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高考备考:尊重继承传统文化金题及范文(一)

2020年高考备考:尊重继承传统文化金题及范文(一)

2020年高考备考:尊重继承传统文化金题及范文(一)★★★★★经典作文题★★★★★1.阅读下面这幅名为《屈原是谁?》的漫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不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

【漫画解读】首先,作为漫画型材料作文要观察构图。

漫画的主体形象是什么,形象处于什么状态,漫画中形象的特殊性(一般表现为夸张的动作、表情、语言),当然也要注意该漫画有无标题。

其实,漫画材料多暗含寓意,只是它的寓意是通过“画面”表现出来的,所以我们不妨把它的画面当作“文字”来读。

所以,审题的第一个环节是图文转换:图片中,有四个青少年(从发型和面相推知)在围绕“屈原是谁”这一话题在聊天。

眼镜男孩(左一,估计是个电视迷,常看娱乐节目)兴奋地说:屈原是歌手,他唱过《离骚》;口水男孩(左二,应该是个吃货)流着口水说:是厨子,他发明了粽子;三毛男孩(左三,看着年龄最小)很认真地说:是医生,大家都叫他大夫;成熟男孩(左四)露出略带狡黠的笑容,开玩笑似的说:是运动员,他跳过江。

其次,作为漫画类材料作文要揭示寓意。

揭示寓意,一般情况下不是“就画论画”。

也就是说,不是把画面上的内容作为描述、分析、评价的唯一对象。

一般来讲,漫画多是对现实生活的喜剧化、夸张化、荒诞化表现。

所以,画面中越是夸张得厉害的地方(即漫画的讽刺点)越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因此,要注意透过漫画的夸张(讽刺点)解读其现实意义。

这则漫画的主体对象就是四位少年,略显夸张的是:他们竟然不知道中国历史文化名人屈原是做什么的(也不排除是故意歪曲)。

不知道屈原的作品到底写的是什么,不知道与屈原有关的端午节和粽子的来历,不知道屈原为何跳江和跳江的意义。

【命题方向】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学会学习:勤于反思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实践创新:问题解决人文底蕴:人文积淀【限制性】1.立意限制。

这是一道漫画作文,漫画是考生构思立意的基础。

屈原是世界级历史文化名人,然而对于“屈原是谁”这个问题,画面中四个年轻人给出的答案竟匪夷所思。

漫画揭示了年轻一代对历史文化名人和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的现状,他们不知自己传统文化知识贫乏竟还洋洋自得,实在令人痛心。

考生审题立意必须以漫画寓意为基础,脱离这一寓意的写作即为跑题。

2.思维限制。

漫画中年轻人不知道“屈原是谁”,折射的是当下的一种现象,考生须立足这一基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透过现象探究本质,思考“传统文化”传承中出现如此尴尬的现状的原因,探究“年轻人”传统文化知识过度贫乏的原因。

不能仅仅抓住画面内容中的“屈原是谁”不放,写作时忌表面化和浅显化。

3.社会背景限制。

对于“屈原是谁”这个问题,四个年轻人的回答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暗示考生审题立意时要有当下意识,要立足于今天这样一个时代,不可脱离当前时代来谈“传统文化”的传承。

【开放性】1.写作角度是开放的。

考生可以站在“传统文化”的角度,谈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

如传统文化在传承中为何会遭遇如此尴尬的现状;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在传承传统文化中学校、家庭、社会各应该负什么责任;在外来文化和娱乐文化的冲击下,如何更好地传播传统文化等。

也可以站在“不了解传统文化的年轻人”的角度,探究他们不了解传统文化的原因,及如何对他们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等。

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

“传统文化”内涵丰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诗词曲赋、民族音乐、地方戏曲、中医中药、刺绣服饰、曲艺评弹、书法国画、陶瓷玉雕等,只要和传统文化传承有关的内容,均可以作为写作素材。

另外,从“年轻人”的角度来说,导致他们对传统文化漠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传统文化和当前快速发展的时代距离较远,传统文化本身晦涩难懂不易传播,外来文化的强势冲击,年轻人的浮躁心理,经济建设背景下生存压力过大导致年轻人无暇顾及传统文化等。

这就为考生的选材和写作提供了极大的开放性。

3.文体是开放的。

考生可以选择议论文,侧重于思考与分析;也可以选择记叙文,将自己要表达的道理寄寓在对传播、传承传统文化事例的叙述中,且在篇末点题,卒章显志。

【参考立意】切题立意:1.增强文化认同,弘扬民族文化。

2.树立文化自信,传播传统文化。

3.弘扬传统文化,我们责无旁贷。

4.向年轻一代传播传统文化刻不容缓。

5.学校、家庭、社会应携起手来,营造传承传统文化的良性环境。

偏题立意: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因为立场不同或角度不同而有不同的看法,且都有一定的合理性,而漫画中的四个年轻人却是胡乱猜测,错误荒诞)2.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思辨上的,此立意脱离漫画寓意)3.年轻人应该如何实现自身发展。

(题目太大,没有扣“传统文化”的主题)【优秀作文一】勿忘优秀传统文化面对“屈原是谁”这个问题,四个青少年的回答不同,而且回答错了。

这说明了当今时代的青年人优秀传统文化的缺失,优秀传统文化的遗忘。

屈原是谁?他为什么到现在还能为人的们所知?他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为楚国做出了很多贡献,在秦军攻破楚国国都时,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最终抱石沉汨罗江而死。

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向汨罗江凭吊屈原真身,后来百姓纷纷把粽子扔向汨罗江就是为防止鱼虾等水中动物去吃屈原的真身。

正因为屈原这样爱国,不怕牺牲,为人们传颂至今。

但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优秀文化越来越不关注,甚至还有些优秀传统文化随着时间流逝而消失。

正如屈原是谁这个问题,现在很多青少年都回答不出来,甚至还答错了。

我们为什么要记住屈原,是因为屈原爱国,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这种精神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因此,每年五月初五就有龙舟竞渡,吃粽子等习俗,这是为了更好地让人们记住屈原,记住屈原那种爱国、不怕牺牲的精神,发扬这些精神,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所以我们要勿忘优秀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激发我们的责任感。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和“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历史使命感,它感召华夏儿女胸怀天下,志存高远,勇担重任,建功立业。

正如屈原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

他在国破家亡之际与国家共进退。

因此,我们勿忘优秀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爱好和平,追求和谐,有着巨大的包容性,以中庸之道为哲学基础,体现人与人在社会上和谐与协调。

中国至今都爱好和平,反对战争,不到最后我们中国都以和平方式与世界相处。

正如屈原那时,如果当时无战争、和平,或者屈原就不用死了。

所以勿忘优秀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切忌勿忘,应继承和发展。

【优秀作文二】别让传统文化渐行渐远屈原是谁?这个简单的问题竟引起四个孩童可笑的回答,有说是歌手的,有说是厨师的,有说是医生的,更有甚者竟然说是运动员!理由也让人哭笑不得。

屈原是谁?而被歪解和改编的又何止屈原一人?稚子如此,何况大人?这是否说明曾经辉煌的传统文化,已在社会的洪流下,渐行渐远?所以,我们不应该让其日渐淡出我们的视野,保护传统文化,刻不容缓!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水平一天天提高,看起来似乎是好事,但在美剧、日剧、韩剧等外来文化冲击下,还有多少人会记得我们的传统文化?那往日的屈原、杜甫被如今的小鲜肉、帅大叔所取代;那往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有彼一人,清扬婉兮”被“老鼠爱大米”“伤不起”等取代;那往日的射礼、守岁被如今的“微信发红包”“群发祝福”所取代……曲水流觞不见了,登高望远不见了,鸿雁传书不见了……我仿佛看到传统文化这年迈的老人,一步一步,叹息着,摇头地,渐渐向西边的夕阳走去;而东边地平线上,一群衣着时尚、打扮新潮的年轻人,正围着韩剧、日影等兴高采烈的笑闹。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中华五千年璀璨的文明,泱泱大国,礼仪之邦,传统文化,怎可在文明手中丢失!一个国家失去了文化作为支撑点,还谈什么在世界立足?没有文化软实力的国家,终究不是一个真正的大国。

我们必须从现在起,拾起那角落里遗满灰尘的《诗经》、唐诗;挽起李清照、鱼玄机的手,听她们说那些往事;在春日里,迎风踏青,品味那“浴乎沂,风乎舞雩”的洒脱,再奏响,千古之前的编钟。

弘扬传统文化,不仅每个人势在必行,社会、国家都有义务。

营造良好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出版更多古代文学著作,开放更多历史遗迹……这些都是有效的措施,而非没有意义之举。

我站在地平线上,听见远处依稀传来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看见传统文化老人,正拈着他花白的胡子,一步步地、微笑着向我们走来……【优秀作文三】尊重传统文化看过这样一幅漫画,关于屈原是谁这个问题,画面中的四个小孩莫衷一是,分别说出了“歌手、厨师、医生、运动员”等答案,并且自豪地炫耀着。

看了这幅漫画,我沉思了很久。

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根源还是因为对于传统文化不了解吧,孩子们对于问题的答案令人发笑,却也促使我们反思自己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内在灵魂和血脉。

可现在呢?多数人对传统文化轻视,导致新一代人对传统文化缺失与误解,何其悲哀。

端午节这个蕴含着丰富传统文化的节日,到如今已变成了吃粽子的一天。

难道中国传统文化已沦落至此了吗?也许还有许多人对于漫画仍不放在心里,当做过往云烟看看也就罢了。

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对传统文化的不尊重。

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体现了这个民族的生命力,流传了五千年的历史遗留精粹,一定有其重要意义。

这么多年来,人们的生活也早变得日新月异了,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要摒弃传统文化。

文化是灿烂的,也是脆弱的,它是一个年代的血与泪的见证,是中国人不该忘却的一段历史,它需要我们精心呵护与传承,使其独特的光辉永存。

屈原是中华历史文化中灿烂的一笔色彩,他代表中国人勇敢、坚毅、高洁等优秀品质,即便已相隔多年,但回望今天,我们仍需要他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文化精神。

从现在开始,从自身做起,保护传统文化吧,不仅要保护,更要去发展它,让优秀传统文化深深地留在每个人心中。

为了不使中国精神文化凋零,我们每个人都应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努力使传统文化重新绽放原有的光彩,让它继续发出夺目的光芒,去指引我们更好地前进。

尊重传统文化,发扬中华精神,让我们的精神在这五千年的沉淀中更加熠熠生辉。

【优秀作文四】传统不容亵渎,历史需要铭记传统文化遗产是国家之瑰宝,历史文化名人民族之骄傲。

没有文化底蕴的民族是不能屹立于世界之林,不尊重历史文化名人的人肤浅而可悲。

如漫画中的四个青少年,竟荒唐地认为:屈原是个歌手唱过《离骚》,是厨师发明了粽子,是个医生唤做大夫,是运动员跳过江……中国传统文化在乱炖中变了味,历史文化名人在恶搞丢了精气神,可叹,可悲!龚自珍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

”--要一个民族灭亡,首要方法是让它自己践踏其民族历史,解构其民族文化,涤荡其民族自信,破坏其民族认同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