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与牛瘟的诊断与防制
一、猪瘟
猪瘟俗称"烂肠瘟"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疫病,是威胁养猪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其特征是:急性,呈败血性变化,实质器官出血,坏死和梗死;慢性呈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后期常有副伤寒及巴氏杆菌病继发。
是猪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又称猪霍乱。
本病在自然条件下只感染猪,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和野猪都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病猪是主要传染源,病猪排泄物和分泌物,病死猪和脏器及尸体、急宰病猪的血、肉、内脏、废水、废料污染的饲料,饮水都可散播病毒,猪瘟的传播主要通过接触,经消化道感染。
此外,患病和弱毒株感染的母猪也可以经胎盘垂直感染胎儿,产生弱仔猪、死胎、木乃伊胎等。
急性型:病猪精神差,发热,体温在40―42℃之间,呈现稽留热,喜卧、弓背、寒颤及行走摇晃。
食欲减退或废绝,喜欢饮水,有的发生呕吐。
结膜发炎,流脓性分泌物,将上下眼睑粘住,不能张开,鼻流脓性鼻液。
初期便秘,干硬的粪球表面附有大量白色的肠粘液,后期腹泻,粪便恶臭,带有粘液或血液,病猪的鼻端、耳后根、腹部及四肢内侧的皮肤及齿龈、唇内、肛门等处粘膜出现针尖状出血点,指压不
退色,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公猪包皮发炎,阴鞘积尿,用手挤压时有恶臭浑浊液体射出。
小猪可出现神经症状,表现磨牙、后退、转圈、强直、侧卧及游泳状,甚至昏迷等。
全身皮肤、浆膜、粘膜和内脏器官有不同程度的出血。
全身淋巴结肿胀,多汁、充血、出血、外表呈现紫黑色,切面如大理石状,肾脏色淡,皮质有针尖至小米状的出血点,脾脏有梗寒,以边缘多见,呈色黑小紫块,喉头粘膜及扁桃体出血。
膀胱粘膜有散在的出血点。
胃、肠粘膜呈卡他性炎症。
大肠的回盲瓣处形成纽扣状溃疡。
慢性型:多由急性型转变而来,体温时高时低,食欲不振,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逐渐消瘦、贫血,衰弱,被毛粗乱,行走时两后肢摇晃无力,行走不稳。
有些病猪的耳尖、尾端和四肢下部成蓝紫色或坏死、脱落,病程可长达一个月以上,最后衰弱死亡,死亡率极高。
主要表现为坏死性肠炎,全身性出血变化不明显,由于钙磷代谢的扰乱,断奶病猪可见肋骨末端和软骨组织变界处,因骨化障碍而形成的黄色骨化线。
温和型:又称非典型,主要发生较多的是断奶后的仔猪及架子猪,表现症状轻微,不典型,病情缓和,病理变化不明显,病程较长体温稽留在40℃左右,皮肤?o出血小点,但有淤血和坏死,食欲时好时坏,粪便时干时稀,病猪十分瘦弱,致死率较高,也有耐过的,但生长发育严重受阻。
不要从疫区引入猪只,新购入的猪应隔离观察3周以上才能混群。
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种猪每半年注射一次。
仔猪出生后于30―40日龄作首次免疫接种,并于65―70日龄时,重复接种一次。
发生疫情时应立即测温,剔除病猪,急宰高温处理。
其余猪群一律用预防注射量4―6倍剂量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作紧急注射。
疫场的猪只停止上市,不准调出。
二、牛瘟
牛、牦牛、水牛、瘤牛,以及野生动物(非洲水牛、非洲大羚羊、大弯角羚、角马、各种羚羊、豪猪、疣猪、长颈鹿)等,不分年龄和性别对本病均易感,尤以牦牛最易感,黄牛和水牛次之。
其他动物如绵羊、山羊、鹿以及猪也易感。
亚洲猪比欧洲、非洲猪易感;骆驼科动物极少感染。
病毒经消化道传染,也可经呼吸道、眼结膜、上皮组织等途径侵入。
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染,也可通过密切接触的物体、昆虫间接传播,但不是主要方式。
病牛为主要传染源。
潜伏期病牛(发热期前1~2天)的眼、鼻分泌物,唾液,尿液及粪便;临床症状出现前感染牛的血液及昕有组织均具传染性。
该病具明显的周期性和季节性,以12月份和次年4月份间为流行季节。
具很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发病率近100%,病死率可高达90%以上,一般为25%~50%。
新发地区、青年牛及新生牛常呈最急性发作,无任何前驱症状死亡。
病畜突然高热(41~42℃),稽留3~5天不退。
黏膜(如眼结膜,鼻、口腔、性器官黏膜)充血潮红。
流泪流涕流涎,呈黏脓状。
在发热后第3~4天口腔出现特征性变化,口腔黏膜(齿龈、唇内侧、舌腹面)黏膜潮红,迅速发生大量灰黄色粟粒大突起,状如撒层麸皮,互相融合形成灰黄色假膜,脱落后露出糜烂或坏死,呈现形状不规则、边缘不整齐、底部深红色的烂斑,俗称地图样烂斑。
高热过后严重腹泻,里急后重,粪稀如浓汤带血,恶臭异常,内含黏膜和坏死组织碎片。
尿频,色呈黄红或黑红。
从腹泻起病情急剧恶化,迅速脱水、消瘦和衰竭,不久死亡。
病程一般4~10天。
长期流行地区多呈非典型性,病牛仅呈短暂的轻微发热、腹泻和口腔变化,死亡率低。
或呈无症状隐性经过。
剖检可见消化道黏膜严重炎症并坏死,口腔、第四胃、肠道、上呼吸道黏膜坏死、糜烂,或充血、出血。
小肠黏膜潮红、水肿,有出血点;淋巴结肿胀、坏死。
大肠呈程度不同的出血或烂斑,覆盖灰黄色假膜,形成特征性的“斑马条纹”。
胆囊增大1~2倍,充满大量绿色稀薄胆汁,黏膜有出血点。
淋巴结水肿肿胀。
疫区及受威胁区可采用细胞培养弱毒疫苗免疫,也可采用牛瘟与牛传染性胸膜肺炎联苗免疫。
一旦发生可疑病畜应立即上报疫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采取紧急、强制性的控制和扑灭措施。
扑杀病畜及同群畜,无
害化处理动物尸体。
对栏舍、环境彻底消毒,并销毁污染器物,彻底消灭病源。
受威胁区紧急接种疫苗,建立免疫带。