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入库、核对、贮存制度1、输血科应按照有关规定储备充足的血液。
为避免血液浪费,应临床之急。
2、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输血科工作人员应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有关规定逐项核对,验收。
3、输血科认真做好血液入库、核对、领发的登记。
有关资料需保存十年。
4、贮血冰箱严禁放入其他任何物品,每天记录储血冰箱4次,并应每周用2000mg/L的“84”消毒液擦拭消毒一次,每月进行空气培养一次。
5、临床非急诊用血、大量用血、新鲜血、全血、特殊用血请严格按照《临床用血申请程序》提前预约,保证应急血源安全到位。
发血制度1、交叉配血试验合格后通知病房派专门人员到输血科取血。
2、取血和发血双方必须共同核对患者姓名、性别、病室、床号、住院号、血型、血液有效期、血液外观及全血试验结果,准确无误后双方共同签字方可发血。
3、取血时间填写必须精确到分钟。
4、输血科血液一经发出,不得退回。
5、对于未交费病人急需输血时,在征得总值班或值周院长同意后,输血科应及时做好交叉配血试验及时发血,同时将输血记帐单送往手术室或病房和住院部记帐处。
输血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本院临床用血由州中心血站供给,输血科按照有关规定收领和发放,禁止不合格血液入库,不得私自采血。
(患者自身储血、自体输血者除外)。
2、储血冰箱应专用于储存血液及血液成分,严禁存放其他物品,每周清洁和消毒一次。
每月对冰箱内空气消毒一次。
无霉菌生长或培养皿(90mm)细菌生长菌落,<8CFU/10分钟或<200CFU/m3W为合格。
3、储血室、超净工作台、血液治疗室每日紫外光管消毒空气40分钟,每月作一次空气检测。
4、有输血不良反应者进入“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程序”,填写输血反应回报单,返回输血科,每月统计上报医务处。
5、患者在接受输血治疗一段时期内出现输血传染病症状,如病毒性肝炎、爱滋病、丙肝、梅毒等。
除向疾病控制中心报告外,应向供血机构书面报告。
6、保持环境清洁,每日清洁桌面、地面、被服、血液污染的台面应用高效消毒剂处理。
7、接触血液必须戴手套,脱手套后洗手,一旦发生体表污染或锐器刺伤、应及时处理。
8、试验结束后的玻片、试管、吸管须侵入“速消净”溶液消毒,放止交叉污染。
9、废弃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废血和血液污染物必须分类收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输血科2009.6.20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制度1、病人急需鉴定血型或交叉配合时,医生应在检验单上注明“急”,并注明时间到分。
2、血型鉴定包括ABO血型和RH(D)血型,俩人核对操作,正反定型相符,方可报告。
3、交叉配血试验的血样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
4、输血科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对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复查受血者ABO血型,RH(D)血型,正确无误后再进行交叉配血。
5、凡输注全血、浓缩RBC、血桨等都应做交叉配血试验。
6、输血科必须严格按照实验规程操作,认真仔细做好交叉配血试验,两人核对操作相符,方可报告,并详细填写好“交叉配血报告单”,报告单上必须双人签名,时间精确到分钟。
7、交叉配血合格后,受血者与供血者的血样及主侧、次侧管均应放入2~6摄氏度专用冰箱内至少保存30天,以备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
8、对于手术上或其他急诊大输血时,输血科应先交叉配合1~2袋血并及时送往病室或手术室,然后再交叉配合剩下的血液。
临床输血的监护制度1、临床输血的监护:1)严格查对:有两名医护人员对“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报告单喝血袋标签上的内容逐一仔细核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有无凝块、变色等情况。
2)确认受血者:输血前,医护人员应面对受血者,核查受血者姓名、病床(住院号)等资料,询问并让受血者或家属回答相关问题,已确认受血者并记录在案。
3) 使用合乎国家标准的一次性输血器。
4) 严格执行输血的无菌操作程序。
2、输血中监护1)除生理盐水外,输血前和输血过程中,不得向血液内加任何药品。
2)严格控制一般输血的速度:输血前15分钟应缓慢输(每分钟为12ml,约30滴);15分钟后若受血者无不良反应,可酌情调整输注速度。
3)输血的全过程应随时观察受血者情况,尤其是输血开始的15分钟内,医护人员应留在受血者床边严密观察,以便一旦出现异常症状能及时发现。
对婴幼儿、意识不清、全麻、用大量镇静剂等不能表达自我感受的受血者,有应注意有无不良发应。
4)若发现可疑的输血不良反应时,医护人员必须立即报告主管医生及输血科迅速采取措施,缓榆或停输血液及做出治疗处理。
3.输血后的监护:(1)输血科对受血者的血型、交叉配血等记录必须保存十年以备查。
(2)若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应由临床医护人员向输血科提交“输血反应卡”及留有残余血液的血袋,由输血科调查。
如怀疑输血不良反应与采供血机构有关,必须书面报告采供血机构,严重的输血不良反应则应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输血科2009.6.20输血治疗同意书制度1.输血治疗前,经治医生必须与患者或家属谈话。
告知:(1)患者病况需要输血治疗;(2)输血可能发生不良反应;(3)存在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性。
2.为避免发生上述情况,经治医生应动员患者在可能情况下自身输血或家属、亲友献血互助。
3.凡异体血液输注需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订输血同意书后方能实施输血。
4.输血治疗同意书必须与病历同时存档。
血液报废制度1.严禁使用过期血液,过期血液必须隔离储存于规定的相应库中;2.属于“血液检验性不合格”(阳性血)者,必须详细填写“血液报废记录表”,待科审查核对签字后,按《医疗废物处理规定》的传染性物品类理;3.属于“非血液检验性不合格”(凝血、脂血、溶血、过期、采集量不足等)者,必须按规定作好记录,按《医疗废物处理规定》的传染物品类处理;4.血液报废按《医疗废物处理规定》处理时,均必须做好完整的交接记录。
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制度1.病人急需鉴定血型或交叉配血时,医生应在检验单上注明“急”字,并注明时间到分。
2.血型鉴定包括ABO血型和Rh(D)血型,两人核对操作,正反定型相符,方可报告。
3.交叉配血试验的血样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
4.输血科工作人员必须认真核对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
正确无误后再进行交叉配血。
5.凡输注全血、浓缩RBC、血浆等都应做交叉配血试验。
6.输血科必须严格按照试验规程操作,认真仔细做好交叉配血试验,两人核对操作相符,方可报告,并详细填写好“交叉配血报告单”,报告单上必须双人签名,时间精确到分。
7.交叉配血合格后,受血者与供血者的血样及主测、次测管均应放入2-6摄氏度专用冰箱内至少保存30天,以备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
8.对于手术上或其他急诊大输血时,输血科应先交叉配合1~2袋血并及时送往病室或手术室,然后在交叉配合剩下的血液。
输血科2009.6.20输血前检查制度1、“输血申请单”的检查:(1)、输血科须检查“输血申请单”的内容是否填写齐全,无误。
(2)、检查是否符合输血适应症,必要时与申请医生联系,并作出必要的建议。
(3)、检查输血量是否按照《临床用血的申请和审批制度》经逐级审批。
2、血液标本的检查:(1)检查血液标本的标签是否正确标记。
(2)核对血液标本与“输血申请单”署名的受血者是否确实无误;(3)检查受血者的ABO血型(必须作正、反定型加以确认);(4)检查受血者的RH血型;(5)检查受血者是否存在有临床意义的抗体;(6) 受血者应做的检查有:HLT、HbsAg、Anti-HBs、HBeAg 、Anti-HBe 、Anti-HBc、Anti-HBc 、Anti-HCV Anti-HIV1/23、供体血的检查:(1)检查、确认供体全血和含红细胞的血液成分的ABO血型;(2)检查是否标有RH(D)血型,无误后方可选用。
一次性采供血用品管理制度1、一次性采供血用品(血袋、输血器等)购置时,必须按计划经确认的合格产品。
2、购置后必须作好详细的核对签收记录,从库房领用。
3、及时进行常规质量抽查,根据抽检结果妥善保管合格品,严禁使用不合格品。
4、使用时必须作好使用登记。
5、采供血用品要妥善保管,防污防鼠,防止采供血用品变质、生霉、长菌。
6、采供血用品使用必须按规程进行常规的质量检查,发现不合格品或过期品必须报告科主任,由科主任做出退货或销毁觉定。
7、未使用的采供血用品必须妥善保管防止流失,使用过的采供血用品应按《医疗费物处理规定》的传染性物品类处理。
输血科2009.6.20安全输血措施按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卫生部【200】184号文件,以下简称《规范》制定本措施:一、杜绝溶血性输血反应:急性溶血性反应,大都是由于责任心不强所致,(如配错血、临床抽错血)。
迟发性溶血反应一般由于不规则抗体未能检测出来所致。
控制方法:1、ABO血型、RH血型初检(检验科)2、复检ABO正定型、ABO反定型和RH(D)血型。
3、交叉配血用盐水和聚凝胺配血、微柱凝胶配血法。
二、避免和减少输血不良反应1、成分输血。
根据病人实际需要,分别输入血液成分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等优点,等分输血率达70%以上。
2、输用全血。
红细胞悬液时进行白细胞滤除,滤除率可达99.8%,可避免或减少由白细胞所引起的非溶血性热源反应,避免或减少经白细胞传播病毒;避免后减少因细胞碎片微聚物引起的肺栓塞;避免或减少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避免或减少相关免疫抑制。
3、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输血科按有关规定,根据临床申请和病人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地调配供血。
三、杜绝责任性差错发生1、经治医师逐项填写“输血申请单”,内容完整,准确,输血科不接受缺乏必要资料或内容不准确的申请单。
1)护士抽血时,一定要核准病人身份,如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血型等,立即贴好标签,并在输血申请单上签名。
2)血样送达输血科时,由送检医护人员和输血科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3)输血科配血时,核对病人标本与申请单一致,检查血袋包装,标签填写内容;有效期及血液外观,如颜色、凝块、颗粒、气泡、溶血等,正确无误时才可进行交叉配血。
4)《规范》二十四条规定。
“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到输血科取血”。
用治疗盘端回。
5)《规范》二十五条规定: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共同核对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配血结果以及外观,共同签字发出。
四、保证血液质量1、储血条件、温度符合要求。
2、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
五、输血不良反应处理。
按照“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程序”处理,填写不良反应回报单送输血科。
输血科2009.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