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周的法律制度

西周的法律制度

第二章西周的法律制度
1、西周的民事诉讼叫()。

A质剂B傅别C狱D讼
2、《吕刑》的作者是( )。

A李俚B商鞅C邓析D吕侯
3、西周的买卖契约叫()。

A傅别B质剂C券书D朋
4、周穆王是曾命()作刑。

A周公B吕侯C李悝D邓析
5、西周时期,中央直辖地区的司法机关为()。

A遂士B士师C大司寇D小司寇
6、西周时期,刑事案件的书状叫()。

A均金B束矢C剂D傅别
7、西周的( )为周公所作,即在五刑的基础上加四刑。

A 九章律B九刑 C 吕刑 D 法经
8、西周的刑事立法指导思想是( )。

A明德慎罚B法令由一统C德刑并用D法网严密
9、西周将故意称为( )。

A眚B非眚C非终D惟终
10、西周规定了“寇攘与杀越人于货罪”,即后世的( )。

A窃盗罪B强盗罪C大逆罪D抢劫罪
11西周的拘役来于( )。

A女徒顾山B龙凤合挥C坐嘉石D田里不鬻
12、西周的诸侯和臣属对土地只有占用、使用权而无处分权,不许买卖,所谓“( )”。

A女徒顾山B龙凤合挥C坐嘉石D田里不鬻
13、西周的债物契约称作( ) 。

A红契B券书C傅别D质剂
14、西周在中央设( ),为全国最高司法机关。

A大司寇B小司寇C士师D乡士
15、西周把刑事诉讼叫做( )。

A傅别B 狱C讼D钧金
16、“以五声听狱讼”中的“五听”西周时期的( )。

A 司法原则B审判地点C审讯方法D审判工具
17、在有关西周的文献资料中,有"惟终"的法律概念,它是指()。

A故意B过失C惯犯D偶犯
18、我国对上诉期限作出规定,始于()。

A西周B秦C汉D唐
19、以下程序属于西周时期婚姻制度上的六礼的是( )。

A纳采 B 请期C纳吉D亲迎
20、“以五声听狱讼”中的“五听”,包括有( )。

A目听B耳听C气听D色听
21、西周的主要立法有()。

A《工律》B《誓命》C《吕刑》D《九刑》
22、西周的买卖契约和债务契约分别叫做()。

A 傅别
B 朋
C 质剂
D 锾
23、西周定罪量刑的原则有()。

A耄悼之年有罪不加刑 B 区分眚、非眚、非终、惟终C慎侧浅深质量以别之 D 罪疑从赦
24、西周时期中央政府设有一大批官吏,组成()。

A外服B内服C卿事寮D太史寮
25、西周的九刑是五刑加上()四刑。

A流B赎C鞭D扑
26、西周时期婚姻的缔结实行()原则。

A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B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C同姓不婚D附远厚别
27、西周时期,上诉期限根据地区的远近,分别有()。

A一旬B二旬C三旬D三月和一年
28、《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周有乱政,而作()。

" A禹刑B汤刑C九刑 D 吕刑
29、以下属于西周法律形式的有()。

A誓B诰C命D礼
30、西周有一种法律形式,是指先王的誓命,这种法律形式被称作()。

A命B诰C遗训D殷彝
31、西周对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进行了划分,请问西周将故意称作()。

A眚B非眚C非终D惟终
32、“耄悼之年有罪不加刑”是西周定罪量刑的原则,其中的"“耄”指()。

A70、80以上的老人
B 80、90以上的老人
C7岁以下的孩子
D 8岁以下的孩子
33、“罪疑从赦”作为定罪量刑的原则,早在()就已出现。

A夏B商C西周D春秋
34、以下属于西周罪名的有()。

A不孝不友罪B违抗王命罪C寇攘欲杀越人于货最D群饮罪
35、西周对公族处以死刑时,使用的手段是()。

A醢B脯C绞D枭首
36、西周初年,全国的土地归()所有。

A周天子B诸侯C大臣D奴隶
37、西周时期,缔结婚姻的原则有()。

A同姓不婚B父母之命,媒妁之言C附远厚别D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38、西周时期,结婚要经过六道程序,其中男家择定良辰吉日作为婚期,备礼前往女家,求其同意的程序,叫做()。

A纳采B纳吉C请期D亲迎
39、西周时期,已经开始划分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那时将民事诉讼称为()。

A狱B讼C剂D傅别
40、西周时期进行诉讼,当事人要缴纳诉讼费,刑事案件要缴纳()。

A剂B傅别C钧金D束矢
41、西周的判例叫做()。

A成B断例C廷行事D比
二、名词解释
1、九刑。

2、明德慎罚。

3、田里不鬻。

4、质剂。

5、六礼。

6、七出。

7、三不去。

8、五听。

三、简答题
1、简述西周的婚姻制度
2、西周礼与刑的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