤图。

3、用“”在文中画出能表现这篇文章中心意思的句子。

4、文中记了三件事,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三件事的内容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二件事和第三件事之间有一个过渡句,找出来,写在下面。

答: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丰子恺先生对子女说:“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这句话强调了什么?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1.xiá hè kuī lì mí
2.①很不一样。

迥:差得远。

②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锲:刻。

③全身心、全精力集中做某事。

潜:隐藏的④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兀兀:劳苦的样子。

⑤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3.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做了再说钻之弥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凶多吉少慷慨淋漓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鼓壮志,声震天地。

(6)口行
1、文章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

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写了闻一多十多年来默默钻研,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起草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参加游行示威共六件事。

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一位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

2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很多很多。

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可见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以少胜多。

对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只选取了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对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起草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作为例证。

单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

3、“看来要画好画,不能光凭想像……请教”
4、第一件事:父亲画一个人牵几只羊,青年农民看到。

他恍然大悟,同时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

第二件事讲的是父亲讲述“斗牛图”的故事,并得出结论:要画好画,不能光凭想象,必须仔细观察事物,还应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

第三件事是画背纤图就是经过实地观察而画就的。

5、父亲说到做到
6、强调了要有虚心求学的态度。

谈到自己的理解时,也应该从虚心求学出发。

具体的理解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