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院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医院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医院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1.目的:加强护理工作安全管理,确保患者安全。

2.范围:全院护理单元。

3.定义: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

从广义的角度和现代护理的发展看,扩理安全还应包括护士的安全,即护土在执业过程中不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损害。

4.权责
4.1护理部主任:全面负责全院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及时发现并帮助解决存在的问题。

4.2护士长:负责本护理单元的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4.3护士:负责落实各项护理安全措施,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上报护士长。

5.制度内容
5.1强化护理安全管理理念
5.11全院护士积极参加院部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

积极开展普法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学法、懂法、守法的法律意识。

5.1.2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落实各项护理操作规范和护理常规,强化护理人员安全服务意识。

5.1.3每年对实习、进修、新入职护士进行岗前护理安全教育。

5.1.4扩理单元组织护土每月学习护理核心制度,且每季度考核。

每年学习《护士条例)》1—2次。

5.1.5护理部每月护士长例会上反馈全院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护士长及时传达至每位护士,以提升全体护士护理安全持续改进的意识。

5.2落实护理安全管理措施
5.2.1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核心制度,如:护理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执行医嘱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及上报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护理文件书写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病人告知制度等。

5.2.2按分级护理要求巡视病房,认真观察病情变化,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并做好护理记录。

5.2.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确保患者安全。

5.2.4加强病区药品的管理,见《高警讯药品管理制度》《病区备用药品管理制度》《患者自理药品管理制度》《患者自备药品管理制度》。

5.2.5抢救物品、药品做到“五定” (定数量品种、定放置地点、定人保管、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护),无过期药品,用后及时补充,物品仪器等齐全完好,专人负责保养维护,班班交接。

5.2.6病区内的氧气筒应直立上架固定放置于阴凉处,搬运时避免倾倒撞击,远离火源,勿涂油料,对未用完的和已用完的氧气筒应
分别悬挂“满”、“空”标记。

氧气筒的氧气不可用尽,应至少留有0.5MPa余气。

使用氧气时告知患者用氧安全及有关注意事项并悬挂温馨提示卡,《氧气使用记录卡》。

5.2.7病区内注意防火。

消防通道勿堆放杂物,安全门畅通无阻,各种灭火器材和装置应完好无损,护士应掌握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病区内禁止吸烟及使用电炉、酒精炉等。

5.2.8病区内注意防盗,告知患者及陪护人员妥善保管好贵重物品,发现可疑人员及时上报。

5.2.9病区内应注意水、电、门窗的安全管理,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5.2.10注意病区内情绪不稳定的患者,加强监护,落实交接班制度,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并汇报护士长、科主任、总值班,防止意外发生。

5.2.11对意识不清、烦躁不安的患者,需加用床栏或根据医嘱酌情使用约束工具并做好告知,防止发生坠床、撞伤、抓伤等意外,详见《保护性约束管理制度》,并加强巡视,确保患者安全。

5.2.12昏迷、瘫痪、麻醉后24小时内有感觉功能障碍的患者、新生儿禁用热水袋;老年、小儿、危重患者慎用热水袋,如果使用,避免热水袋直接接触患者皮肤,应在热水袋外使用双层毛巾包裹,并加强巡视,以防烫伤。

5.3加强护理安全监管
5.3.1护理质量安全委员会下设的护理质量安全督导组每季度进
行全院护理质量检查,每季度进行护理安全质量专项检查,护士长例会反馈并提出整改措施。

5.3.2护理单元成立护理质量安全控制组,及时发现护理安全隐患并整改。

每月、每季度、每年汇总、分析所督查出的护理质量安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护士长每月在护士办公会上反馈督查结果,带领全体护士分析与讨论护理质量安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每季度召开护理质量安全控制组会议,重点分析存在的护理质量安全问题,做到持续改进。

5.3.3疑有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引起不良后果的医疗事故争议时,当事人及发现者保存相关证据,必要时医患双方应当场对实物进行封存并妥善保管;酌情安抚患者,避免矛盾激化;向值班医生、护士长报告,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救治措施,防止损害后果扩大,尽可能减轻患者的损害程度。

护士长及时向护理部报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