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古代文学常识

高中语文古代文学常识


《史记·高祖本纪》
沛公方踞床,使两女子洗足。郦生不拜,长揖,曰:“足下必
欲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於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
1.床:坐具。
2.摄衣:撩起衣裳下摆。
3.延:请。
孟子欲休妻
孟子妻独居,踞,孟子入户视之,向其母曰:"妇无礼,请去之。"母曰:"何?"曰:" 踞。"其母曰:"何知之?"孟子曰:"我亲见之。"母曰:"乃汝无礼也,非妇无礼。《礼》不 云乎?'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不掩人不备也。今汝往 燕私之处,入户不有声,令人踞而视之,是汝之无礼也,非妇无礼也。"于是孟子自 责,不敢去妇。
历史文化常识——裳 那个时候的汉族人穿衣服的习惯是上衣 下裳。裳即是裙,“裳”在最初,只是将布 裁成两片围在身上,到了汉代,才开始把前 后两片连起来,成为筒状,这就是现在所说 的“裙”。裙子里面一般只穿一件“胫衣”, 跟袖子差不多,用带子连接系在腰上,没有 裤裆也没有裤腰,膝盖以上部位则完全赤裸。
是在公共场所才会被认为是不文明。
箕踞而坐
历史文化常识——箕踞 箕踞,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 状像箕。这是一种不拘礼节、傲慢不敬
的坐们衣服的基本形制是上衣下 裳。穿在上身的称为衣穿在下身的称为裳。裳 其实是围裙掩住下体,在裳的里面人们腿上只 穿着两只今天像袖套一样的裤子,没有裤裆也 没有裤腰,只用带子连接系在腰上叫“胫衣”。 之所以得此名是因当时裤子只遮住胫部而膝盖 以上部位则完全赤裸。为了隐藏这种不雅,们 通常在腰部加一条类似围裙的服饰。
1.户:此处指内室。
2.去:除去,去掉。此处指男方把女方赶回家,即休妻。 3.堂:正屋,客厅。
4.燕私:闲居休息。
古人认为“箕踞”是失礼的行为也是分场合的,并非是一概
而论。当着外人的面、长者的面,或者公共场所,箕踞是失礼的
行为,甚至还很严重。如果是在自己的家里,没有外人,怎么舒 适怎么坐,并不会被认为是失礼。就像是以前的“膀爷”,也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